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避世绝俗
2025-03-26 16:59:53艺术家提供
按:《诗说中国》是首部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是为了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唯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此诗由国画家陈超群、孙贺麟分别绘制《出家入道避世绝俗吕洞宾》诗意图,本文选自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中国精神之礼义三百图》,全书384篇内容将陆续发布,每幅图之命名均为相关成语。
丙戌岁赞吕祖
蓬莱谪落踏云歌,紫府丹成玉液波。
高屋建瓴彰大道,倚天拔剑斩邪魔。
玄门证得纯阳体,俗子安知苦难多?
九陌尘中参造化,重霄顶上驾羲娥。
黄德劲先生诗评:
彬宇先生赞吕祖七律,以道教八仙之首吕洞宾为吟咏对象,融合丹道哲学、剑侠精神与济世情怀,展现其“性命双修”“道济天下”的真人境界,对仗工整,炼词精到,诗意盎然,仙风飘飘。尤以超凡脱俗、神秘幽远的仙境氛围,对比尘世苦难,告知世人修道者的崇高和艰辛。威严、慈悲,又可爱的吕祖,既有斩妖除魔的刚毅,又有参悟造化的智慧,何其让人崇敬喜欢!
吕祖,全真道“北五祖”之一,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岩客子,自称回道人,唐代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人,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民间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广行教化,游戏红尘,行侠仗义,扶危救难,备受喜爱,传说甚多。
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吕祖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又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从而使得吕祖的封号中包含了“帝君”这一尊称。
从本诗的主题上看,彬宇先生赞颂了修道者的坚持与成就,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理想,同时也隐藏着对世俗无知和苦难的感叹,反映了道教思想中的修行观念和人生哲学。
从蓬莱谪仙到重霄飞升,八句诗实为吕祖的“修道通关文牒”:
空间维度:蓬莱(仙界)→紫府(丹室)→九陌(人间)→重霄(终极)
修行次第:谪劫(因果)→炼丹(筑基)→济世(功德)→飞升(圆满)
诗句间暗藏“谪仙——炼师——剑侠——医圣——游仙”的多重身份嬗变,完整勾勒出道教“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生命哲学。
谨依彬宇先生诗意,以“蓬莱谪落”“倚天拔剑”“苦难历尽”“重霄顶上”简析之。
“蓬莱谪落踏云歌,紫府丹成玉液波。”彬宇先生首联,便暗自点明了吕祖的身世。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紫府是道教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谪落”,意喻吕洞宾原本是仙人,被贬下凡尘,“踏云歌”则表明其仙人风范,踏云而歌,超然物外。“丹成”指炼制丹药成功,“玉液波”则指仙药或金丹的状态,是修仙成功之后的境界。
吕祖也同许多大人物一样,生来不凡。据明王世贞《列仙全传》:
吕岩,字洞宾,唐蒲州永乐县人。祖渭,礼部侍郎。父让,海州刺史。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因号“纯阳子”。初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浮空,一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帐中不见。生而金形木质,道骨仙丰,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少聪明,日记万言,矢口成文。身长八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黄襕衫,系大皂绦,状类张子房。二十不娶。始在襁褓,马祖见之曰:“此儿骨相不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庐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
吕祖是唐朝礼部侍郎吕渭的孙子,父亲吕让曾任海州刺史。吕祖生于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四月十四日巳时,出生时便有仙鹤入室,天乐袅袅。《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则说吕祖生于林檎树下,出生时异香满径,且形象异于常人。一说“金形木质,道骨仙丰,鹤顶龟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额阔身圆,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角一黑子,足下纹起如龟。”一说“身高八尺二寸,面淡黄,笑脸,微麻,三髭须。” 幼时极其聪明,日诵万言,淹博百家。据说他还在襁褓之中,就被禅宗大祖师马祖道一看到,言其不是凡间之物。但事实上,马祖在吕祖出生之前就应该圆寂了。不知道《列仙全传》中的马祖,是否是唐代佛家之马祖道一。
