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汪寅生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50年

籍  贯:安徽省

擅  长:书法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  称:高级编辑(记者)

任职机构: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头  衔:名誉主席、终身名誉主席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4-09-05

今日访问:40

总访问量:232026

艺术家年表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汪寅生首页> 资讯>华 润 松 秀

华 润 松 秀

2014-09-10 09:19:26来源: 报刊作者: 丁 涛

 

 华 润 松 秀

                 ——汪寅生书法艺术的审美旨趣

                      丁   涛

在书艺领域,汪寅生的作品很富有亲切感和审美性,且愈读愈觉得韵味浓郁,竟至引人入胜。作品的亲切感在于,与那些以莛叩钟、炫技作秀的所谓书法作品不同,作者本乎“天然去雕饰”的书风追求,从书法内容到书法格局,充满着大众心仪的民族文化风神。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东坡、郑板桥等这些历史名流代表性的千古绝唱,常常在其富于魅力的笔飞墨舞中定格,而让人们为温馨的文化气息所熏染!另一方面,寅生君书法作品的审美性则主要体现在,作者善于调动自己把握的书法艺术语言之长,择题奏笔,力求使书写形式作用于内容时,臻于浑然一体的通感美。他驾驭的笔墨,华润松秀,已成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要审美特征。当然,从他书写的作品中我们也会约略感受到,部分墨章渗透着些许苍劲拙涩的元素。尽管作者放笔涉及正、行、草、篆、隶多种书体,而上述一主一次两种表现性相反相成的艺术风范,总是贯通其间而无例外。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两者又非绝然相悖,其作品中时见相互交织的书写篇章出现,或秀中见拙,或拙中存秀,从而使书法在笔随情生的辨证表达上,丰富而多姿。

如,以行草书写的郑板桥题画诗《新竹高于旧竹枝》,系一气呵成之作,清逸、酣畅、敛舒有致。笔力劲健优美,章法富于节律变化,通篇荡漾着灵秀之气,而有些字的结体却又有苍拙感,宛如在运笔中形成的储力驿站。

而同样以行草写就的孟浩然五绝《宿建德江》,韵味则迥异。在抒情意蕴浓厚的“日暮”、“客愁”感染下,作者出笔苍辣,墨韵有致,显见特定的诗情画意被特定的法书所激活,而致美轮美奂。

颇为有趣的是,在书写苏轼两首均系感悟岁月、人生的词作时,作者以雄健的行草书写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旋又以秀润的楷书书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两种不同的格调、意境流衍于笔端,让人们身入古人感怀的心灵空间时,似乎获得了一种摆脱“沉重”的精神享受,词意在书艺中得到了审美的张扬,读来令人快慰!

还有一幅作品必须得到关注,即,所书写的陶渊明《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作品出之行草,书风大家手笔。浓淡、干湿的变化在顺乎自然中相映成趣,通篇有圆劲大度、开阔豪宕的态势,这也正是书法作者的激情与诗作意境共鸣的意象展示。

书法作品虽然不可能像绘画那样,直接塑造可视的生活形象,但是它却能通过充满功力的点线配合和富有情趣的章法经营,在作者的情感活动中完成汉字的艺术造型,进而传导出一种意态、神韵,而让读者在联想翩翩中收到难以言传的心灵陶冶和审美享受。惟其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才能历经数千年而延拓至今。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迁做骨干来贯穿,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由此也可见,书法之于中国艺术,具有风格演变的代表性,形式美的种种法则,在书法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

看来,汪寅生是深谙其中三昧的。其所书正楷,在稳定中求不稳定,而所书行草,则在不稳定中求稳定,藉以生发出变化中见和谐的妙趣。他虽非书法专业出身,然而却自小结缘于书法,情专于此,在当兵,读大学和从事新闻工作期间,尽管生活、工作内容更迭,而笔墨书写不辍,且乐此不疲!他最早从柳书入手,后学董其昌《归去来辞》;在南大读书时,开始接触草书、隶书、篆书以及篆刻,并追踪“二王”行草、孙过庭《书谱》,米芾、苏东坡、赵孟頫、王铎等名家书迹及汉代隶书拓本,等等。丰厚的书艺传统滋养了他,他坚守着这份传统,同时吮吸时代雨露拓展自身个性化的书法天地。再者,他不仅在毛笔书写上高扬书法艺术的风帆,而且在硬笔书写和研究上奉献了心智。特别在当下,毛笔、硬笔受到电脑的全面冲击和挑战(不少年青人用电脑写作和传递信息,动笔书写难免不提笔忘字),包括汪寅生在内的很多书法名家,坚持弘扬书法文化,就很具有不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深挖一层,寅生君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已充分认识到,“练字追求神合,讲究韵味,融入情感。练书法就是‘练人’”;“得到的是中华文化底蕴气息的感染和艺术审美境界的熏陶。”这些体验,不是完全可以深化人们对书艺的认知并激发爱好者奋进么!

寅生君生于皖南“徽墨之乡”,自幼受到徽文化的浸润;之后长期供职于钟灵毓秀的金陵胜地,江南水文化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培育了他,加之他个人志向明确的努力:“人生在世要有所追求,要讲一点精神,我不求惊天动地,却要不虚度年华,充实而有所作为,对社会有益”,种种因素,铸就了他今天在书法艺术上的个性和业绩。当然,艺无止境,凭着他的这种精神,继续拓进,将书艺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日可待的。

 

 

                   本文作者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著名艺术评论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汪寅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微官网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