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片
用户头像
赵映璧
0 0

基本信息

擅长

艺术家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年月

个人简历

赵映璧:1955年生于成都。1975年进入成都市蜀绣研究所从事美术设计工作,曾任该所设计室主任。198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画家黄纯尧等。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美协会员。擅长工笔花鸟、人物,亦擅工兼写意,兼擅白描,其作常于平淡中发现美,清润秀逸,恬静淡稚、赋色精丽,于严谨的法度中蕴精妙飘之美。布局尊古法亦创新姿,有发古人未发之韵。多幅作品获省及国家大赛奖项。

映璧女史是一位大半生生活在乃父艺术光环下的优秀工笔画家,性娴淡,一生不求闻达。在四川,人们只知有“二十世纪蜀中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工笔仕女大家”(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魏学峰评语)赵蕴玉,而不知有其女赵映璧。其实映璧是得乃父真传的工笔画名家,某些方面甚至自立面目。她发挥其女性独特的艺术视觉和艺术感悟力,在构图、神韵、色彩等方面刻意创新,在坚实的工笔画绘画功力基础上,融传统与现代、中与西表现手法于一炉,冲破一般工笔画难免的程式和刻板,使其笔下的花鸟、人物灵动、飘逸、鲜活,尤其是其工笔花鸟画,更给人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感。其画如其人,清润秀逸,恬静古雅,于严谨的法度中蕴精妙飘逸之美,给人以如临仙境、如沐春风之美的享受。

 

艺术年表:

1973年,随父亲赵蕴玉开始学习绘画。

1975年,考入成都市蜀绣研究所(成都市蜀绣厂),从事绣花和绘画。

1978年,进入成都市蜀绣研究所设计室工作。

1979年,设计绣稿《文君听琴》,由本厂郝淑萍(后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绣制,获香港博览会金奖并被收藏。

1982年,国画《牡丹》参加四川省国画展;设计绣稿《寿星》在四川省二轻系统旅游产品评比中获二等奖。

1985年:设计绣稿《三国人物》获四川省二轻系统、省经委旅游产品优秀奖;考入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国画专业学习。

1986年:设计绣稿《蜀宫乐伎》在四川省二轻系统旅游产品评比中获优秀奖。

1987年:设计绣稿《文君听琴》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国画《荷花》由厂方赠送泰国公主。

1988年:创作毕业作品《锦江揽胜》;设计双面异形绣稿《龙凤》获四川省旅游工艺品优秀奖;设计绣稿《西游记》《写生图》等;设计绣稿《花鸟系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银质奖。

1989年:在澳门特区回归时,设计绣稿《九寨熊猫》为四川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澳门特区。设计绣稿《熊猫系列》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设计绣稿《红楼梦人物》经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批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

1990年:设计绣稿《快乐的凉山》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发的1990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二等奖;国画《京剧脸谱》被成都美术厅珍藏。

1991年:国画《归》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成都画派)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

1992年:国画《人.自然》获成都市美协、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优秀作品奖。

1993年:国画《郁金香》被四川省诗书画院收藏:国画《峡江晨渡》获由中国美协、四川省美协?举办的“长江三峡情”美术摄影大赛优秀奖。

1994年: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其创作科研成果荣获由中国轻工总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5年: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98年:获批四川省美协会员。

2000年:当选成都市蜀绣研究所(成都市蜀绣厂)设计室主住。

2001年:国画作品《吐露金风》为成都市人民政府收藏。绣稿《龙凤呈祥》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

2006年:参展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2007年: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四川四海画院举办的《四海名家精品巡展.天水展》及《艺术.家居.品位》画展。

2007---2008年:参加四川省政府捐赠北京奥组委巨幅书画长卷《和祥图》创作;参加由四川省美协、四川四海画院、中国文化部中外博艺画廊在北京主办的《巴蜀实力18家画展》;由四川省美协、四川四海画院在成都举办的《熊猫来仪. 和祥迎奥运》画展;由四川省人大、政协、美协举办的《四川省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

2008年:为孟德芝申报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专门设计绣稿《九子熊猫》,后成为品牌产品。