但吕祖的与众不同,自然是坚定不移的了。他“喜顶华阳巾,衣黄襕衫,系大皂绦,状类张子房”,喜欢头上戴着华阳巾,就像张良一样,因此又被成为华阳真人。
可惜这么聪明的一位人物,“屡试不第”,死活考不中状元,进不了仕途。想来因为要成仙,必然不能让吕祖在仕途上浪费时间。
又有吕洞宾本是东华帝君转世,因蟠桃宴上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谪降蓬莱为地仙。而“紫府丹成玉液波”一句,暗合吕祖“朝游北海暮苍梧”的仙游传说。
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吕祖早晨游览北海,傍晚到达苍梧,袖中藏有青蛇(剑),胆气豪壮,遨游天地,饮酒为乐,三醉岳阳楼而不为人识,大声吟诵着飞过洞庭湖,何其逍遥自在!元代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便有“袖里青蛇胆气粗,云游四海度人初”的唱词。
吕祖还有一首《沁园春》,专门写这件事:
暮宿苍梧,朝游蓬岛,朗吟飞过洞庭边。岳阳楼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无踪,往来不定,半是风狂半是颠。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人间,飘荡多年,曾占东华第一筵。
推倒玉楼,种吾奇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虚皇高座前。无难事,要功成八百,行满三千。
《钟吕传道集》载吕洞宾得钟离权传授金丹大道,炼成“玉液还丹”。“波”字暗喻周天火候,如《悟真篇》“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丹成时体内炁血如潮汐涌动,如春波涌动然。民间传说吕祖于终南山火龙真人处得“天道剑诀”,实为以剑喻丹,剑光所指即丹炁所行。
首联“蓬莱”“紫府”,加上后面的“玄门”,巧妙地构成三重仙境空间,暗合道教“三清境”宇宙观。蓬莱为海上仙山,喻谪仙起源;紫府乃上清炼丹之所,点明修为精进;玄门直指道法本源,层层递进勾勒出吕洞宾从谪仙到证道的轨迹。“玉液波”化用内丹术语,暗喻金丹初成时周天运转之象,赋予修炼以动态美感,可谓上佳。
倚天拔剑
“高屋建瓴彰大道,倚天拔剑斩邪魔。”高屋建瓴,喻指吕洞宾的修行高深,能够俯瞰并彰显大道,强调他对道的深刻理解和传播。 “倚天拔剑斩邪魔”,特别有气势,倚天剑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拔剑斩邪魔显示他作为神仙的正义感,降妖除魔,维护正道,突出了力量与正义。
会昌年间,吕祖因功名失意,游历江州至庐山,遇到了一位叫火龙真人的郑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火龙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便传授他内丹炼己之诀,并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火龙真人还写了一首诗:“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临别时嘱咐吕祖:“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 据说天遁剑法也传至张三丰。张三丰曾吟诗曰:“道号偶同郑火龙,姓名隐在太虚中,自从度得三丰后,归到逢茫弱木中。”火龙真人世称神人,遇人有恙,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
其实,火龙真人传授吕祖天遁剑法,这里的剑法并非有形之剑,而是内丹修炼之法。吕祖曾说:“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断无明贪欲。”吕祖认为像飞剑取人首级这种剑法只是未节小技,真正厉害的是斩断人的烦恼、贪嗔、色欲之剑,所以吕洞宾被称为是“剑仙”。
后来还有吕祖飞剑斩黄龙的故事。
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入谒,值龙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龙指曰:“这守尸鬼。”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于言下顿契。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嘱付凡流着意寻。”
其实这是隐喻吕祖打破知见,修炼提升的故事,当然其中也潜藏了佛道之争。但这些并不妨碍吕祖的刻苦修行的好口碑。
吕祖“剑仙”形象始见于宋代《唐才子传》,称其“斩蛟劈虎,除魔卫道”。元代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更详述其以“雌雄二剑”斩长沙蛇妖、诛江淮蛟精之事。道教以“慧剑”喻断除妄念,《指玄篇》云“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明写斩妖,暗指内炼时斩三尸、破心魔。吕祖“倚天拔剑斩邪魔”,正是炼就倚天剑,挥剑斩心魔。其《咏剑》诗写道:三尺青锋剑,一朝离鞘鸣。斩妖除魔易,护道安民心。
吕祖的诗中,处处可以见到“剑”,可谓以诗为剑,化喻世人,展现出勇猛的剑意和深邃的琴心。比如: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一剑芒寒千江雪,步下风雷万里涛。”
