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的文化身份:郑潮鸣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和跨文化探索
2024-12-31 15:29:06艺术家提供
秋冬之际的上海繁花落尽,年轻的女性艺术家郑潮鸣在西岸、朵云轩等艺术空间参与了多个展览,带来了她的油画、铜版版画作品和装置影像。她独特的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背景、多媒介的艺术探索以及怪诞天真的风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参照 “在世存在”(Being-in-the-world)这一哲学概念,人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在与世界的关系中不断地形成自己的存在方式。艺术家似乎正在关注这个场域,通过房屋或动物等具象形象,刻画出面对未来可能性的开放存在者的多层面体验:创伤、失败、冲突、或离散的经验,让人不断面临身份重塑。这也与海德格尔式存在的投向性呼应——投眼未来同时根植于历史和文化传统,探讨个体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重新自我定位。
(“美丽混乱奥德赛”展览现场)
在西岸“美丽混乱奥德赛”的展览现场,艺术家利用新媒体数字艺术和特殊的安装手法,打造出一个虚拟现实的艺术场域。观众既可以用传统的方式观赏色彩鲜艳、富有童趣的油画和双头木马装置作品,还可以与带有科幻小说选段的亚克力镜面激光切割的装置与观众的互动。如果带上耳机,就能一边聆听艺术家与上海本地乐队合作的音乐,一边观看艺术家把传统偶戏与多种新兴人工智能科技生成器结合创作的叙事移动影像。
从这些动态影像和多媒体装置艺术的独特视觉叙事里,我们可以瞥见女性科幻文学的影响。艺术家似乎在引入黑特·史德耶尔关于现代视觉文化中的“虚拟女性”概念,讨论在数字媒体和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女性形象如何被制造、展示及消费。以“伪马”或“非马之马”的视觉比喻手法层层叠加的影像和符号,她展示了女性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多重身份和经历,既有力量也有脆弱,即便受限也在探险。这种形象的构建与解构,既是对女性身份的探索,也是对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和技术影响的反思。
(观众在装置展览现场和作品互动)
铜版画也是郑潮鸣的常用媒介。它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承载了悠久的艺术历史,如同艺术家本人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学习英语文学的经历:源于西方的文学手法和版画技法,都跨越了文化历史的桥梁,结合中国艺术历史积淀得到新的诠释。
(铜版画“妈妈,她是我”系列作品之一)
铜版上细密隽永线条饱含情绪,诉说着身份文化记忆的故事。《妈妈,她是我》系列中,蚀刻和滴水法技术精心构造出细节丰富的光影,展现了年轻女孩在青春期面临身体和心理变化的困境。画面中的树林似乎象征着个体成长的多样性、开放性和植根于大地的坚实性。此系列作品对于自身真相的探索,让人想起“排斥”(abject)的文学理论:通过描绘那些常常被视为社会禁忌或恐惧的主题——如疾病、身体变化和心理挣扎——来挑战观众的舒适区。艺术家通过展现这种转变过程中的困惑和痛苦,揭示了成长中的隐喻性“怪物”,挑战我们对完美与常态的固有认知。
《不要走》又以创新的升糖手法,描绘出清晨薄雾中,一个女孩逐渐变成鸟的形态,蹲坐在树枝上,背后伴有两只相互依偎的鸟。这幅作品的纯净视角,不仅捕捉了变化的瞬间,也深刻地探讨了身份转变与自我寻找的主题,承载着离散后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童年的眷恋。
(郑潮鸣铜版画作品展览现场)
郑潮鸣以其深刻的文化洞察和独到的哲学思考,通过艺术探索和表达复杂的身份问题、文化融合与个人经历,为我们揭开了一幅幅扣人心弦的视觉叙事。她将复杂的哲学思考融入到艺术实践中,在全球化的潮流中,重新审视构成我们生命故事的文化纹理与情感细节。(文/李旭)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