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家园与激活当下——李军良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

2025-01-03 16:18:25艺术家提供 作者:葛玉君 

无疑,李军良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直白”且又“隐喻”的 双重感受。他的直白,源自艺术家发自内心淳朴的,对其成长语境记忆深处的挖掘与再现;而他的隐喻,则体现为艺术家对当下纷繁复杂、运动着的时代的一份反思与自省……他的创作让我不禁想起麦克卢汉的那句话,即“我们在后视镜中看现在,我们‘倒退’着走向未来。”

对于李军良而言,过往的记忆在其艺术创作中被不断的重塑,而正是在这一反复重塑的过程中,“自我”被慢慢剖析,“当下”逐渐被激活,且赋予其关于生命意义的哲思。

李军良先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接受了来自学院内部严谨的学术熏陶与系统训练。他的创作涵盖油画、重彩以及丝网版画等多种语言形式。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却又都鲜明地指向了艺术家对土地、对乡村、对农作物等这一田野视角的深入考察与倾情表达。这种独特的艺术视角,自然与他的童年成长经历有着莫大的关联。李军良出生于山东农村,自幼在乡间牵牛、拾麦穗儿,于麦垛中嬉戏……这些儿时的记忆,犹如一只“不断线”的风筝一样,始终牵 引着他的创作实践,成为他艺术探索的灵感源泉。或许正是在对“家乡”的不断回望、不断触摸、不断深入的追问中,才一次又一次使得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得到充盈、得以释放、得到宁静乃至心灵上的寄予……这样的创作历程,不仅赋予了其作品鲜明的个人特质与独特的 艺术语言,抑或构建了一种切入当代艺术视角的方式。当然,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乡村意味着“家园”。或许人的一生都是一场不断寻找自我家园的旅程。而庄稼、农作物在中国传统农学中,更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它的生长离不开天、地、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联。这种文化背景赋予庄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为重要的隐喻地位。它不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也象征着不懈的坚持所带来的馈赠。更为深远的是,庄稼还潜在意味着生命的成长、四季的轮回、岁月的变迁,以及一次次“崭新”的开启,其为文化和生命赋予了丰富的表征意义和精神内涵。

有趣的是,李军良先生的油画、重彩和版画三种创作形式,恰恰为我们引出了三条解读其艺术世界的不同路径。在他的油画创作中,画面以绿色系为基调,通过不同的色度和色相的细腻变化,营造出一种意远幽深的乡村景观,赋予了作品深沉而悠远的艺术感受力。李军良这批作品的突出特点之一,在于一种简约式的提炼,以及对细节的概括式的精妙把握。他对山峦、植被、树木以及葵花的处理,带有相当程度的“趣味性”及“主观性”的提炼与再造。相对于树木不规则的序列方式而言,葵花则以其极强的秩序感形成了两者之间鲜明的对比共构关联;二者在画面中充斥着对抗的张力关系,使得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在他这批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塞尚以及现代主义以来的表达手法,同时也能感受到源自图像时代、数字时代的那份简约与概括,以及对画面的程序化、秩序化处理。李军良这批油画创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运用纯色,他将不同的纯色进行色度上的加工之后,共置于画面当中,通过不同的堆叠,不同的密度分配,散发出不同的景致与不同的视觉感受。画面中所传达出的则是对现实复杂景观的某种程式化提炼,犹如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树木、山川的程式化处理。李军良画面中的树木被处理为圆球型、长条型;同时,有对单独树木的描绘,也有对丛林的程式化的表达。我想正是在这样一种表达中,一方面形成了李军良独特的画面提炼手法与造型语言形式,另外一方面,他通过这样一种不断重复的样式化的表达,将自己的情绪、思想潜移默化的注入到画面当中,让观者获得视觉上以及精神上的共鸣。

