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胡擎元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性    别:

擅    长:雕塑

职    称: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师    承:李骆公

任职机构:清华大学;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营造法理研究所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

个人简介

胡擎元,艺名:敬元。篆刻家,雕塑家,环境艺术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等。历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等等院校授课讲学 ...详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胡擎元首页> 资讯>石刻的记忆-清华勒石纪念物

石刻的记忆-清华勒石纪念物

2017-07-16 11:03:14来源: 《清华学报》作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

 石刻的记忆-清华勒石纪念物  

 

  •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1949年前校友纪念物

清华,我心中的眷恋

清华,我梦中的校园

难忘那些欢歌和笑颜

留下飞扬青春和浪漫

让我们跟随地图,在校园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他们的足迹,跟随校友们的脚步,聆听他们的清华故事。

1919级喷水塔

地点:综合体育馆南侧花园

简介:清华园内最早的一批校友纪念物之一,1919级的石柱喷水塔,它原先位于体育馆南侧、马约翰纪念像旁西南处,后来迁移到了综合体育馆南侧花园。这是1919级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喷水塔下座正面刻有“养源”二字,背面是英文“I SERVE”。他们入校时恰逢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因此,此纪念物表达了同学们不忘母校养育之恩和毕业后报效社会报效祖国之志。1919级校友可谓人才济济,包括后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参与起草者钱端升、机械工程学家笪(da,二声)远纶、航空工程师钱昌祚等。

 

1920级日晷

地点:大礼堂前

简介:走过二校门,穿过一教前的婆娑树影,视野顿时变得开阔,大礼堂前的草坪绿草如茵,周围清华学堂早期的几大建筑映入眼帘。而处在视野中心位置的,则是一个日晷,镌刻着清华校风“行胜于言”。这是1920级(庚申级)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礼物。日晷仪由同学们集资建造,摆放在当时高等科教室(即清华学堂)前的草坪上。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的参考,也提醒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据当时主持其事的庚申级校友华凤翔回忆,上部的日晷盘由美国数学教员海晏士(Heinz)依照北京经纬度绘制,委托北京著名景泰蓝厂老天利以银胎珐琅烧成。其晷底座用汉白玉请工匠在校内雕作而成,并四面刻文,为二中二洋。其正面(南面)中文“庚申级立”,背面(北面)英文为Class 1920。一侧中文“行胜于言”,另一侧为“行胜于言”的拉丁译文“Facta Non Verba”。中文请庚申级同学邹宗彦之兄邹宗善书写(邹宗善为南开大学生,曾与周恩来总理同学),外文由华凤翔学长书写。经过数月的精心制作,1920年暑期日晷完工,摆放在高等科教室右侧草坪上。光阴荏苒,光与影见证着时光的流逝,寒来暑往,也见证着清华园迎来又送走求学的莘莘学子,学术精英和社会英才,不变的是,“行胜于言”永远会被清华人在心中铭记。

 

1922级喷水塔

地点:逸夫图书馆门口

简介:逸夫图书馆前,一方水池映照着图书馆几净的窗棂和蓝天白云,中间竖起的古朴的铜制喷水塔喷溅的水花又给这份静谧增加了几分动感。这就是1922级学生送给母校的毕业礼物,基托下面雕刻着的“Class 1922”就是他们这份真诚的见证。1922级是校史上留美预备部时期毕业人数最多、人才最众的一届,共毕业学生94人。值得注意的是,1922年毕业生中包含闻一多等33位原属1921年毕业的学生,他们以罢考支持北京一些学校教师向北洋政府进行“索薪”斗争,而不肯悔过,而面临校方“留级一年,推迟出洋”的处罚,被人们称之为“大二级”。 “诸君啊!天下的事有比出洋更紧要的有没有?”闻一多先生的疾呼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清华学生“利害不论,是非必争”的气节和社会责任感。这届毕业生可谓人才辈出,著名诗人、散文家闻一多,社会学家潘光旦,提出治理海河方案的水利学家高镜莹,电机工程学家,国立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萨本栋均名列其中。

 

1923级纪念碑

地点:近春园遗址(荒岛)

