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太极雕塑展新闻会发言
2020-06-24 11:59:54艺术家提供
由中国美术馆与朱铭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朱铭——太极雕塑展”于2006年4月2日至4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期为25天。朱铭是台湾著名雕塑家。他毕生投入雕塑艺术,至今仍有丰沛的创作,在其即将迈入雕塑生涯的第53个年头,他的62件雕塑作品从海峡对岸首次抵达北京,包括了早期20世纪70年代的“木刻太极”到2000年广受推崇的“太极拱门”,一个大陆美术界熟知而少见其原作的大型展览让人一睹他的艺术风采。朱铭本人的北京之行也使人们有机会分享他的艺术创作体会。
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融合中西的艺术之路是许多置身于中西文化交汇地带,或接受过中西文化艺术熏陶的一代华人艺术家的一种自然且自觉的选择。他们对于意境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心理,而对于西方的艺术,尤其是重在个性表达的现代艺术,怀有同样敏锐的鉴赏力和深刻的共鸣。朱铭即属于这一艺术家群体的代表。他的天赋、勤奋与良好的师承,使他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成为享誉国际的最具代表性的华人雕塑家之一。回顾他的艺术历程,从学徒生涯到艺术转折,从乡土寄情到太极澄怀,从人间溢彩到自然妙造,贯穿着锲而不舍的从艺精神。他将艺术比作修行,从而表现出道在自然、心源为归的艺术境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价道:“朱铭在雕塑艺术上取材现实,参悟生活,收揽自然神韵,吸纳造化之气,创造出深含东方文化内涵而又独具个性风貌的雕塑风格,在中国雕塑艺术的当代传承与开拓上堪称重量级的楷模。”
“太极”是朱铭雕塑语言成熟和艺术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太极”出现在他的斧锯之下,很快便引起了国际艺坛的关注。朱铭“太极”的题材创作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也是一种对生命运动的体验与对生命意象的捕捉。他曾随台湾老一辈雕塑家杨英风习艺,为增强体质,他接受杨英风的建议开始学习太极拳。太极拳的联系与对太极精神的领悟,化为他雕塑的新主题也是个性的主题。作品涌现出天人合一的浩瀚气度,促成“太极”形象卓然挺立。从学习太极到雕塑太极,随着对太极招式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太极精神理解的不断加深,斧锯下的形象源源不断,创作时也觉得游刃有余,完全可以“纵手放意”,达到浑然忘我的境地。
在“太极系列”的创作探索中,朱铭经历了从有形到无形的千雕万凿,他作品材质上樟木或青铜的古色古香,把人带入宁静而悠远的哲学境界。在以木材雕塑太极系列之初,朱铭的创作方式基本上还是刀凿斧劈,但渐渐地,他改而采用钢锯裁切,再顺着自然纹理手撕或斧劈,使材料不仅成为表现内容的载体,而且还转化为内容本身,从而强化了形象的生命力,“太极拱门”就是“太极系列”已臻出神入化境界的体现。
在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艺术家用东方的思想和艺术方式回应与创造,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艺术现象。朱铭的雕塑既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同时在表现形式上又很大程度或间接地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走的是一条中西内在融合的道路。在他的展览中,观众将感受到一个个太极形象踱步云手、从容闲定的身影和深深吐纳的气息。
2006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张媛[已离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