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收藏投资 大家大作——汇聚当代收藏价值艺术家

2025-02-13 15:47:37艺术家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6cd0dc6e8285dc0e0257a51e2c913590.png

任明,1968年出生于亳州。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中国画学会主席团成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亳州市文联副主席、亳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亳州市书画院名誉院长、亳州市书画院副院长、亳州学院客座教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原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1988年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学习,得全国著名画家孙其峰、白庚延、吕云所、霍春阳、何家英等诸师亲授。2010年,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吕云所山水画工作室聘为助教,同年赴韩国参加首届中韩双向当代美术家作品邀请展;2012年,赴美国参加“徽风2012·中国安徽新徽派美术赴美作品展”;201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参加安徽新徽派美术赴英国作品展,同年参加首届中国地域美术发展战略论坛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14年,应邀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2014艺术中国·中国画走进联合国作品邀请展”;2015年应邀参加“关爱和平·禁核试条约组织反对核试验、世界和平艺术精品展”;2016年,赴日本参加中国“新徽派美术作品展”;2017年,参加“海丝之路·潮起象山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走进新时代·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古韵亳州》参加“大淮河”采风创作成果获得银奖。2019年,参加"绘美长三角”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臻美大境”2019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第九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2021年被安徽省文联评为“最美文艺志愿者”;2022年创作抗疫主题作品多幅发表报刊杂志;2023年被安徽省文联评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优秀文艺工作者。

《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贸易报》、《世界知识画报》、《东方收藏》等报纸杂志发表专刊;出版有美术教材《写意梅花》,《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由新华书店发行。雅昌艺术网、卓克艺术网、凤凰新闻、搜狐网、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等网专题推介。部分作品被国际友人、宾馆车站、政府会议大厅、博物馆、美术馆等个人和机构收藏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8887b6a7224dc2b4fff80a73096eb19a.png

心静与画境

文/任明

艺术创作是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之一,它不仅需要卓越的技艺,更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淬炼和境界的提升。心静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根基,只有内心沉静祥和,远离烦扰,才能透彻体察世间万物的本真面貌,领悟生命的奥秘,汲取创作的灵感。心静不仅指内心的平静祥和,更蕴含着儒家的“敬”、道家的“静”和佛家的“净”等智慧。“敬”指尊重万物、虚心向道求学的谦逊之心;“静”则是摒弃一切杂念执着,返璞归真、顺其自然;“净”是净化内心,去除浮华与烦扰,达到身心的清明和超然。画境则是画家对内心意境的高度体现和升华,它将绘画艺术作品推向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让观赏者在赏析中获得身心的净化和升华。只有将儒、道、佛的精髓融会贯通,心静与画境方能统一,绘画创作才能达到人性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探讨了心静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画境的内涵及表现手法,以及心静与画境的关系,最后提出艺术创作中实现心静与画境融合的方法,旨在为艺术创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602130dfcf5b42eb09266e56e137e987.png

《漫山红野》任明作品

1.心静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一)心静与创作灵感

心静是绘画创作的源泉,只有心灵达到一种宁静沉淀的状态,画家才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相反,一颗浮躁的心,只会被外物的表象所迷惑,很难看透事物的本质,更难领悟生命的精髓。

当画家的内心处于平静祥和的状态时,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有全新的发现和感悟。一缕阳光洒在床头,一朵小花绽放在窗台,一声虫鸣在林间回响,这些平凡的景象都会在画家的心中激起灵感的涟漪。反之,一颗躁动的心只会被肤浅的事物所吸引,很难领会到生活的本质美好。因此,画家需要时常保持内心的澄澈,远离世俗的喧嚣,敏锐地捕捉创作灵感的曦光,从而创作出富有灵性的艺术佳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844362cdc684488cdfc97cf94a99b857.png

《黄河颂》任明作品

(二)心静与创作技巧

绘画创作不仅需要灵感的启迪,更需要精湛的技艺。心静是技艺的基石,是画家执着于创作、精益求精的内在动力。只有内心平静,画家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之中,稳扎稳打地打磨技艺。一颗浮躁的心如一潭死水,很难对绘画创作保持长期的专注和坚持,也难以对艺术进行执着追求。

