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于栋华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性  别:

擅  长:国画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于栋华首页> 资讯>为一梦,倾一城

为一梦,倾一城

2015-04-23 22:01:46作者: 于栋华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我已在天津这座城度过了七个春秋,今恰逢感恩节,突然各种感动上心头,感恩师恩!感恩天津!

我生于胶东,深爱自己的家乡,也爱着中国很多的城,却只有天津这座城与我的机缘最深,在天津这座城,充满了我青春的梦想,留下了我奋斗的足迹。

儿时的我就对绘画十分热爱,且可以很具象地表达物象,尤其是在人物画中表现突出,自幼儿园起,就有老师拿着我的画在全校展示。自小学一年级始,我就保持着每天放晚学做完作业后至少画一幅画的习惯,直至后来考入师范美术班,学习规律才有所变化,但是依然每天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画画,且绘画的时间更长,绘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默默无语的写写画画中,细挺的笔尖提按顿挫,勾擦点染,粗粗的羊毫笔饱蘸水色石色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与水融合,与纸相遇,自然地铺散开来,画碟与笔不经意的碰撞声,笔与纸的轻微摩擦声,让我觉得心情宁静,与自己喃喃低语,思绪或止或停,多年以来沉浸于此,乐此不疲,从不寂寞。

时至9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喜得何家英老师的一本作品集,拿到作品集,我如获至宝,日夜拜读,并临摹了几张作品,后来画了好多幅创作,朋友们都说有何家英的影子, 我深知不足,心中对何家英老师的崇拜日益加重,日夜都想见到何家英老师,得到何老师的指导,成为他的学生。后来终于打听到何老师的地址,便鼓起勇气给何老师写了一封长信讲明缘由并附有我的多幅绘画作品照片,没想到时隔不久,何老师竟然给我打来了电话,让我去他的班上插班去学习,我至今不能忘记当时何老师温和的声音和鼓励的话语,我激动的语无伦次,这对于一个怀揣绘画梦想身居农村的少女来说是一个莫大的心灵的感动和鼓舞!不由得对何老师的敬畏再一次加深!

1999年9月16号,我有生以来初至天津。当我独自带着行李坐着火车来到这座与我有着重要机缘的城市,来到梦寐以求的天津美术学院,见到我万分崇拜的何家英老师时,我的心情万分激动!并立志要认真跟何老师学习,把握住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何老师对我说,要跟他学工笔画必须要同时丰富其他方面的修养,扎实基本功,因此,他推荐我插班在天津美院的国画系研究生进修班学习。

在学期间,除了有何家英老师的照顾和指导外,有幸又得到了霍春阳老师、李孝萱老师、杨佩璋老师、李永文老师、吕云所老师、阎秉会老师的指导,每位老师都教授有不同的绘画课程, 有不同的个性与绘画主张,从此,我接受了正统的学院派教育,基本功增强,技法进一步丰富,对中国画的认识和理解加深,摒弃了之前一些不成熟的理解,纠正了一些可能要走向极端的谬误,老师们都看到了我的努力,并夸赞我进步很快!何老师曾在班上对我说:“你还是有一定的能力的,照这样画下去,不用三年,你就能超过你们山东的xxx......”。何老师还鼓励我考他的研究生,我兴高采烈地买了一堆考研的书开始备考,可是,就是那么不凑巧,我的父母亲思女心切,心情极度欠佳,相继生病,父亲患上了三高,母亲患上了萎缩性胃炎,急需治疗,他们都希望我能够留在他们身边,也都心疼我整天没日没夜地画画,不想让我再四处飘摇。最终,一种难舍的痛迫使我两年后毕业回归到原点,临别时,何老师送我一支精致的勾线笔并让我记住两个字:“积累”!简洁的两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含义,绘画需要积累,人生需要积累,修养需要积累......只要有梦想,就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积累,逐步丰富,才能有所成就!而霍老师送我一支大猪鬃笔又对我说:“多看一下老庄等古代先哲写的书,丰富自我修养。”李老师送给我好多支大胖笔并说:“常回来看看老师”!带着老师们的忠告和期望,我离开了美院。我是班上最后一个离开的,我将教室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就像平时老师同学都在,准备上课一样,泪水一次次夺眶而出,这一切没有任何人知道......

我独自踏上了回故乡的路,非常高兴的是我找到了一种好的药,母亲的病很快治愈了,至今健康,未有复发;而父亲经过几年的调理,竟控制住了三高,现在一直非常健康。父母健康我就非常开心,从此再也没提考研的事,这一晃便又是十年。

这几年中于家乡的一所学校任专职美术教师,课业繁重,却一直未曾忘记老师的叮咛,从未停止过中国画的创作与写生,偶尔也参加中国美协和省美协及地方办的画展,我没有名利心,不善交际,只为参加画展可以见到我所喜爱的画家群体,可以看到更多画,开阔眼界,想法就是如此简单,经常也幸运地获几个奖,然后就很开心。日子一天天过去,平静如水,时常想起曾经美院老师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冬季温暖如春的教室,教室里同学们热火朝天的练习与创作,教室外广阔的草坪,娇艳的海棠,雪白的梨花,火红的石榴,婀娜多姿的葡萄架,矮矮的自来水井,一切恍若昨日一梦,几分留恋夹杂着淡淡的忧伤,中间曾有几次带着作品回美院请老师指导,每一次老师的指导均给我很大的启发,我的画这时候已经带有明显的何老师的影子,何老师也很敏锐地发现了我的问题,他说:“不要老学我,要按自己的心性走!”我恍然大悟!之后的几年,我开始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努力尝试走出“何家样”!