吕祖的剑,是心剑,是除魔利器,是修行之道,是心中之光芒。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彬宇先生此联,“高屋建瓴”以俯瞰之势喻修行境界之高远,彰显大道至简的恢弘气象,更暗指吕祖作为全真派“北五祖”的开宗立派之功;“倚天拔剑”则陡然转入凌厉,以斩魔之举凸显济世之志。此联一静一动,刚柔并济,既见悟道者的通透,又显侠者的锋芒,塑造出吕祖亦仙亦侠的立体形象。吕祖主张“性命双修”,将深奥丹法化为通俗劝善诗文,如同彬宇先生的诗句,真正实现“大道至简”的普世传播,故称“彰大道”。
苦难历尽
“玄门证得纯阳体,俗子安知苦难多?”玄门指道教,纯阳体可能指修炼到纯阳的境界,无阴柔之气,成仙的标志,说明吕洞宾已修成正果,得道成仙。后一句则转向对世俗的对比,俗世之人无法理解修道的艰辛和苦难,带有一定的讽刺或感叹,强调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凡人的无知。
吕祖得道成仙之路,又何其艰难!《列仙全传》:
唐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六十四岁,游长安酒肆,见一羽士,青巾白袍,偶书三绝句于壁。其一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其二曰:“得道真仙不易逢,儿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其三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可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得到清平有几人。”洞宾讶其状貌奇古,诗意飘逸,因揖问姓氏,再拜延坐。羽士曰:“可吟一绝,于欲观子之志。”洞宾援笔书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欲事天皇上玉清。”羽士见诗曰:“吾云房先生也,居在终南鹤岭,子能从游乎?”洞宾未应。
屡试不第的吕祖,遇上了钟离祖师。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
正是在钟离祖师的指点下,吕祖一步步走上了成仙大道。虽然这条路,坎坎又漫漫,饱经考验。有两则著名的故事,其一便是广为熟知的“黄粱梦熟”:
云房因与同憩肆中,云房自为执炊,洞宾忽就枕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郎署,擢台谏、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蚤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如此几四十年。又独相十年,权势薰炙。偶被重罪,籍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岭表,身孑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恍然梦觉,炊尚未熟。云房笑吟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曰:“先生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之梦,升沉万态,荣悴千端。五十年间一瞬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世有大觉,而后知人世一大梦也。”洞宾感悟,遂拜云房求度世术。云房试之曰:“子骨节尚未完,欲求度世,须更数世可也。”翩然别去。洞宾即弃儒归隐。
梦里有繁花似锦,醒来知皆是空幻。本来就天赋异禀的吕祖,在钟离权的点化下,开始“弃儒归隐”,走上了修仙的道路。但是钟离祖师怕吕祖意志不坚定,遂又有“钟离权十试吕洞宾”的故事。
第一次,吕洞宾一日外出回来,突然看见全家人都忽然暴病身亡,吕洞宾既不悲伤,也不悔恨,只管找人置办寿衣棺木,准备料理后事,不一会儿,家人忽然又全都活过来,他又无所谓。有一次,吕洞宾上街卖货,买主讨价还价后,说好了价钱,但货主又反悔变卦,只付给一半价钱,洞宾不争也不恼,让买主大摇大摆地把货物拿走。有一次,大年初一,吕洞宾正欲出门,遇到一个乞丐倚门乞讨,吕洞宾急忙施予财物,但乞丐却没完没了,还想要更多的东西和钱财,并且口吐脏言,辱骂吕洞宾,吕洞宾只是满脸堆笑,一个劲地赔不是。还有一次,吕洞宾牧羊山中,忽遇一饿虎追捕羊群。洞宾保护羊群下坡躲避,自己上前以身挡虎,老虎见之悻悻而去。还有一次,洞宾居山中茅舍读书,忽然来了一个漂亮女子,声称自己是迷了路前来求宿。继而,这女子百般挑逗洞宾,晚上还共处一室。洞宾始终坐怀不乱。女子反复折腾了三天,才无奈地离去。
“第六试,洞宾一日郊出,及归则家赀为盗劫尽,殆无以供朝夕。洞宾了无愠色,躬耕自给。忽锄下见金数十片,速掩之,一无所取。第七试,洞宾遇卖铜器者,市之以归,皆金也,即访卖主还之。第八试,有风狂道士陌上市药,自言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旬日不售。洞宾买之,道士曰:“子速备后事可也。”辄服无恙。第九试,春潦泛溢,洞宾与众共涉,至中流,风涛掀涌,众皆危惧,洞宾端坐不动。第十试,洞宾独坐一室,忽见奇形怪状鬼魅无数,有欲击者,有欲杀者,,洞宾绝无所惧。复有夜叉数十,械一死囚,血肉淋沥,号泣言:“汝宿世杀我,今当偿我命。”洞宾曰:“杀命偿命,宜也。”起索刀,欲自尽偿之。忽闻空中一叱声,鬼神皆不复见,一人抚掌大笑而下,即云房也。曰:“吾十试子,子皆心无所动,得道必矣。但功行尚未完,吾今授子黄白之术,济世利物,使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方来度子。”
汉钟离一共对吕洞宾进行了十次考验,吕洞宾都以平常心态对待,把世间的繁华看得很平淡。汉钟离就对他说:“我试了你十来次,你都能毫不动心,由此可见,你一定可以得道的,不过你还得立三千功,八百德才能成仙。” 这正是“玄门证得纯阳体,俗子安知苦难多?”