一颗沉静的心如一泓清泉,能使画家在创作中全神贯注,对细节精雕细琢,对技艺精耕细作,直到作品呈现出极致的完美(如图 1 所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2751a0b6349cb032bee0d7b32f3ae287.png

《千峰逐雾》任明作品

只有内心宁静淡然,画家才能真正做到对技艺的专注和钻研,创作出精湛绝伦的艺术珍品。正如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创作出令后人赞叹的书法经典,关键就在于他内心的超然物外、专注自律,使他能在技艺修炼上久久为功,技艺得以不断提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7d2b0eea0c70cea306d8a5cd9eb097d6.png

《深涧幽谷》任明作品

1.画境的内涵与表现

(一)画境的定义

画境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意境、气韵和情怀,是画家对情感和审美的高度升华。它不仅展现视觉之美,更蕴含着画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体悟。优秀的画境能使观者置身于别样意境,引发内心共鸣,进而领略画家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情感。

画境的内涵十分丰富多彩,画家们所描绘的主题千变万化,有的画境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神韵,令人产生亲近自然的向往(如图 2 所示);有的画境刻画了社会的百态人生,让人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还有的画境透露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体验,引发观者的强烈共鸣。无论是何种画境,都凝聚着画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艺术真谛的执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c458a26c036754229b8189f986b2844a.png

《黄土高坡照归人》任明作品

(二)画境的表现手法

要在作品中体现出高深的画境,画家需要掌握多种表现手法。首先,对构图、笔墨、色彩等视觉元素的驾驭。画家需要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感,使作品充满意蕴和诗意。比如,用留白的手法渲染出空灵的意境,或用对比的笔墨和色彩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等。其次,是对意象的运用。这需要画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意象的象征性和隐喻性,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内涵,使之充满诗情画意。比如,画作中一轮明月可以象征人生的圆满,一朵孤莲则可以体现出独立自由的美好追求,等等。最后,是对情感和气氛的把控。这是体现出高深画境的关键所在。优秀的画境不仅视觉上动人,更能引起观者内心的共鸣,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画家要把握好作品的情感基调,通过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构图等,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作品充满独特的气质和灵韵,打动观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069db59a579dff94cec4ca4eb774bdfe.png

《碧野黄沙寂寞长》任明作品

1.心静与画境的相互关系

心静是达到高深画境的前提

心静是通向画境的重要通道,是画家追求卓越画境的内在基础,唯有内心澄明,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杂念,才能洞见事物的本质,对生命有更深刻的体悟和把握,从而创作出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画面。如果内心嘈杂浮躁,被世俗的名利等牵扯,很难看透事物的本质,作品自然也就缺乏内在的灵性和感染力。

一颗宁静淡泊的心,犹如一面明镜,能够真实地映射出事物的原貌。当画家的内心达到这种宁静沉淀的状态时,对人生、自然、社会的体悟就会更加深刻,这种洞见是创作出高深画境的源泉所在。反之,如果画家的内心被各种杂念所扰,内心浮躁,很难对生命的本质有透彻的认识,自然作品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灵韵,缺乏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画家追求卓越画境,心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让内心达到一种恬淡宁静的状态,画家才能对生命本质有深邃领悟,从而呈现出意蕴深远、感染力十足的画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c9298ae8a2cf823ab2b031dab077d752.png

《雄奇古朴》任明作品

1.画境是心静的体现

画境不仅是画家追求的境界,也是画家内心修为的外在体现。一颗纯净宁静的内心,能孕育出富有灵性的艺术作品,作品会流露出宁静、祥和、空灵的气息。相反,一颗躁动不安的内心,作品也很难体现出高深的画境,只会影响作品的神韵。因此,画境实际上是画家内心修为的一种呈现。高深的画境是画家长期砥砺内心、追求心性的结晶,当画家的内心达到宁静沉淀的境界时,对生命、自然、社会的体悟就会触及灵魂的深处,这种领悟会内化为作品中独特的意境。所以,在优秀的艺术佳作中,常常能体会到一种说不尽的意蕴和灵动的气韵,这正是画家内心澄明之境的投射,其中积淀了画家对艺术追求的执着,也体现了画家内心宁静的境界。所以,欣赏优秀作品,不仅是视觉享受,更是领略画家内心独特境界,这正是绘画艺术魅力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a04fe08bf633ffe5f9836d224e89eb0c.png