2009年:参加由成都市文化局主办、四川四海画院承办的《蜀风.巴蜀书画展》《锦绣成都.庆祝建国60周年精品书画展》。

2010年:参加由郫县为“2010望丛古蜀文化节暨首届世界蜀商恳亲大会举办的《山水故乡情》画展及《蜀风迎春》画展。

2011年:著名收藏家李任仕先生为赵映璧撰写的画评《于散淡中传播美》载入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呼唤巴蜀画派》一书;《四海名家.走进“巴蜀画派”》专题推出赵映璧作品及介绍。

2012年:参加由四川省人大、政协、美协举办的《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第18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书画展》。

2013年:为彭四平申报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专门设计异形绣稿《熊猫.仕女》。

2014年:设计绣稿《金絲猴》《大熊猫》。

2015年:为资深收藏家李任仕先生等创作册页精品《瑶池仙姿》12桢。

2016年:为资深收藏家李任仕先生等创作册页精品《新闺中赏心乐事》12桢。

 

为参工被逼习画

在赵氏书画世家中,赵映璧同其三哥赵映冏一样,是跟随其作为四川工笔仕女画大家赵蕴玉习画最久、而深得蕴玉真传的工笔画名家;由于她一直随父生活直至乃父仙逝,所以又是事其父家学最长的后辈。

然而,与其哥哥姐姐自幼喜画不同,她虽然同样天资聪颖,幼年时却并不喜画,而是好玩。包括做手工、做衣服、翻墙、上树,或者其他什么好玩之事她都喜欢,连别人补碗、补锅、补鞋、修车,她都可以站在旁边一看半天,却就是对画画不感兴趣,对她爸画的画,包括那些女孩子一般都很喜欢的花鸟画,她连看都不愿看,然而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她还是要经常充当给老爷子磨墨、裁纸、准备颜料、伴随父亲画画的角色。为培养其书画兴趣,爸爸对她说:你不画画可以,那就写写字吧,总不能一天到晚都耍噻,就这样开始学写字。最初写蒙格,以后临字帖,父亲并不逼她,她也就玩似的耍耍写写,并不上心,写得到是不少,但谈不上多大造诣。直到现在,她还后悔当初没有认真把书法练好。

然而,到了1973年,映璧初中毕业,人也已经17岁,必须考虑工作问题了。时逢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她的哥哥姐姐和许多同学都到农村去劳动锻炼了,她因身体不好,又是家中深受父母喜爱的老幺,故家里为其办了“病青”( 即有病不能下乡的知识青年)证明而留在城里,找工作就自然提上了日程。在当时,“病青”是很找到工作的。然天无绝人之路,彷徨中恰遇成都市二轻系统要在成都统一招工,条件是必须有一门特长,比如绘画、刺绣、竹编等等,且必须通过考试。为了让女儿学画,父亲于是为她设下一个“陷阱”,告诉她成都有一家工艺美术厂招工,让她去报名考试,待她去后方知,参考必须要会画画。回家后她把情况告诉父亲,父亲说那就只有学画,并当场画了一幅画让她好好临摹。会画画就能找到工作;家有作为著名画家的父亲,学画自然有较别人优越的条件,就这样,为了参工,映璧一咬牙走上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习画之路。所以她至今还说,我学画画,不是象哥哥那样更多出于爱好,而完全是为找工作被逼上去的。

为了提高女儿绘画的兴趣,蕴玉一开始先教她画衣服、裙子等简单的东西,让她看怎么把一条条线连成一个完整的图案,映璧亦慢慢地找到了绘画的感觉,觉得这也还蛮好玩。从这里起步,以后又她至今还记得,父亲教她画的第一幅花鸟画是茶花小鸟,一枝花,两只鸟,父亲先画出来,她开始蒙着一笔一划地画,然后又临摩,再后就是背,哪里是花,哪里是叶子,笔画该往哪里拐等。毕竟以前也受过一些薰陶,加之天资聪明,大半年以后,她就慢慢上了路,两年后就顺利通过了考试,并如愿分配到蜀绣厂工作。开始学绣花,间作画用作绣稿的美术图案。当时进厂的有十余人,大家都想去画画,只能轮流排班画,开始一个月只有6天时间画画。因为爸爸是名画家,映璧也开始自觉必须好好画,不丢脸。到1980年,她终于成为全职蜀绣美术图案设计人员。市蜀绣厂条件不错,几进大院古色古香,又有工作室。开始时她的工作室较小,以后换到大房间,可以静下心来画画,她从此步入了专心画画的设计生涯。