简介:在近春园荒岛离观荷台不远的位置,一座书有“八十二载培育英才,廿一世纪富强中华”墨绿色大字的石碑在树丛中显得格外醒目,这就是1923年校友在毕业70周年之际送给母校的礼物,于1993年校庆82周年时落成。这届学生也给清华校史留下了独特的记忆,从一开始组织成立的校园最早的文学社团“小说研究社”,到后来在闻一多倡议领导下一度蜚声全国的“小说研究社”,都有1923级同学的身影。23级校友中也有很多在国内外不同领域赫赫有名,如著名学者,文学家梁实秋,著名科学家、工程学专家、原清华工学院院长顾毓琇,著名土木工程水利学专家、原清华工学院院长施嘉炀,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以及国际法教授王化成、地学教授王绳祖、社会学家吴文藻和吴景超,爱国将领孙立人、心理学家孙国华、戏剧家孙瑜、天文学家张钰哲、建筑学家陈植、微生物学家邓叔群、文学家谢文炳、音乐家应尚能等。

 

1929级 纪念石

地点:甲所与工字厅之间

简介:沿着甲所和工字厅之间的小路漫步,会看到路边有一块不起眼的石刻,上书有“一九二九级 毕业六十周年纪念”等字样,这是该级校友于1989年校庆返校庆祝毕业60周年时立下的。1929级校友中也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学科领军人物。如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立下杰出功绩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1929年清华校友,中国光谱学研究的开拓者周同庆等等。

 

1933级喷水池        

地点:生物馆南侧,荷塘北侧

简介:1933级喷水池位于生物馆之南苑,仅与近春园遗址一路之隔,两处景色融为一体。它是1933级校友于1983年返校聚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1933级校友可谓人才辈出,有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赵九章、傅承义,文学家钱钟书、吴祖襄、林庚、戏剧家曹禺,数学家柯召、许宝禄等都出在这个年级,美籍科学家张民觉、孙增爵等,也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1934级“人文日新”碑

地点:西湖游泳池东北角,荷塘东侧莲桥南边。

简介:沿着荷塘东侧的小道南行,穿过弯弯折折的莲桥,便可以找到一块巨石制成的丰碑,上书”人文日新”四个大字。这是我校1934级校友在毕业60周年之际,送给母校的礼物,于1994年4月24日校庆83周年时落成,由黄开禄、李家斌校友伉俪代表海内外校友为纪念碑揭幕。关于“人文”二字,《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系指以诗书礼乐之教而化成天下。"而“日新”二字则源于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革新涤故。“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由此可见,古人所强调的“日新”,首先是提升人的道德情操。1934级同学留下的纪念物除此之外还有甲所和工字厅之间小道一侧的植树纪念石,是1985年该届同学返校植树时留下的。1934级校友人才济济,仅后来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或学部委员)的就有季羡林、夏鼐、吴晗、翁文波、张宗燧、孙德和、时钧、高振衡、徐芝纶、张青莲、陈省身、张光斗、赵九章、钱学森、顾功叙、张煦等。在清华的大礼堂里,至今高悬着一块匾额,同样写着“人文日新”,是由二六级毕业生赠送给母校的。

 

 

1937级观荷台

地点:荷塘畔、莲桥旁边。

简介:在近春园荒岛的偏南一侧,弯曲的湖岸多出了一块方形的石岸,上面的陈设简单,一张圆圆的石桌,四个石凳,这里没有栏杆,游人可以零距离和一池碧波零距离接触,又可以远眺荷塘对岸的风景。这个小小的观荷台也有来头,是1937级校友于1987年6月毕业五十周年之际建立的。这一级的校友同样名声在外,如杨联升,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哈佛远东语文系执教,是研究中国经济史的海外汉学大家,还有北京医科大学和首都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又是研究京剧脸谱的行家里手刘曾复等等。

 

1948级纪念坪碑

地点:大礼堂门前左侧草坡

简介:在大礼堂门前东侧草坡上,有一面白色汉白玉卧石,平卧于草坡上,那是我校1948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礼物。其碑面有隶书“国立清华大学一九四八级学生于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毕业修此草地阑干敬献母校永为纪念”。1948年是老清华时代的最后一个毕业年级,因而该石刻也是老清华时代最后一件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纪念礼。1948届毕业生中,先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工程院士者至少有六人之多,有黄祖洽、李德平、万哲先、潘际銮、龙驭球、吴佑寿等。

 

  • 那些人,我们不会忘记:先贤、英烈纪念碑

经过几度风风雨雨

跨过多少坎坎坷坷

你培育了无数栋梁

你造就了千万英豪

庚款建校的清华,可以说本身就是一块“国耻纪念碑”,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危急存亡之秋,清华人自有自己的价值和关怀,责任和担当。