《春醒》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572e2bbbb15f0062d5e4b733da73f2d8.png

《溪流仙阁》任明作品

1.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心静与画境的融合

(一)修炼内心,提升艺术修养

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艺术家才能深入领悟艺术的本真面目,在创作中体现出高深的画境。以宋代著名画家范宽为例,他的山水作品大气磅礴,笔法纵肆厚重、气韵生动,正是源于他超然物外、潜心于艺的内心境界。范宽谦逊有素,只专注于艺术创作,因而其作品能展现高远的意境,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体验。要想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心静与画境的融合,画家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修养不仅包括对专业技艺进行钻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净化自己的内心,远离世俗的喧嚣,对艺术怀有一颗虔诚而执着的心。要吸纳儒家“敬”的智慧,虚心向道学习,尊重万物生命;要修习道家的 “静”之道,摒弃一切杂念执着,返璞归真;还要借鉴佛家的“净”境界,净化内心的浮华与烦扰,达到身心的清明和超然。内心的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画家持之以恒、克服重重诱惑和干扰。就如同用水来净化浑浊的池塘一般,要一点一滴地将内心的杂质去除,直至池水清澈见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a6b64fcd153783bf074ba617e3198810.png

《绝壁长廊》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bf935606a6f062413ae25f5c1922e596.png

《秋韵》任明作品

艺术家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名利得失,做一个临渊羡鱼的清贫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心随物境的自在之境。就如同古代高僧“打着木鱼做和尚,浑身是胆”一般。艺术家要保持一颗谦逊虚心,不追逐功名利禄,避免被尘世的诱惑所扰,内心始终保持宁静澄明。只有这样,艺术家才能在创作中泰然自若、随遇而安,展现内心最纯粹的艺术追求。总之,内心修养是画家实现心静与画境融合的根本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905d96fbb49d097fa86bf1ab3ed91abb.png

《戈廖古村》任明作品

(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尝试

理论指导固然重要,但真正要实现心静与画境的融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绘画艺术创作是一个需要长期潜心钻研和大量实践积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时,画家对走入了创作误区的方法要及时摒弃,保留能充分体现心静与画境的创作手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创作方式,使绘画作品更好地呈现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的意境。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都是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摸索出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从而达到心手相应、神与形合一的创作境界。如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晚年专注写生,长期在田野山林中探索和体悟,终于开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作品展现了高超的意境,给人一种醉心入境的感受。可见,画家只有持之以恒地在实践中探索,才能真正把握心静与画境的精髓,达到两者的高度融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cf76fb1485e7969028048dff9e461515.png

《明月照归人》任明作品

同时,画家还要虚心向大自然和前人学习。大自然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是绘画创作的宝库,而前人的艺术精品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迪。画家要用谦卑的心态学习借鉴,在吸收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例如,明代画家陈继儒,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可见,虚心向传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是画家不断提高的关键。总的来说,实现心静与画境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需要画家日复一日地努力,但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能在艺术创作中达到返璞归真、合璧于心的境界,创作出具有永恒魅力的不朽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d3b6b9942793257a32f8f8e3354caeb3.png

《绮柏峭壁》任明作品

1.结语

心静与画境犹如绘画艺术创作的内核与外延,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心静是绘画艺术创作的源泉和根基,画境则是绘画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和至高境界。只有内心澄明宁静,画家才能敏锐地洞察事物的本质,汲取灵感,并在创作中巧妙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作品传达出独特的意境和气韵,达到高深的画境层次。

(作者单位:亳州市文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6a437550561381c7bae060f82cccc61c.png

《飞泉如雪》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877d4725e5e264049e9371fad34d3913.png

《一泻千里》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acd81f6a96430baffaa1d3a72805cc55.png

《飞流直下三千尺》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b14007cddcdc545ed667d78c46b71388.png

《奇松听泉图》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42419ac5a530ae03eee68da7deca90e2.png

《晚拂霜华》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2b4ce60ee2c014e0cf3eb6e0ecc08f51.png

《春韵》任明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2/3bbdd040695789d68bf53d098a46d1fb.png

《高歌》任明作品

(责任编辑:王丹)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