开始从事蜀绣图案设计,映璧就是画花鸟。一般都自己先起稿,然后拿回家去给父亲看,根据父亲的指导进行修改,再拿到厂里交任务,交给绣工绣花。父亲也只是作指导,决不代替她作画,指导的前提也是基本上保留她原来的想法,决不全盘否定,这就逐步增强了她的自信。那后来,设计题材就由单位交任务,这次画熊猫,下次画老虎,再下次画鲤鱼、孔雀或者马,反正让画什么就必须画什么。为了完成任务,自己就要去找有关的资料,买有关的书,然后去学,去想,去钻,既参考别人的,学习新的东西和技法,也融入自己的意图和想法。开始工作量还比较小,以后就变得相当大。映璧总结那一段画画的历程,就是一个字:逼!她说:我画画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也正是这种逼,逐渐成就了她这样一位优秀的画家和工艺美术大师。

 

进入大学艺术系深造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强调文凭的社会,并以此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即如映璧这样过去主要得之于家传的国画家,此时也需要考虑文凭的问题了。故到1985年时,她的姐姐及家人就劝告她:你也不要光画画了,还是要去读个大学,拿个文凭。此前她根本没有上大学的想法,也不知道去哪里上学,哪里有招生,到哪里去报名,这一切又是由她姐姐帮助出主意、办手续,结果还真考上了四川省教育学院美术系,进入国画专业学习,师从著名画家黄纯尧、岑学恭、周北溪、巫成金以及她父亲赵蕴玉等老师。在三年时间里,她蒙单位批准半脱产,三天上课,三天上班,只要完成单位布置的工作任务,即由单位报销学费。开始学公共课,从素描学起,画静物、人体写生,继而色彩、水彩、水粉、油画,最后一年学专业,她主攻花鸟,亦学山水、人物,既画工笔,亦习写意。老师都是蜀中顶级山水、人物、花鸟画大家名家,班主任则是著名油画家肖继东先生。其间既画画,又写生,著名山水画家黄纯尧、岑学恭等都亲自带她们外出写生。三年大学生活最大的收获,就是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绘画理论和创作技法,特别是素描和色彩,对她这位过去从未经过系统学习、培训,主要画国画,而且主要画装饰性较强的工艺画的青年画家来说,无疑是一次盛大的艺术洗礼,冲击和提高也无疑是空前的。自此以后,她的视野大大地打开了,观念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绘画的结构关系、色彩变化等有了更好的把握,对把一些新的技法、元素引入绣稿和国画的创作,也有了许多新的感受,这对她以后的创作,特别是退休后的变法实践,都发挥了极大的影响。毕业时,她结合单位布置的任务,以天府成都从望江公园到杜甫草堂的风景名胜为主题,创作了三米多长的毕业作品《锦江揽胜》,交出了一份优秀学生的合格答卷。

 

成为工艺美术大师

从1975年进入成都市蜀绣研究所工作,到2005年从研究所退休,赵映璧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其中除前两年兼作绣工外,其余时间均在从事绣稿绘制、设计工作。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幅绣稿变成真正的刺绣作品,是一幅花鸟画,而且是由她自己亲自绣制的,时间大概是1978年。

在赵映璧自己的印象中,在蜀绣所创作的绣稿,都谈不上是真正的国画创作,因为这些绣稿作为制作蜀绣需要的绣品画,更多具有工艺画的性质,一般都比较程式化,而且受绣品本身需要,包括形制、尺寸和制作时间规定等限制,艺术性也会相对受到限制;这些绣稿也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作品都上交给了研究所,她自己也从未想过要留下原作的复制稿。尽管这样,作为工作,她都是努力尽量创作好每一幅画。她专为蜀绣创作的诸多绣稿,行笔清润隽秀,设色明丽典雅,其精美逼真之态,足让人有可从绣品中呼之欲出之感,深得海内外藏家喜爱。当时蜀绣的许多美术图案都出自于赵映璧之手,尤其是她创作的大熊猫等图案,至今仍作为范本流传于蜀绣、苏绣等名绣作品之中,于此亦可窥其艺术水平之一斑。这样的绣稿,无疑是堪登书画艺术殿堂的高雅艺术品。

