在盛满灵感之光的百年商店,探索女性与艺术的力量
2024-12-23 16:39:00艺术家提供
1 女性创造力沙龙
12月13日在上海妇女用品商店,LADY淮海女性社群举办了围绕“光之容器”展开的LADY淮海艺术共创项目的首场文化沙龙:“灵光盛放”女性创造力沙龙,参与项目的三位创作者蔡艺璇、李维伊、屠娟围绕她们各自的实践历程与创作思考,与论坛主持人、资深媒体人Simone Chen以及UCCA Lab艺术总监刘雪丽、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玻璃陶瓷专业负责人秦岭教授两位专家展开了丰富深刻且精彩的讨论,也为更多人带来灵感与启迪。
作为一个近七十年来始终个性鲜明的商业空间,上海妇女百货用品商店从宏大的城市记忆到细微的生活点滴,记载了一代代女性的卓然风华;它始终和女性一起成长,伴随她们勇敢自由地奔赴未来。它呈现崭新的LADY淮海社群平台、LADY淮海艺术共创项目,试图聚拢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女性创造力阶层,借由她们的创作展现出当代女性的全新光彩与智性光芒;以独具创造力的洞见与实践为更广大的女性群体带去能量、思索、支持与启发。
2 她们与光的故事
原用于建筑遮雨棚的玻璃圆柱,盛放着培文公寓近百年的城市记忆。而LADY淮海艺术共创项目,则希望让百年的灵光盛放于当下与未来:参与项目的女性创作者将各自的创作风格、研究方向与工作方法,与城市记忆、建筑历史深度融合,从而生产出兼具艺术质感与在地文化生命力的内容,沿着前序时代记忆深度挖掘城市创造力,并将创作实践的本身延续成为未来城市记忆的一部分。本次面向公众的线下沙龙也超脱于传统消费场域,成为推动女性创造力、助力女性群体发展的思想空间。在第一部分,嘉宾们围绕“艺术,与城市记忆共生”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艺术家及策展人蔡艺璇沿着“光之容器”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光”的概念。不同的历史时期之下,光在艺术、设计层面都有各异的衍化,而她希望基于当下语境尤其是现代光影媒体技术来探索它。她和团队Black Void呈现的作品《在光中看见你的声音》,让无形的声音与有形的光线交织,它们雕刻着一段女性不断成长的时间:艺术家通过对古今上海的声音进行采样,将历史中上海女性的呼喊、当代女性的表达与时代的脉动融合起来。这些声音经过算法、振荡器、水纹和玻璃光柱的转化,最终化作一抹流动变幻的光晕。
(意向图)
艺术家李维伊呈现于本次艺术共创项目的是“一个关于女性日常劳动的风铃”,它在形态上结合了风铃和晾衣架,表现为一个可悬挂的镜面不锈钢雕塑。在她看来,作为物件的风铃和晾晒行为存在共性,两者是人与阳光、大气的合作。而她一直都想做一件让日常劳动与艺术劳动联动起来的作品。她期待人们在观看作品时真切地去看见女性的日常生活。当观众走进作品的时候,脸庞会映照在风铃上,他们也能辨认出袜子、毛巾等日常晾晒小屋的形状;而玻璃圆柱化作了风铃坠子,空气流动过时会与黄铜球碰撞出灵动声响。
陶瓷/玻璃艺术家屠娟的作品寄予着她对生活本源的观察和思考,源源不断的创新当中,她不断跨越着艺术边界,也让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机对话。除了融合传统工艺、多元材料进行创作,热爱收集历史古物的她也擅长以老物件进行再创作,并赋予它们以新的、现代生活的美学内涵。
(意向图)
3 让城市记忆化作城市创造力
城市记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基因,它包含了历史的痕迹、建筑的风貌、社会的变迁以及曾经的生活方式。从旧物中孕育新生的“光之容器”LADY淮海艺术共创项目,借玻璃圆柱这一历史符号展开新的创造叙事,不仅传承着装饰艺术派建筑的记忆与上海城市文化素来对女性群体的关切,也创造了新的城市符号和象征,让城市记忆与城市创造力互为支撑。在三位艺术家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历程后,论坛继而沿着城市记忆与城市创造力的关系深入讨论。
对蔡艺璇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实验,而本次参与项目的过程也为她带来不少惊喜:“沿着历史脉络去研究和创作,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方式,玻璃圆柱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物件,它能够在让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甚至升华为更深刻的形式。”
在李维伊看来,谈论城市记忆必然离不开城市里的人;过去与当下的画面萦绕在她的想象中:“当全世界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相像时,正是一个城市因其记忆、习性得以保存下来,从而延续至未来。这次创作就像是把存在了近百年的玻璃擦拭光亮,是一次重新发掘上海的契机。”
屠娟进一步分享了自己关于城市记忆与城市创造力的观点:“女性与玻璃圆柱是相似的,二者都拥有看似柔软的外表,内在却拥有深厚且难以估量的力量。这次艺术共创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议题,能够助力未来创作的发展,我也希望在能够继续探索。”
4 以艺术书写未来商业图景
城市记忆与城市创造力的互动关系促使我们思考:艺术创作在空间的变革中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它对城市零售景观、消费场域的带来的视觉上的改变,这也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
商业与艺术之间向内共生的方法,会让每一个商业空间更有效的发挥出其文化内容产生的潜力,也为艺术在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中的生长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机会。在秦岭看来,LADY淮海与“光之容器”显著地表现出了人文特质:“它们看起来‘慢’,与讲究效率与实用的当下相悖。但它却为艺术家提供足够的创作时间与自由的创作空间,让她们在感同身受的状态下渐渐生发出创作,就像自然的生长于土壤中的作物;但这一过程是近乎理想的状态。”
刘雪丽认为真正“好”的艺术是需要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与生活空间构成紧密联系的。“艺术可以从商业背景下挖掘到不一样的视角,而艺术家能够看到其中的闪光点,再用各自的材料、语言、观点把它提炼出来,为人们讲述一个既有些熟悉却饱含新意的故事。”她说道。
此次艺术项目携手LADY淮海社群平台,让艺术走出“白盒子”,忠于它且尊重它地去深化上海妇女用品商店的文化深度和体验价值,使其超越了传统消费空间,激活人们对于公共生活的新想象,使得商业空间能够成为女性群体乃至所有人能够真诚交流、情感连接和社交互动的场域。在艺术与商业空间的有机互动之下,焕新后的百年上海历史将持续赋能未来生活,而艺术之光始终照耀着生活。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