王国维纪念碑

地点:第一教学楼北面

简介:二校门附近是清华的早期建筑,游客众多,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一教北面山麓这座庄严肃穆的纪念碑。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涉猎哲学、文学及史学,他对宋元戏曲史和卜辞的研究被称为“空前绝业”。先生1925年应邀出任清华国学院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起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国学院之成就至今仍为人称颂。1927年夏,静安先生留下遗书,乘人力车从容地去到颐和园自沉于昆明湖。先生的死非常突然,或许遗书能够揭秘一二:“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这是一个文化遗民对时代的悲哀,“世变”已极,断难自存。1929年国学院师生为静安先生立此纪念碑,碑文落款:义宁陈寅恪撰文、闽县林志钧书丹、鄞县马衡篆额、新会梁思成拟式、武进刘南策建工、北平李桂藻刻石,一碑之上聚集如此多的文化名人,足见王国维之死对中国学术文化界之震撼,该处也因此成为清华园内重要的文化景观。碑文有云:“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不胫而走,传遍学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只王国维先生之独有,更是激励着一代代清华学子为之奋斗。处在繁华之地,却能不染尘埃,王国维纪念碑在这里静静守护着这个园子,碑文所撰之精神亦是清华之脊梁,永屹立不倒。

 

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纪念刻石:

地点:纪念碑位于校团委小红楼北面;刻石位于甲所、丙所中间

简介: “战时高等教育体制的杰作”西南联合大学称得上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方的高校内迁。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先在长沙组办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大西迁”入云南,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4是清华百年来唯一不在清华园的八年。全校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教学,出现了杨振宁、李政道、何炳棣、汪曾祺等学者。1946年5月4日,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冯友兰为纪念碑撰写碑文:“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后清华照原样复制,在清华校园内也竖立起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大的“坚毅卓绝”永远铭刻清华心中,不论世事如何,始终怀有希望,坚持文化传承之脉不息。

 

“三一八”断碑、清华英烈纪念碑

地点:“水木清华”北山之阴

简介:“水木清华”风景秀丽,游客往来不绝,但其北面山坡却是少有人涉足。在校河南畔,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残柱改制成的纪念碑。这是为纪念在1926年3月18日惨案中牺牲的韦杰三烈士而建立的纪念物,人们都叫它“三一八断碑”。“三一八惨案”因为鲁迅那篇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而广为人知,这是一次学生的要求执政府强硬对待外国无理要求的请愿游行,却遭到了段祺瑞政府的伏击。清华的同学当日在游行途中遭到刽子手们的屠杀,惨死四十七人,韦杰三同学便是其中之一。他死前还不断念叨:“段贼兽心,何以我为牺牲耶?”“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这是一个学子对祖国、对时代最深切的哀思。朱自清先生为其写纪念文章,称他是“一个可爱的人”。清华的同学们从圆明园废墟上移来这根大理石断柱,竖立在原烈士墓址,象征正在成长中的国家栋梁之材遭摧残而夭折。同在“水木清华”北山,还有一座清华英烈纪念碑。碑书“祖国儿女,清华英烈”八个铜铸大字,记录了自“三一八惨案”至1950年“清匪反霸”斗争中牺牲的多位清华英烈的故事。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同学们前去扫墓,凭吊前辈学子。在纪念碑附近还安放着纪毓秀烈士的骨灰,乃学校破例为其迁入。清华学子从来不缺忧国忧民、为国牺牲的精神。

 

  • 那些年,我们躬身践行:石刻上的清华精神

无论漂泊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有过踌躇满志有过失望忧伤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永志不忘

是什么让一代代清华人有精神的归属和共同的关怀?让我们从那些被镌刻着的永恒信条中寻找答案。

 

清华百年华诞石刻

在工字厅南侧的树林中,有一组由四块自然巨石雕刻而成的组合石刻,这就是清华百年华诞石刻。它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胡擎元先生专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设计制作的。这组雕刻是在灰黑色的花岗岩上,用篆刻印章创作的印章的图案,放大镌刻于上而成,字体红色庄重醒目,其正面为:清华大学;两侧为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印。后面主石上为清华大学老校歌;两侧的石刻为校风:行胜于言,以及学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在刻制的校歌下方,刻有“辛卯春 胡擎元制”。清华从百年走来,带着沧桑,带着希冀,一代代清华人的故事造就了清华精神,而校训、校歌、校风就是清华精神的最好诠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擎元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