在蜀绣所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这位有作为的蜀绣画家,创作出了她自己也已经记不清数量的大量优秀蜀绣绣稿。现在能够记得的,也就是一些曾在在全国和省上获奖的优秀作品。比如,早在1979年,她设计绘制的绣稿《文君听琴》,由本厂郝淑萍师傅(后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绣制出来,就获得了香港博览会金奖并被收藏;1986年又在四川省二轻系统旅游产品评比中获优秀奖;1987年获选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1982年,她设计绘制的绣稿《寿星》,在四川省二轻系统旅游产品评比中获二等奖。1985年.她的设计绣稿《三国人物》获四川省二轻系统、省经委旅游产品优秀奖。1988年,她设计的双面异形绣稿《龙凤》,获四川省旅游工艺品优秀奖;设计绣稿《花鸟系列》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银质奖。1989年,在澳门特区回归时,她创作的绣稿《九寨熊猫》,被作为四川省政府作为礼品赠送澳门特区;设计绣稿《熊猫系列》荣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设计绣稿《红楼梦人物》经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批准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1990年,其创作的绣稿《快乐的凉山》,荣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发的1990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新产品二等奖。2001年,她创作的绣稿《龙凤呈祥》,获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她创作的其他许多绣稿,包括《西游记》《三国人物》《福绿寿》《写生图》《释加牟尼降生成道图》,以及熊猫、孔雀、牡丹、玉兰、锦绣园林等,也都成为蜀绣厂的品牌产品,并为全国其他门类绣厂借鉴使用。她的双面异形绣稿《龙.凤》、双面绣《九寨沟熊猫》、双面小绣品等,还作为蜀绣厂的宣传品牌,选登在该厂不多的对外宣传资料上。她的熊猫等为海内外爱家喜欢的优秀绣稿,包括苏绣在内的全国著名绣种现今都还在使用。凭着这些骄人的业绩,她在1994年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艺人员,其创作科研成果荣获由中国轻工总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成果二等奖。1995年,她就荣获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0年,她又当选成都市蜀绣研究所(成都市蜀绣厂)设计室主任。甚至在她退休以后,因为其高超精湛的绣稿创作水平,一些优秀蜀绣技艺人员,还请其专为自己设计创作申报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绣稿,比如蜀绣厂国家级大师孟德芝2008年申报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用的就是赵映璧专门创作的异形绣稿《九子熊猫》(一面为九个小娃娃,一面为大熊猫),此稿后来成为蜀绣的品牌产品,在市场上至今供不应求。2013年,参评国家级大师的彭四苹,也用是的赵映璧专为其创作的异形绣稿《熊猫.仕女》。最近几年,她还为四川郫县安靖一些厂家创作了《金絲猴》《大熊猫》等大尺幅异形绣稿,为安靖打造“蜀绣之乡”品牌做出了贡献。

 

在优雅散淡中精心编织内心美的世界

在集中主要精力于绣稿创作的同时,从1980年代初开始,映璧女史也逐渐开始进行国画创作,画一些自己内心喜欢、能体现自己想法的一些东西。在研究所,因为工作原因,她接触到不少唐宋以来的名家字画,并有机会临摹。为了积累创作素材,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外出写生。由于有绘画基础,又有名师指点,加之她十分勤奋,喜欢钻研,绘画水平自然提高很快,1982年,她创作的国画《牡丹》就入选四川省国画展。1987年,她的国画作法《荷花》又由蜀绣厂赠送给来访的泰国公主。到1990年代,其国画创作就渐入佳境。1990年,她创作了国画《京剧脸谱》,别开生面,被成都美术厅珍藏。1991年,她的国画《归》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成都画派)中国画展优秀作品奖。1992年,其国画《人.自然》获成都市美协、四川省工艺美术学会优秀作品奖。1993年,她创作的《郁金香》被四川省诗书画院收藏;《峡江晨渡》则获由中国美协、四川省美协?举办的“长江三峡情”美术摄影大赛优秀奖。其他一些国画代表作诸如《潇湘幽逐》《南无观世音菩萨》《孔雀比美》《紫荆鸟呜》《海棠花开》《果熟禽来》《花鸟12屏》等亦获业界好评,其作品《吐露金风》还为成都市人民政府收藏。1998年,映璧女史获批四川省美术家协协会员。

观映璧女史这一段时期的画作可以明显看到,她精于工筆花鳥人物,亦善工兼写意,兼善白描。其作清润秀逸、恬静古雅,赋色精丽,于严整的法度中蕴精妙飘逸之美;布局尊古法亦創新姿,有發古人未發之韻。他的许多作品,用线遒劲酣畅,技法全面,章法严谨,很难想象出自一位女画家之手。