吕祖号“纯阳子”,《金莲正宗记》载其通过火龙真人三传剑法,钟离权十试道心,最终成就纯阳仙体,寒暑不侵,水火不惧。“纯阳”既是内丹术语(《周易参同契》“乾刚坤柔,配合相包”),亦暗合儒家“浩然正气”,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纯阳体”直指吕祖道号“纯阳子”,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其内丹修至“阳神出窍”境界,寒暑不侵,故称纯阳。民间更流传其悬壶济世,施药治瘟疫,以“吕祖药签”治病救人,北京白云观至今存其“药碾”圣迹。医道仁心,修行圆满,岂非仙人也?!
吕祖成道前历经“十试”,“吕祖试药”的传说,更是亲尝砒霜以证悲心。俗子安知苦难多看似斥俗,实叹“不历尘劫,难悟真道”的修行至理。这和吕祖的《警世诗》形成互文,揭示苦难多生于贪嗔痴念: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
说得何其直白深刻!
总之,彬宇先生此联,“纯阳体”直指道家修炼的至高境界,凸显其超脱凡俗的仙格。转而以反问诘责俗世,将修道之艰与红尘之昧对举,在对比中深化了超脱与沉沦的哲思张力,发人深省。
重霄顶上
“九陌尘中参造化,重霄顶上驾羲娥。”九陌,指繁华的尘世街道;尘中参造化,在尘世中参悟天地造化的奥秘,说明吕洞宾虽已成仙,但仍在人间修行,体会自然之道。重霄,指极高的天空,顶上即最高处;驾羲娥指驾驭日月,羲和御日,嫦娥居月,象征达到极高的仙境,自由驰骋于天际。
吕祖主张“大隐隐市”,传说曾在长安酒肆(九陌指都城大道)三度醉吟度化郭上灶。《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其名言:“吾之修行,尘世为丹炉,众生为药材。”扮乞丐点化曹国舅,化商贩劝孝子丁野鹤,更在《指玄篇》中写下“烟火红尘即是道场”的醒世恒言。此句揭示其修行真谛——不避俗世,反在人间烟火中参悟阴阳造化之理。吕祖度化慎重,所度者,皆非凡俗之体。包括另一位祖师刘海蟾,又传陈抟老祖陈希夷,以及全真祖师王重阳,乃至太极张三丰等。
海蟾名操字宗成,燕山人。以明经擢甲第,仕燕为卢龙司马。累迁至相位。平昔好谈性命,钦崇黄老。忽遇正阳先生,为演清净无为之宗,以道全角之旨。及守光僭称帝位,谏之不听,遂托疾解印辞去。作诗曰: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百万家。更名玄英,号海蟾子。遍游访道,遇吕祖授以金液还丹,乃遁迹修真。得成仙道,游行尘世,远泛秦川,陶真于太华之间,溷迹于青城之下。陈希夷遇之,恳求玄旨,海蟾即传以金丹妙道。希夷与弟子张无梦、贾得升、种放皆同请业焉。海蟾喜希夷,寄怀高尚,尝过其山斋,与之谈论一日,戏以墨泼石上皆成字句。后张、贾、种至山,各言于某日刘师来家,泼墨作字,盖同日分形也。后当坐化时,白气从顶门出,化鹤飞升。元至元六年,封明悟宏道真君。
《吕祖全书》之《仙派源流》有云:“大道之传,始於太上老君,而盛於吕祖。溯其源,少阳帝君得老君之传也。两传而得吕祖云。盖少阳帝君王玄甫,传正阳帝君钟离云房。钟离祖传孚佑帝君吕纯阳。吕祖传海蟾帝君刘成宗;又传重阳帝君王德威”。
有关吕祖度化张三丰的故事也有很多。
张三丰家中十分贫困,父亲早亡,张三丰以砍柴维持家中生计,赡养老母。张三丰喜爱仙道,常常自言自语道:“一心无挂碍,愿见吕洞宾。”有一天,他在山上砍柴,有一道人到了他的家中,以饥相告。张三丰的妻子正将糯米饭煮熟,放进缸中准备做甜酒,就让道人自己吃一点,哪知这位道人将缸中的糯米饭全都吃了。张三丰的妻子十分不高兴。道人让张妻将缸中的水注满,放入几颗余下来的米饭,然后拂袖而走了。过了一会儿,张三丰负薪回到家中,妻子告诉道人之事,张三丰掀开缸盖,便闻酒香扑鼻,已成一缸美酒。张三丰料知是吕洞宾所为,立即追出门去,在一条山涧的小桥边,见到了吕洞宾,求其度他成仙。吕洞宾说:现在时机缘尚未成熟,你在中秋时到建阳龙游桥中,桥上有三人共有一只眼睛,以此为记。张三丰依约到了建阳龙游桥,果然见到有二瞽者搭住一独目之人,但迟了一步,其肩已过桥,吕洞宾呵责张三丰迟到了,未曾如期。又约于明年中秋。
