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黄光辉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3年

籍    贯:福建省

擅    长:油画

毕业院校:贵州师范大学

职    称:教授 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

任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5-09-15

今日访问:32

总访问量:100031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 现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副院长 硕士生导师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美术系主任 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贵州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贵州省水彩粉画艺委会副主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黄光辉首页> 资讯>“游离”与“反思”——读《黄光辉油画作品集》

“游离”与“反思”——读《黄光辉油画作品集》

2015-09-29 19:11:07来源: 雅昌博客作者: 袁洪业

“游离”与“反思”

乡土性油画的本土价值

                                                 ————读《黄光辉油画作品集》

夏夜北京,一个人静坐,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都可以不想,便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由、自主的人。随手翻开黄光辉先生的油画作品集,一种清净古远,隽永流畅的禅风古韵洋洋洒洒飘逸而来,烟雨和着薄雾,莲花悄无声息地绽开,一些落寞的油墨在画布上暗香浮动,幽幽难断。

作为写实油画的本土化实践,中国乡土性油画一直没有间断过,形成了持续长久的整体氛围。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七幅)与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被理论界认定为“乡土”美术原型。黄光辉先生正是“85美术新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时期,“乡土美术”就是主旋律。顾名思义,“乡土美术”是描绘乡村生活的美术,不同于50年代和文革期间描写农村生活题材美术作品的是,它们的着眼点不在歌颂“莺歌燕舞”的生活,而在于从人道主义的观念出发,较客观地描绘农村的真实存在,不回避现实生活中落后拙笨的一面。和文革期间流行的“高大全”的表现模式相比较,“乡土美术”里有“小苦旧”的特点。小,是指题材小,人物地位小,是普通的农民百姓;苦,是指他们的生活状态贫苦;旧,是指环境和面貌旧。黄光辉先生的油画正是这“小苦旧”特点的延续和发展的例证。

黄光辉先生的画面仿佛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像是演奏乐曲的乐手在画面之中怡然自乐一般。他不是呈现乐手,而是作为他人生经历的乐曲与旋律不断重现在他现实生活中;他甚至不是在作画,而在用色彩和形象不断演绎乐曲与旋律碰撞出的感受和悸动。那些乐手和乐器都是不确定的,乐手是真实生活中的某一个小角色或小市民,乐器也是生活中路人皆知的口弦琴、长笛、芦笙。每幅画面对于黄光辉个人而言都一定是非常真切的存在。画面中的小市民在他们的着衣和精神状态中体现着对生活真实的感受感悟,画面中背景的充分设置体现着环境的荒芜凋敝。人物的衣着与现代社会的华丽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对比。这些作品哪一幅都让我有所思有所得亦有所悟。

《有阳光的日子》、《行走的风景》、《晨曲》、《少女》等作品中,宽薄中见紧密,巧中藏拙。画中人物形象、装饰、发饰等等都是贵州这片古朴土地上真实生活着的苗族人民,他们是同一民族,却是不同的分支,有花苗、黑苗、白苗等等;他们的衣服装饰色泽不同,但都有一种信仰,那是音韵带给他们的快乐。可能恰恰是黄光辉生活经历中曾经给予他灼伤之痕或铭诸心腑的记忆。也许,画家自己也难以确定这些曾经潜伏于心令他伤神刻骨的究竟为何物。的确,现实中有太多难以说清道明的东西,生死、情感、兴衰成败,谁能把握和操纵。这或许就是黄光辉每天感悟的世界,他说不太清,但潜意识的生命火焰在熊熊燃烧,他便把这种火焰呈现出来,表现在画面中,人物形象的眼神都带有一种忧伤感。画面中人物脸庞有太多红色调,红得发紫,红得透绿,红得渗出许多生命的叠影和虚幻。他的笔触雄健老辣,使画面节奏明快,古朴厚重,每一笔都是浓厚灼烧的记忆,皆能给人一种以爱去温暖,以力去折服的启迪。

《地平线》、《拖拉机上的人们》、《冷风》、《远方》等作品。那把鸡揣在衣襟里的牧女,当她们散坐在地上守着自己的收获时显得特别美。其中一个牧女看上去十分老实,单纯的脸,脑袋用毛襟裹着,她呆呆的出神的面容给我印象很深。我想起许多画家把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劳动妇女画得精力饱满,笑逐颜开。其实她们经常是疲倦的,默不作声的。感动人之处也正是在此,这些作品的构图力求单纯、稳定、不过分强调透视,人物宁可摆得满一些,甚至单调、对称一些,不求故意摆布之感。同时使作品具有一种具象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既包括一直被作为禁忌的题材,例如贫困和愚昧,也包括视觉上的现场感。那种拍照一般的构图,对传统的戏剧性的图像来说是一种不完整,但却使观者有了一种现场感的感受,把观者放到目击者的位置,瞬间有了真实感的幻觉。

“乡土原型”可见中国新时期的现实主义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转变以现实主义的深化为标志,这种深化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一方面是继续深化现实、历史的批判与反思,但是不在局限于“文革”的情绪,而是向更广阔的现实、更深层的历史层面和文化层面开掘;另一方面是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来反映现实,在艺术手法上更多的借鉴了西方19世纪和20世纪艺术,它不仅更有力地表现了主题,而且还突破了前有的模式,为今后艺术创作开辟了一个先例。

《父亲》之后,中国“乡土美术”开辟了人们对乡土情结的眷恋忘怀。黄光辉作品还是在这基础上的前行与发展。他把自己身边的现实转化为绘画作品,他关注身边市民生活的现状,表达更深、更广、更现实的文化层面。《拖拉机上的人们》与现代建设形成了“对峙”,他们的衣着工具,都是那么陈旧,在物欲所消融和腐蚀的今天,我们80后这一代人所看到的都是光彩夺目的花花世界,拖拉机、马车等交通工具早就在我们脑海中洗漱一空,对每个细节印象淡忘无影。而黄光辉没有失去这种怀旧的情结,他用画笔精彩的重现了过去的历史现实,生锈的铁皮,裂痕的车胎,都在诉说着自己精华的人生。这种画面还是对更深层的历史文化层面的反思,他给我们今后这一代人提出了明确的主题——文化与现实的意义,现实与地域的意义。

当代艺术以反体制的策略和时尚化的营销迎合了某一社会阶层的需求,写实性绘画比任何时候都获得了大众与市场的青睐。“乡土美术”在今天“朴素”的日常性生活中已经被遗忘。伦勃朗时代的传统,荷兰小画派的题材,杯子、柠檬、红酒、面包都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还有中国的古代画家画花、鸟、鱼、虫的时候也没有发过什么口号,只是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心性而已。黄光辉的绘画记录本土文化探寻的整个过程,充满游离、忧郁、矛盾、痛苦。对绘画本质的追问也是对人自身的追问。我们在追问大自然的时候,就是在追问个体,因为自然是一种反射。面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加速,物欲主义的扩张和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碎,这种追问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绘画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方式,绘画应该是一种安心立命的追问。看黄光辉的绘画作品,会消除人在世俗的杂念而回到人的本身。这种力量恰好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贡献。没有宏大的口号,没有大碗的明星,没有商业的投机,也没有对社会学的牵强附会,这就是质朴的生命状态、生存状态的直接呈现。

夜静无声,清风徐徐,细细品味经年过往,体会黄光辉先生“绣像于我自其乐,唯图余热生辉”的作品,品清风、闻莲香、听笛声、给尘嚣一份宁静,赋予人性几分柔和,一阵阵清香流淌在观画人心里,心安而后身安。

2012年9月于半坡房

 

作者:袁洪业 现任教于贵州民族大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光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