仔细了解并研究她这一段时期的作品还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作品都是一个闲淡至极、不求闻达的女画家,以优雅娴熟的笔墨,表达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所以这些画,无一不充满令人陶醉的美感。

映璧性格的一大特点,就是好散淡悠闲,纯真质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于功利没有任何期盼。同不少画家期成大家名家不同,她从不想成什么家,也不听任何鼓励其成家的劝导。她一直我行我素,很得了“天府之国”人文态度之精髓。在她潜意识里,也一直难于摆脱乃父声名的影响,甚至多少还有意识厌烦这种声名,因此也就安之若素。然而,她又是一个极具才情、内涵丰富、蒙养颇深、品位不俗的女性艺术家,内心充满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这就使她始终秉持了以尺幅表达自己思想境界和创作意境的态度。加之她身为女性,天然好美、钟情花鸟,钟情内心的那些美女形象,这就促成促成她常以花鸟和女性的生活入画。家学渊源的潜移墅化,她自己这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所有这些美好的东西,表现于她的国画创作,就形成了她优雅、甜美、活泼、飘逸的独特画风。在她的画中,她始终坚持表现美、歌颂美、创造美,即便是京剧中的丑角,她也着意刻画出其美的内在。工笔画忌刻板,而她笔下的东西,却都是鲜活、灵动、秀美、可爱的。人们评论映璧的画,不论是行家还是普通人,无不盛赞其美,可谓雅俗共赏。的确,映璧的画,不论是人物还是花鸟,无不透露出沁人心脾的美和率真,然美而不俗,艳而不媚,俏丽灵动而不失庄重,达到一种雅美的境界。可以说,追求美和率真,努力使其体现出“逸”的画风,是映璧继承乃父之画风,又在此基础上有自觉追求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她为突破而辛勤耕耘

    2005年,赵映璧接规定从蜀绣研究所退休。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从此以后,她就不需要再为谋生和本职工作而不停地去画绣稿了,而可以随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画自己想画的画。然而,几十年的绘画生涯,已经使她的生命同绘画紧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她后半生的选择,注定只能还是绘画,所需要的,不过只是如何走向新的艺术高度。

如果说,在蜀绣研究所工作期间,映璧还主要着眼于工艺画的创作,那么在退休后的整整十余年中,她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职业画家,进入了一个旺盛的创作期,其不少作品亦频频亮相省内外画展。这一阶段她在艺术上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为实现新的突破而辛勤耕耘的重要转折期。

同许多画家习画或得之于師承,或授之于家传不同,映璧习画,既授之于家传,亦得之于师承,既得乃父大家真传,又得院校名师指点,这就使她在创作中可以把这两种优势都发挥出来,把传统与现代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了解映璧的人知道,虽然她长期都只在乃父的光环之下,以前又主要创作绣稿,加之其天生闲淡,不求闻达,绝少名利之求,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她却一直不懈地在做着自立面目的追求。

如果说在前期的国画创作中,她的这种努力还多是在技法上,比如冲破老一代讲究留白的传统,而着力于满构图,加底衬,加背景,运用飞彩、点彩手法等等,那么到后来,她就慢慢更注重于心灵的表达,追求意境和神韵。她于1990年创作的国画《京剧脸谱》,形象夸张,赋色明丽,着力表现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极其生动传神,极具别番韵味,显得已完全冲破乃父的传统,而别开一生面,并被成都美术厅珍藏。这大概是其年轻态下一次极有意义的探索。惜可能因工作压力和思想尚不稳定的原因,以后她未能将此状态延续下去,似乎也是一遗憾。

在退休以后的创作生涯中,映璧继续走了一条法传统而求有所发扬的路子,比如在工笔仕女画创作方面,其探索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适应时代变迁,努力使其笔下的人物更具现代感。二是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知性女画家对于笔下角色的理解,把自己的情趣、感受表现在创作中,使其充满新的意境和思想内涵。三是冲破父亲工笔仕女画端装沉稳的表现手法,把女孩子的天真活泼在创作中充分表达出来,使笔下人物既端装沉稳、格调高雅,又灵动飘逸,美感十足,在一定程度上同其父亲的工笔仕女画拉开了距离。如果说,乃父蕴玉笔下的工笔仕女,是以端庄、大方、贤淑,精妙儒雅、更具古典气质为特点,那么映璧笔下的女子,则多是柔美纤丽、优雅、闲适、活泼、可爱,更具现代气质和现代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自己独立的面目。