到了第二年的中秋,张三丰又如约而去,在桥上又遇见了吕洞宾。吕洞宾说:“你的母亲今日已经病亡,尚无棺材。”说着就在手掌中画了一屋,让张三丰看:“这似何所?”张三丰答道:“这好像是我家旁边的北胜寺。”吕洞宾说:“我在这座寺院的西廊寄有一副棺木,你可以取来收殓你母亲。”张三丰慢慢地走进了吕洞宾的掌中,回到了家中。果然,张三丰的母亲刚刚病故,于是张三丰将其殡葬于北胜寺旁,并与妻子解除了婚约,在北胜寺中建了座翠云庵,将妻儿安置在翠云庵中居住。
后来,张三丰又遇见吕洞宾,见缘已成熟,吕洞宾便度张三丰为仙。自此后,张三丰踪迹无常,远近闻名,传其异术。
吕祖的度化,都是反复考察,而且根据“表现”,随时调整。类似的故事也有许多。
据说吕洞宾一次到乡间,见一伙子人正给神仙吕祖过寿,吕洞宾一看,众人都在给自己的画像斟酒献肉,他想去讨杯酒喝时,却给赶了出来。吕洞宾叹道: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还有故事说,吕祖见一家母子贫穷,于是投两粒仙米入井,从此井水化为美酒,于是该家中靠卖酒为生,就此衣食俱丰。过了段时间,吕祖来家中回访,其子却抱怨,井水化酒,好却是好,但却没有酒糟可以喂个猪什么的。吕祖长叹道:“人心苦不知足。”于是将仙米收回,井水还是那个井水了。吕祖在人间,恐怕也难免有孤独之感,他有诗道: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这是一首极好的诗,诗意盎然,隐喻深刻。滚滚红尘中,有几个人是真正的修行者,真正的大丈夫?神仙即便想点化人间,又有几人堪点化?但即便如此,吕祖却始终不厌弃人世,他经常是:
落魄且落魄,夜宿乡村,朝游城郭。闲来无事玩青山,困来街市货丹药。
卖得钱,不算度,酤美酒,自斟酌。醉后吟哦动鬼神,任意日头向西落。
据说到了宋朝熙宁元年(1068年),吕祖还在湖州一家中饱以美酒后用石榴在墙上题诗道:
西邻已富忧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彬宇先生赞吕祖七律尾联中,“羲娥”指驾日车的羲和与月神嫦娥,吕祖《踏莎行》词云“驾云骈,乘霞辇,朝帝玉清暮金殿”,此句暗藏道教“日月为易”的修炼观——以体内阴阳二气驾驭天地日月之精。明代《八仙出处东游记》描写吕祖“骑鹤上玉虚”,此诗以“驾羲娥”超越单纯飞升叙事,彰显与宇宙同化的终极境界。
“九陌尘中”将视角拉回人间,以“参造化”点明修道不离世间的真谛;末句“驾羲娥”复归神话,驭日月而行于九霄,将全诗推向缥缈无极之境。一俯一仰间,道尽出世与入世的圆融,终以逍遥天外收束,余韵悠长。
《列仙全传》载吕祖得道之后,四处显化,救治人间:
洞宾既得云房之道,兼火龙真人天遁剑法,始游江淮,试灵剑,遂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常游湘潭、岳、鄂及两浙、汴、谯间,人莫之识,自称“回道人”。
吕祖善用“回道人”,或各种变化的称号点化世人。比如在南宋洪迈创作的著名的文言志怪集《夷坚志》里,就有许多吕祖的故事,化身顶山回客、饼店道人、知命先生、张八叔、岳阳吕翁、乱汉道人等,细读来,各有深意,引人反思。如《吕翁鹤草》:
