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傅文俊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55年

籍  贯:重庆市

擅  长:国画

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职  称:高级工艺美术师

流  派:数字艺术、摄影、装置、综合媒介、油画、雕塑

头  衔:当代艺术家

注册时间:2015-05-03

今日访问:914

总访问量:384016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傅文俊首页> 资讯>《再次进场——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再次进场——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展》学术研讨会摘要

2019-01-30 22:16:18

《再次进场——傅文俊数绘摄影作品展》2019年1月16日-27日在重庆美术馆一号展厅举行,展览开展当日下午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本次展览学术主持、批评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林担任主持人,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矿,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彭敏,重庆美术馆书记、副馆长邓建强,批评家何桂彦、尹丹、邓旭、冯大庆,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并对傅文俊的数绘摄影艺术创作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讨论。

傅文俊,中国当代艺术家:摄影是平面的,如果陷入了这种定义中它的表达是有限的了。在我的作品中其实融入了很多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体会……很多人说我的作品“不像摄影”,但是“不像摄影”,反而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我们可以改变任何东西,做一些跳脱常识性的改变。

王林,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美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傅文俊是一位始终想改变摄影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逐渐使“数绘摄影”从一个概念成为一个较为清晰的艺术呈现方式。傅文俊数绘摄影的特点是把摄影和绘画结合起来,而且它不是纪实摄影,而是综合性的。吸取了很多的文化元素,然后把它采集起来,把它重新组合,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呈现给观众。所以他的摄影作品其实是综合性的摄影观念的表达。总体说来,傅文俊作品有一种复调性质,这和他在世界各地采集图像资源有关,他对瞬间抓拍的敏感来自中外文化的复杂感受。本来,图像的拼合很容易流入简单化与浮浅化,但不,傅文俊有着在摄影艺术中追求知识重建的野心,试析《问茶》之所为:尽管作品不无对于文化碎片的种种反应,有如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感受,但当傅文俊用理性化几何抽象重组画面,并在动态化的色彩组织——凡·高式的黄蓝色彩互补强化——表达感觉性之时,他超越了东西文化的纠葛。在这个时候,艺术不是理解,也不是感觉,而是具有文化自主与语言自治意识的个人创造。

杨矿,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驻会副主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傅文俊是重庆最具探索精神的摄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摄影,而是通过数码技术,将摄影赋予了无限的可能,他的每一张作品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如果简单的说摄影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这是不完整的,这只是简单的物理意义,当社会进入现代化,给摄影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它拥有更多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对于摄影的探索都是有价值的。

邓建强,重庆美术馆书记、副馆长:傅文俊的作品非常具有前卫性,与美术馆办馆理念的多元性不谋而合,重庆美术馆作为公立美术馆需要适应公众的审美需求,把不同形式、不同探索方法的艺术品贡献出来展示给公众,这是美术馆作为公共教育的职能要求。

彭敏,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举办本次展览是呼应了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的理念“抓创作、出人才、出精品”。摄影是融合科技的艺术,创新是每个摄影艺术家必生的追求。傅文俊在重庆是做得非常好的,他在创作上融入了自己的理念,内容和形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把传统摄影、传统文化融入艺术之中。理念先行,形式上摒弃了以往的手段,采用了新的形式。

何桂彦,批评家、策展人,现任四川美院美术学系副主任,教授:在当下手机传达的图片信息丰富且多元,图像媒介在生活中的意义愈加深入,更加生活化。图像的阅读并不简单,我们今日的观看方式是受了视觉图像影响的。傅文俊的作品已经不是简单的摄影,而是数码技术背后的艺术。他的作品对原有的日常化观看进行了解构,是形式的变化,装裱方式是表象,与这次展览图像背后的观看逻辑是一致的,包含了艺术家在背后的努力,而观看也是艺术的一部分。

尹丹,清华大学博士,副教授,批评家,策展人:傅文俊先生的作品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性或双重性:绘画性及剧场化。就绘画性而言,所谓的“数绘摄影”将数码技术与画意性相结合,在此摄影素材被进一步平面化。复杂的多次曝光,实际上消解了绘画的空间感。他也注意在作品中体现对传统文化的追溯,但这种追溯并非是“剪刀加浆糊”式的符号拼贴,而是以一种“转译”的方式对水墨画笔法(如图像的流动感)及传统美学意趣(如图像的交融感,大象无形之趣)进行追溯。之前的大足石刻系列,反倒是这种无形、无像的风格更容易传达出历史的苍凉感与崇高感。就剧场化而言,傅文俊先生在三维空间中采用双层图像的方式打破平面性,形成一种图底关系。剧场化是1960年代以来当代艺术突破绘画平面性的重要方式,强调人在真实三维空间中与作品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欣赏这批作品时,会发现双重图像所产生的阴影将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观者在移动头部的过程中,看到不同的阴影效果,对作品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邓旭,青年批评家、四川文理学院美术馆馆长:傅文俊的作品从“时间的片段”中剥离出“空间的薄片”,最后叠加形成一种“时空的缩影”,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甚至装裱装帧都共同构成作品完整意义的生成,这种时空意识,实现了静态图片的时空转化。这种“时空记忆”,呈现出碎片状、扭曲状、拼贴状,如同我们的梦境,并不是真实,但是又来自真实,形成一种亦真亦幻的“时空记忆”,在不断“越界”中,完成对固化体系的不断突破。装裱形式的变化,事实上有一个共同目的——对时间的思考,是为了构建一个整体的概念,实现了对平面化照片的时空观添加。时空的突破,所展示的是人潜意识中对时空的记忆,呈现了梦境一般的穿越感。

冯大庆,青年批评家、策展人:重庆作为当代艺术前沿的城市,在摄影艺术中的前卫性尝试却不多见,傅文俊的尝试十分具有新意,将自己的关注点放置在当代视觉文化上,在当下,视觉成为一种文化,在傅文俊的作品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十分值得揣摩。傅文俊运用传统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也体现了我们对技术的认识。创作时,要寻找新的突破要尝试新的技术。而一旦新的技术出现了,也会改变创作的观念,这是互相影响的过程。傅文俊在创作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创新,还有很多拓展的空间,总体而言在视觉文化上给我们一种启发。

孔维强,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视觉研究中心:傅文俊的数绘摄影通过后期处理,改变了图像内部的关系,去掉了内部空间的光影,也就是去掉内部空间独立性,让图像空间和现实空间串联,成为一个图像链。他的这些作品压抑色彩,把鲜亮的色彩压抑。中国传统文人有对色彩的压抑,用灰的成分来干扰它,这是人的意识加入图像的调动方式,人内心与图像互动的技术手段和逻辑手段。这些作品中图像体量转换为一系列正方的形状,把表面渐变的灰度,变成一系列没有渐变性但有边界性的线索,目的是要图像内部原来的统一性变成两个没有统一关系的、并行的元素,一个是色彩的,一个是造型的。本来是统一的,变成两个独立的共同趋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傅文俊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微官网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