时光迁移,2007年10月18日,我生命中带领我走出“何家样”的另一个重要的贵人出现了!下午三点,王天胜、刘新华、牛克诚、祁恩进、方政和等多位当代著名工笔画家老师来到莱阳市今日美术馆参加第二天的画展活动,我在那时有缘结识各位老师深感荣幸!而我真的没有想到刘新华老师会成为我今天的硕博导师!各位老师的画都很出色!刘新华老师的重彩绘画的材质美和虚幻如梦的意境完全不同于何家英老师的风格,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又遥不可及!老师们也都看了我的绘画作品,他们对我的画大加赞扬,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刘新华老师却给我讲了很多大道理,谈理想,谈未来,鼓励我考他的博士研究生,重新走进大学深造!那一刻,刘老师严肃的表情和充满激情的话语如一团烈火猛烈地灼烧着我,我的心在动,却又感到考研对于我来说几乎是在做梦!因为考研必考英语!我已经多年没有习练英语,几乎都忘光了!英语这个巨大的拦路虎让我在理想和现实中彷徨。之后的两年,刘老师一直在以各种道理激励我,我则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虽然也买了全套考研资料,但是自学的过程很痛苦,几乎每一份真题上标记的生疏单词都是密密麻麻,简短的一篇小短文就有80—100个生单词着实让我崩溃!一年下来,我几乎做不对几道题,只能瞎碰个选择题,之后,我打算放弃了,还是要感谢刘老师爱惜人才,他不厌其烦地激励我,让我感到我若考不上就无地自容了!

2009年10月7日,距离当年研究生统招考试只有三个月时间,我痛下决心集中全部精力重新拿起书自学考研,准备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一段考研的励志神话!而这段时间学校的教学工作依旧繁重,家庭的琐事不断,我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英语、学政治、并复习专业理论。走路时,坐车时,我手里都握着自制的学习小折页,走到哪背到哪,因白天事物忙,故在半夜又设定了闹钟,强制每天半夜做完一份题。这段时间,刘老师也经常鼓励我,并赠与我两个字“玩命”!我把两个字用鲜红的笔写大,贴在墙上,夹在英语书里,随时可见,时时绷紧神经的弦,另外,也有很多画家朋友给我讲吃馒头的故事、蚂蚁啃骨头等励志故事,这倒让我的神经舒缓平和一些。我想,当时如果没有刘老师和朋友们各种方式的鼓励、父母和爱人的支持我简直熬不下那段痛苦的时光。就这样,2010年1月9号,我很自信地走进研究生统招考场,顺利地答完卷子。而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时,我为我曾经超负荷的近乎玩命的努力而感到有点颤栗,更多的则是欣慰。考研的历程是我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考验和意志的磨练,它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天道酬勤”的真正含义!也更加相信一位老师说的话:“当你为一个目标发奋努力时,宇宙间所有的力量都会来帮助你”!

2010年9月1号,我带着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次来到天津这座让我魂牵梦绕的城市,开始了我的研究生学习历程。想到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自然非常发奋努力!硕士学期末,我的成绩位于学院132名应届硕士中第一名,承蒙老师爱才和学院领导评议决定,2011年12月我被录取为天津大学2012级工笔重彩研究方向硕博连读生,2012年春天我便开始了硕博连读。

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支持,刘老师、杨老师、朝老师的教学非常严谨,对我的帮助很大。刘老师独特的教学体系重视启发引导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使我的绘画从注重唯美艺术的表达上升到注重整体格调、意境、个性、思想性、哲学性和绘画材质美的表达,最终走出了“何家样”的困惑。在最近几年,我创作了《花季·雨季》、《春尤寒》、《行之初》、《舞娘》、《新授人以渔—启梦》等一系列作品,受到了老师们和画界朋友们的好评,何老师也说我的进步很大,我由衷地感谢能有两位恩师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出现,教导我,培养我,让我成长!值此感恩节,特向两位恩师表示我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我也深切感受到艺无止境,只有去不断地学习领悟才会有新的创造和发展!

转眼间几年过去,不知不觉又临近博士毕业,而最割舍不下的就是对天津这座城市的情,对天津的两大院校、对天津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的深深的依恋!不管未来怎样,不管我身在何处,天津都是我生命中最热爱的一个城市,因为所有在天津的日子里,我很快乐!

 

                                                 

                                                   2014年11月27日感恩节

                                                           于栋华

                                                 书于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于栋华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