金大定年间(金世宗完颜雍年号,1161-1189年),吕仙翁(吕洞宾)曾来单父游历。他跟本县人惠仲是朋友,两人徜徉在花圃中,惠仲因为疏浚了两眼井,刚打上来的井水很苦涩,吕仙翁就找了些砖头瓦块扔到井里,于是井水就变的甘甜清洌起来。两口井虽然距离二里多地,但它们的泉源是相通的,比如北井有东西掉进去,那落物会在南井浮出。
还有一种“仙翁鹤草”,是在单父城的东北角。相传吕仙翁会在四月十四日生日那天来此游玩,本县人包九成,有一回在吕祖生日前一天,像以往一样虔诚致祷。第二天,果然有四只白鹤从西南飞来此地,到晡时(下午3——5时)才飞去。从此以后,每当吕仙翁的生日,神祠(也许就是吕祖祠)旁边的草丛上会陡然形成鹤的形状(应为某种光影),随着太阳的升高才逐渐泯灭。人们就把这种草传说为“吕翁鹤草”。
再如《洞口先生》:
淳熙间,信州渔人杨六者,以网钓为业,孤孑一身,生涯惟叶舟而已。日所得钱,悉完酒肉之资,不买布帛,盛冬霜雪,亦单衣自如。酒酣,辄往来烟波间,鸣棹高歌,类有道者。
一日,有道人独棹小艇,从之赊鱼,杨随所须付之,初不语直。自是数数来,杨亦与鱼,无倦色。道人愧谢曰:“我视汝,诚轻财重义一君子人也。可喜可喜。”一夕,风月清洁,波平如席。杨正低头举网,睹一舟从天际冉冉造前,细视之,蓋向者道人也。微笑相呼,于坐处尽取所负鱼直,约两三千,并偿之。杨固却不受,曰:“我飘然蓑笠,底能用得几许钱?先生直留助云水费,只乞著我同处船中。”道人曰:“我相试已久,恰来将钱还偿,仍更试汝,汝之志坚固如是,真可教也。”即挽之共载,但一小童操桨,其行如飞。
迤逦穷河源,登石岸,到山岩中,奇花珍果,芬香错落,全不似尘世。杨心意洒豁,虽蠢尔下愚,顿觉超然悟解,便欲依止。道人曰:“此非汝可久居之地,宜暂还,后五年复会。”出一卷书与之。临别,扣其姓字,曰:“我洞口先生也。”就命童送归元所钓处,回顾已失童。
杨不识字,以其书示人,乃金丹秘诀,因悉具告曩事,且从习学。性识开明,随口能诵,而取鱼如初。五年之期至,蹑空而升,邑里俱见之。识者验洞口之字为吕翁无疑云。
吕祖还为宋朝宫廷“降妖捉怪”。
宋政和中,宫中有祟,白昼见形,盗金宝妃嫔。林灵素、王文卿诸人治之,息而复作。上精斋虔祷奏词,凡六十日。昼寝,见东华门外有一道士,碧莲冠,紫鹤氅,手持水晶如意,揖上曰:“臣奉上帝命,来治此祟。”即召一金甲丈夫,捉祟劈而陷之且尽。上问丈夫何人,道士曰:“此乃陛下所封崇宁真君关羽也。”上勉劳再四,因问张飞何在,羽曰:“张飞为臣累劫,世世作男子身,今已为陛下生于相州岳家矣。”上问道士姓名,道士曰:“臣姓阳,四月十四日生。”梦觉录之,知其为洞宾也。自是宫禁帖然。遂诏天下有洞宾香火处,皆正“妙通真人”之号。其神通妙用,不能尽述。仍有诗词歌诀碑文存行于世。后岳武穆父果梦张飞托世,故以飞命名云。
吕祖所为人喜爱者正在于此。吕祖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拒人千里之外的形象,而是文才风流,潇洒自在,随缘应化,醉卧红尘,满满烟火气的“人间神仙”。他游走在角角落落,为善良的人、向上的人、至诚向道的人,创造修行的机缘。他自己则饮酒作诗,好不快活。比如他诸多的“醉吟”:
醉眠花底春宵短,梦入桃源路漫漫。一曲清歌惊鹤舞,半帘明月照人寒。——《醉眠歌》
我有一杯酒,愿与君相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赠施肩吾》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带花神鬼哭。” ——《敲爻歌》
切戒酒兮切戒酒,一点元光长保守。爽然飞上玉京峰,天地酿熟琼浆有。——《戒酒》
“三戏白牡丹”是吕祖著名的故事,也正是吕祖游戏人间,警醒世人的风趣诙谐之处。据说吕祖曾在广陵**的屏风上题下这样两首诗,使得当地的一个名妓弃暗投明,悉心学道:
嫫母西施共此身,可怜老少隔千春。