2016年,映璧为资深收藏家李任仕先生创作了一套12桢仕女册页精品,李先生将其定名为《新闺中赏心乐事》,可以视作她在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蜀中熟悉工笔仕女画大家赵蕴玉的人都知道,赵老在其创作生命力最旺盛的年代,创作了踏青、扑蝶、采莲、临池、品箫、观弈、鉴书、写生、听琴、演乐、赏灯等一批反映闺中女姓生活的图卷,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曾任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美协主席的钱来忠先生著文,将其定名为《闺中赏心乐事》,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十帧作品幅幅精美,“造型设色除有大千先生意趣外,还看得出受徐燕荪先生的影响。”“当我们欣赏这些仕女画的时候,很容易联想到王叔晖老师的《孔雀东南飞》。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经典的连环图和工笔人物画的话,那么,赵蕴玉先生鲜为人知的《闺中赏心乐事》组画,以及《踏青图》、《扑蝶图》等群像仕女画,亦应该算是我国很优秀的工笔人物作品,不同于摆设式的矫情的仕女画,是古代妇女生活美的升华,是女性优雅生活的再现。”映璧创作的这套册页,虽然主观上并没有要效其父亲创作《闺中赏心乐事》之意,但却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在这卷册页中,映璧于不足二平尺的小画幅中,塑造了浣纱、女红、操琴、戏鹦、思蝶、爱猫、游春、赏秋、拜月、采莲、构思等一批形象鲜明、心态各异、形神兼备、生趣盎然的女姓形象,无论是欢乐的、忧伤的、闲散的、优雅的,无不给人美仑美焕、可爱可怜可亲可敬之感。比如,看到肩披红色披风、面露悲壮之色的操琴女子,我们立即就会想起当年创作、演奏“胡茄十八拍”的一代才女蔡文姬;看到坐于园中观看蝴蝶双飞,陷入沉思、充满想往之态的思蝶少女,则使人感到此时的女子,可能正想起化蝶双飞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忠贞恋爱故事;看到溪边正欢快浣纱的女子,我们的心也象立即跟着她一样陶醉了;看到画里分着红裳绿衫专注构思图卷的女子,我们甚至可以联想起三国志中飚爽英姿志存高远的江东二乔;看到身段娇柔妩媚、迈着欢快、轻盈步子环湖游春、采花的女子,我们的心也象飞到了那莺飞柳长的春色之中,甚至能感受到身后习习的春风;而看到抚猫沉思、嬉戏鹦鹉的女子,我们似乎又能感受到那些看似悠闲、内心却充满孤独、无聊的少女心情,甚至可能联想起当年居深宫而百无聊赖的杨贵妃。须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形象,虽然可以看到乃父的影响,但却都是映璧女士自己的原创;而在追求形象的鲜活、性格的刻划、心态的表达、色彩运用的大胆等方面,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显示出其独具的匠心和过人的功力。

在这段时间里,映璧还以一位女性画家独到的眼光,创作了一套川西儿童风情画《百子童趣图》,比如《放鞭炮》《闹元霄》《堆雪人》《拉响黄》《扑蝴蝶》《读书郎》《和为贵》等。画中100余个稚童形态各异,各具生活情趣,个个天真、无邪、可亲、可爱,在尺幅之间塑造了一幅蝠多则十余个、少则五六个儿童群象,再现了过去时代川西儿童简单纯朴、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体现了巴蜀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创作这套作品,她同样坚持体现自己唯美、率真的画风,一改一些画家画川西风情画过分夸张、变形、把小孩画成小老头一样的风格,在突出童趣、童真、活泼、可爱上下功夫,既用传统的技法,也加进自己的东西,还采用一些仕女的形象,努力画出自己的特色,既不失夸张,也不失真实有趣,使人见之就象回到了儿时岁月,忍俊不禁。

 