李军良先生在创作之余,曾专注于岩彩颜料的研究。也恰恰是这样一番经历,使得李军良的绘画作品中,尤其是在重彩绘画中,对中国传统的岩彩绘画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体悟,并在其画面上进行了系统的转译与转化。首先,这批创作带我们走进了关于岩彩,关于传统绘画的色彩体系。在这批岩彩作品中,石青、石绿、藏蓝、汁绿、墨青、紫色以及酞青蓝等色彩,共置在画面上,不仅让我们领略到普通颜料难以企及的视觉质感,还使我们感受到传统壁画中蕴含的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本土色彩体系及其深沉、厚重且具有历史感的思想表达。其次,这批作品似乎让我们隐约的从内心深处激活了关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民画的些许记忆。无论是色彩系统方面,还是大胆奔放的笔触方面,抑或情感的直接外露上,乃至看似不规则实则程式化非常严谨的叙述方式,都将我们拉回到当年那代人的集体记忆之中,同时又与其拉开了彼此之间的时代关联。相较于李军良的油画风景来说,这批岩彩作品更多的植入了线描和勾勒的表达方式。而这一表达方式,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绘画,一方面则来自于对民间绘画营养的汲取和吸收。正是这样一种多重资源的共通性的提炼,形成了李军良重彩绘画颇具特色的艺术表达方法与风格样式,也使观者眼前一亮。而他这种秩序感极强的排列方式,似乎又与机械复制、像素生成乃至智能代码的程序化表达不谋而合,与数字化时代的视觉图像产生了微妙的共鸣。从中也可窥见,李军良对当代视觉文化的敏感反思与敏锐捕捉,这恰恰也是其创作的动力与立场之一。正是通过对秩序感、程序感中不断的突破,使得李军良的艺术实践形成了一种互为上下文的关系,潜移默化的使他的作品融入到当下,成为个体生命经验、成长体验的一种映射。

再者,谈到李军良先生的版画作品,虽然同样以农作物为题材,但显然与重彩和油画在创作风格,乃至表达的视觉感受方面都拉开了相当的距离。对于版画专业出身的李军良来说,版画创作似乎更为娴熟。如果说,艺术家油画创作中的乡村景观更多的是李军良再造一个“家园”的叙述表达的话;重彩绘画中的传统色彩体系下的对农作物的描绘,则凸显了他面向外观、面向当下的反思与激活;那么,他的版画作品则更多的似乎是艺术家寻求内在精神世界的一种独白、一种自我解剖,抑或一种生命哲学的悲情思索。他的这批版画作品基本采用一种单色的表达方式,或金黄、或深红、或暗紫、或橘黄,抑或黑白等。而在这些作品的形象表达方面,也不曾像在重彩绘画中,那种鲜活饱满的生命力的象征,而更多的隐喻了某种轮回、某种衰败,某种枯黄之后的,对过往岁月的重构,以及所勾勒出的历史心理积淀。

在形式语言上,李军良不仅在宏大的场景构造中展现出超强的叙事能力,同时,他更加注重于对微观世界细微的感知与描绘。他的艺术处理就如同从大脑传导至神经末梢一样,于宏观之中窥见微观,牵动着观者的眼与心。而从影像的视觉显现层面,这批版画作品又让人感觉到胶片的负片显影效果,营造出一种介于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存在状态,一种对于色彩陌生化的处理表达,在“陌生化”的谜团中释放出一种强大的能量,且在“去陌生化”的过程中回到了对生命的本质抑或本源的自省与哲思。

如上所述,李军良先生通过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不同媒介的艺术创作,一方面在不断的回望过去,寻找精神家园,在重构自我的征途上,展开了一场持久而又深刻的探索之旅;另一方面,他的创作也体现出艺术家对大数据时代、传媒时代的深刻反思与研判,以及自我态度的确切表达。当然,从他的作品当中,更体现出渺小的个体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景观中,在时代洪流中,对自我、对生命、对未知世界的,某种坚定、某种彷徨、某种焦虑抑或某种深邃的思考……换言之,李军良先生三个面向的艺术创作形成抑或建构了一个互为关联的上下文图景。他在深沉的潜思中,艰难寻求再造一个安顿慰藉的精神家园,同时又对自我生存语境作出独特的反映与索思,而这一切都汇集指向了艺术家对生命体验的内在表达……无疑,李军良用其真实的艺术感知触摸着每一位观者的心灵,而其在给大家带来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却又将我们引入了无尽的思考……

值此李军良先生展览在欧洲开幕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对他艺术创作的些许解读。期待李军良的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

葛玉君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改定于 2025 年元旦

(责任编辑:胡文娇)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