他年鹤发鸡皮媪,今日玉颜花貌人。
花开花落两悲欢,花与人还事一般。
开在枝间妨客折,落来地上请谁看。
彬宇先生赞吕祖七律,是对吕祖人生的高度概括。在全诗中,“高屋建瓴”以建筑之势喻道法恢弘,“倚天拔剑”借剑器之利抒济世之志,刚健意象中寓含“以武护道”的侠义精神。而“九陌尘中参造化”却笔锋一转,以闹市参玄的静悟平衡前句杀伐之气,刚柔相济间暗合道教阴阳调和之理。尾句“驾羲娥”更将日月神话符号纳入道教驭炁飞升体系,瑰奇想象中见天人合一之境。
“俗子安知苦难多”则并非简单贬斥,而是揭示修道者必经的“红尘炼心”之路。吕洞宾“谪落”人间实为道教“下学上达”思想的隐喻——唯有在九陌尘中历经劫难(“苦难多”),方能证得重霄逍遥(“驾羲娥”)。这种“以俗证圣”的悖论,恰是道教“和光同尘”哲学的诗意呈现。
在全诗的整体结构上,前四句描绘吕洞宾的修仙过程和成就,后四句则转向对修道境界的阐述和对世俗的对比,最后以高远的仙境作结,形成层次感。诗中大量运用了道教的意象和典故,如蓬莱、紫府、玄门、纯阳体等;“高屋建瓴”、“倚天拔剑”等语,则形象生动,手法夸张;“蓬莱谪落”对“紫府丹成”,“高屋建瓴”对“倚天拔剑”,则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全诗意象瑰丽,虚实相生;对仗工稳,气韵跌宕;哲思隐逸,道境深邃。
总结来说,彬宇先生赞吕祖七律以吕祖为“道”与“侠”的双重化身,熔铸道教内丹学说与民间侠义精神,既具《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玄思,亦含《史记·游侠列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的刚烈。诗中“九陌——重霄”的空间张力、“参造化——驾羲娥”的修行进阶,实为中华文化“内在超越”精神的诗化写照,恰如陈寅恪所言“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于丹鼎剑影间窥见华夏文明生生不息之魂。
而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有力的修辞,生动刻画了吕洞宾的修道历程和仙家风范,展现了道教修行者的超凡境界与济世情怀。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融神话色彩与哲思于一体,在虚实相生中传递出对大道至简的追求,表达了道教追求超脱和悟道的精神,勾画出道教修行者“和光同尘”的精神境界,在仙气缭绕中传递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叩问,是一首难得的传道之诗。
张红星教授注解(一):
诗脉中的修行地图
一、结构解构:起承转合与对仗肌理
(一)首联(起):“蓬莱谪落踏云歌,紫府丹成玉液波。”
• 空间叙事:以“蓬莱”(海上仙山)与“紫府”(上清仙境)构建仙凡二重世界,奠定超脱基调。
• 炼意:“谪落”暗合吕祖“三醉岳阳”的度世传说,“玉液波”化用《黄庭经》“玉池清水灌灵根”,喻内丹周天运转之象。
(二)颔联(承):“高屋建瓴彰大道,倚天拔剑斩邪魔。”
• 刚柔相济:“高屋建瓴”取《史记·高祖本纪》“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之势,喻道法自然;“倚天拔剑”借宋玉《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之雄魄,显剑仙侠骨。
• 教义映射:上句言“道”,下句言“术”,呼应《老子》“以道御术”之旨。
(三)颈联(转):“玄门证得纯阳体,俗子安知苦难多?”
