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性 别:男
出生年份:1953年
籍 贯:江苏省
擅 长:油画
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
流 派:意象派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8-12-28
今日访问:85
总访问量:113158
适用空间 | |
---|---|
作品标签 |
“惊韵”戏曲人物系列的构思酝酿早在贝家骧心中筹谋已久,虽说涉及诸多戏曲内容的创作,但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并非狭义的特指某一出戏,而是从广义的视角,用“戏眼”寻“惊韵”。
所谓“意到,笔不到”,重在“戏眼”的寻味,是一种意象意境的渲染、是一场潜匿审美趣味的角逐,是艺术家一段自我升华后娓娓道来的沉浸。窃以为,贝家骧此次的戏曲论艺,更在乎表达媒介上的选取,因为这关乎创作者在当下最直接的内心情感诉求,激情挥洒不加粉饰,就好比以往的老上海系列、石库门系列等,这些都能很充分的抒发贝家骧在艺术创作中的画面输出感,通过艺术家之“戏眼”走进去,带着旖旎“惊韵”走出来。
也许观客会问,为何选择画戏曲题材?如果说绘画是一场艺术与现实的照面,那么贝家骧则是通过“戏眼”这另一种维度的观察,来记录他所感悟到的人生百态,描摹这世间的众生相。而整个系列的“惊韵”戏曲人物,恰是创作者在通过自身的“戏眼”,看尽世间浮世绘的百态千面。戏曲赋予每个角色人物以脸谱化的演绎,而在生活中的我们何尝不是以面具示人,在生活中循例扮演着我们既定的角色?带着形形色色的面具生活着,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此谓“戏眼”沉浸入生活,投射到生活中更深层次的含义。
因此,带着“戏眼”的角色感与映射到每个个体生活经历的思考,也给观者带来了跳脱出画外的另一种人生体悟,站在与艺术家共情的主观视角重新欣赏“惊韵”戏曲人物系列,走进创作者当下的感悟与震荡,试看贝家骧是如何不满足于多年来具象形像的概念化绘制,如何试图寻找到一个制衡点,既区别于其它风格语言,又能在中西方传统绘画中找寻到突破自我的新方向。
古有“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的评价,观贝家骧此番“惊韵”戏曲人物系列创作,他很好地突破了前者画品中的局限,做到了 “韵”的传达,笔力淹没而含蓄,作画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在书法里,常把笔锋所过之处称为“骨”,其余部分称为“肉”。现套用书法之言,贝家骧之“戏眼”穿透主体物象,将形、神、韵融于一体,画“骨”而不画“肉”,在中西技法碰撞上予以巧妙结合,重在蕴意,依势行笔。
舞台上所展现的戏曲人物是贝家骧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根源,但放眼到他在艺术的提炼中,贝家骧实则是在淡化角色的处理,不囿于刻意营造和戏曲相契合的气氛,却意在用“戏眼”渲染一种“戏味”,每个角色应有主观艺术赋予他们的独属戏味,胜过一招一式。
在赋予人物之间交流的气息时,贝家骧也并没有刻意地追求戏曲的朦胧感或是模糊的效应,模糊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标识他画作的标签。淡化这个角色本身的气质,使画中的每一个人物角色都立起来,更具表达欲,减弱符号化的形象,让画中的人物关系去繁为简,变得妙趣平衡互相关联,反而更具趣味与艺术性。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3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