赵映璧别具特色的工笔花鸟画

    在退休后十余年的国画创作中,映璧功夫下得最大的,当属她的花鸟画。在映璧自己的潛意识中,她注定无法超越乃父的工笔画,加之自己一直钟情花鸟画,所以就有意识地将其定位于自己的主攻方向,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拉开与乃父的距离,画出自己的品牌和风格。为了创作出完全不同于乃父面目的花鸟画,她不仅广泛观摩学习别人的画作,传统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包括优秀的摄影作品,广收精取,反复琢磨,着意去弄清楚过去创作中不甚明白的一些问题,而且毅然抛开过去常画的、传统的花鸟鱼虫,勤奋地去各地采风、写生,一遍又一遍地去画那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知名、不知名的花草,她们艳丽多姿的形态、结构、色彩及其变化等等,象摄影家选取特写镜头一样去捕捉这些花草拨动自己心弦的瞬间,然后将其作为自己塑造的对象。她还利用每年去深圳度假甚至出国旅游的机会,无数次地去描摩那里极具特色的花卉诸如海南杜英、花叶良姜、紫云英、羊蹄霞、紫荆、凤凰花、灯茏花、鸡蛋花、鹤望兰、三角梅等等,为了弄清这些花卉苗木,他还专门去向园艺师请教、问艺。在创作中,她力求运用多种技法,特别是在光和色彩、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变化和影响上大胆突破,去营造自己心灵中百花的仙姿,表现并赋于这些灵性的花鸟震撼了自己心扉的某种精神。这一变法过程,当然是十分艰苦的,她不停地创作,不断地改进,画了废,废了再画,一度画得非常痛苦,但她却终于坚持过来了,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乃父和他人的绘画语言私个性风格。

2015年,映璧主要以其在深圳写生的花卉,诸如为题材,为资深收藏家李任仕先生创作了12桢花鸟册页,亦可视为映璧女士这些年在花鸟画方面变法的集大成之作。仔细鉴赏这些作品可以看到,在同一个画面上,他映璧不仅精心地将西画关于光和色等表现手法巧妙地纳入其作品中,而且对传统的晕染手法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不仅用色特别太胆,冲破了传统的某些忌讳,而且巧妙地运用和变幻背景色,既用背景色衬托主题,又运用光影的变化,将部份主题变化为相应的背景色,使纸面上的花鸟不仅亭亭玉立,而且常有呼之欲出、从画面上走了出来的感觉。此时可以发现,我们日常司空见惯不以为意的花花草草,经过作者精心的艺术创造,竟是如此令人惊羡,如此令人心动,如此给人以一种真善美的享受!这些作品虽然都是单一的小品,但却已完全不同于乃父的花鸟画,而是深深打上了映璧创造烙印、具有其独特个性绘画语言的原创精品。任仕先生于惊喜之余,将这套册页命名为《瑶池仙姿》,即“此花只应天上有,今日方得到人间”之意。

2001年前后,映璧的三哥赵映冏以白描先后画了100余幅写生花卉,并于2002年将其以《花鸟写生百图》为名出版。据其家人讲,他曾打算以此为基础将其全部创作出来,惜天不假年,他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就过早离世了。映璧的这些作品,可以说也是继承了其兄长的遗志,不仅将不少写生稿变成了创作,而且其成就,在赵氏三代画家中的不懈追求中亦可引为骄傲。其实,映冏这100余幅写生花卉,部分写生稿的初稿就是由映璧提供的。

在退休后10余年的花鸟画创作中,除工笔外,赵映璧也画了一些写意的、或工兼写的花鸟画。在这些花鸟画创作中,她同样注意在原来基础上表现一些新的想法。比如她画的郁金香《拥金镶翠报春来》《喜与光间戏》、鸢尾花《怒放》、宿根花卉《纷飞》等,就在工兼写的画面,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画面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约束,而呈现出一些幻化的效果,别有一种情趣。

 

开拓新的工艺设计艺术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因为映璧的画美得常让人心醉,也因为她工艺设计艺术的高超,一些商家也纷纷盯上了她的艺术创作的市场价值,专请她为新产品作画。多年来,她不仅应约为一些蜀绣大师创作优秀的绣稿,还应邀为一些旗袍商家创作旗袍图案,并成为市场的畅销货。第一届成都电视节主持人上台穿的旗袍,图案就是由她设计的。近年来,四川四海画院开拓礼品画,也专请她创作了一些“情人节礼品画”,得到收藏者的好评。

映璧女吏,正在艺术的高峰上继续健步攀登。

 

           2016年10月3日初稿于锦城聚园淡泊斋

 

 
该主页来源于雅昌艺术网,免费开通我的艺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