• 阴阳辩证:“纯阳体”直指吕祖道号,源于《钟吕传道集》“炼形住世而得长生者,为陆地神仙”;“俗子”反衬修行者超脱生灭的觉悟。
• 诘问修辞:以反问强化“众生皆苦,唯道可渡”的悲悯情怀,暗引《度人经》“济度生死,教化人天”。
(四)尾联(合):“九陌尘中参造化,重霄顶上驾羲娥。”
• 天人交感:“九陌”指长安九衢,代指红尘;“重霄”语出《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喻仙界。
• 终极境界:“参造化”呼应《阴符经》“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驾羲娥”(羲和御日、嫦娥奔月)象征超越时空,臻至“与道合真”。
二、意象阐释:道教符号与诗性隐喻
(一)丹鼎意象
• “紫府丹成”:紫府为三丹田之一,《云笈七签》称“上丹田紫府,藏元神之所”;“丹成”喻内丹修炼圆满,暗合吕祖《窑头坯歌》“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 “玉液波”:玉液即金浆玉醴,《周易参同契》谓“金液还丹,服之升仙”,波字化静为动,暗喻周天火候。
(二)剑侠意象
“倚天拔剑”:剑为道教法器,《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吕祖“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此处以剑斩邪魔喻破除无明,契合《悟真篇》“驱回北斗转天罡,手握南辰入洞房”。
(三)日月意象
“驾羲娥”:羲娥分指日御羲和与月仙嫦娥,化用吕祖《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以驾驭日月象征掌控阴阳,呼应《太上老君内观经》“日月合明,乾坤定位”。
三、文化溯源:仙传叙事与历史互文
(一)吕祖文献
• “谪落”:典出《唐才子传》“吕岩,字洞宾,京兆人,礼部侍郎吕渭之孙。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遂游江湖”,暗写其由儒入道的身份转变。
• “纯阳体”:引自《吕祖全书·指玄篇》“纯阳无阴号真人”,点明其“五气朝元”的修行果位。
(二)道教科仪
• “玄门”:指全真教北宗,《金莲正宗记》称吕祖为“纯阳真人”,元代封“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诗中“证得”二字呼应道教“证道成真”的终极追求。
• “参造化”:暗合陈抟《无极图》“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丹道理论,与吕祖“活死人墓”修行传说相系。
四、思想升华:道家哲学的诗性表达
(一)宇宙观
全诗以“蓬莱—紫府—九陌—重霄”构建垂直空间轴,体现道家“三界十方”的宇宙模型,呼应《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
(二)修行观
“丹成”“纯阳体”喻“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丹道次第,契合《钟吕传道集》“修命不修性,修行第一病”的性命双修思想。
(三)伦理观
“斩邪魔”与“安知苦难多”并置,揭示道教“上达天道、下济苍生”的伦理维度,暗引《太上感应篇》“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四)境界观
尾联“尘中参造化”与“顶上驾羲娥”形成“即世超世”的辩证统一,既表达在尘世中感悟而明道,也彰显道家“和光同尘”的处世智慧,呼应《道德经》“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同时还呼应吕祖“落魄红尘四十春”的诗句。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