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 别:男
出生年份:1962年
籍 贯:湖南省
擅 长:国画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职 称:教授、一级美术师
流 派:意象、表现
师 承:翟翊;葛维墨;景玉书;
任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潇湘电影集团实验艺术与短片中心
头 衔: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学 历:硕士
冯放在艺术长沙“鸟道·生生不息”展览现场
我与鹤的机缘源自少年时代,
候鸟的迁徙就像我的成长之路。
人们只看到鹤飞翔的美,
我更关注它们迁徙之路的披荆斩棘,
悲壮且强烈的生命力。
我想,中国的意象并不只存在于水墨文化中,
用当代的多媒介的艺术形式去表达,
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将中国哲学思想转化到当代语境中,
在自身的文脉中寻找今天的普世价值,
照见自我,照见生命,照见自然,
照见我们共同的命运。
——冯放
01
从今日美术馆的个展“殇”到
第八届艺术长沙的“鸟道·生生不息”
2012年,艺术家冯放在长沙以鹤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摄影师朋友李锋来找他。李锋告诉冯放他正在湖南罗霄山脉的“千年鸟道”上跟踪拍摄候鸟南迁被围猎的事件,他的报道遇到了多方阻力,拍摄陷入停顿。
冯放因为鹤而关注候鸟,对其进行了资助。该行动历经波折,最终引发国内广泛关注,促使当地政府强力执法,摧毁了有组织的捕杀、转运、贩卖的团伙活动。李锋因为该事件荣获“CCTV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奖(群体)。
之后冯放与李锋依据拍摄的素材共同编导了《鸟殇》影像,影像将此事件引向对人与鸟与自然如何相处的追问。
此片在今日美术馆的冯放个展“殇”中展出后,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在大众层面激起了热议,以此向观众发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至今俩人始终保持对该鸟道的追踪。“鸟道”成为已坚持十年,以“艺术介入社会”的积极实践。
《鸟殇》影像
去年11月,艺术长沙冯放个展“鸟道·生生不息”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览首次汇聚了冯放十余年以“候鸟-鹤”为主题的绘画、影像、装置、雕塑等一系列作品30余件。
这个展览是对今日美术馆“殇”的推进,也是对拯救候鸟十年艺术行动的回望。“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个问题以展览“鸟道·生生不息”的整体呈现作为回答。
时值疫情胶着之时,展览对于生命和人类在天地间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发起拷问。
李自健美术馆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采用了戏剧和电影的叙事要素,即“起承转合”的方式进行思考、展呈和心理脉络的梳理,体现了艺术家对生命与自然、东方哲学等的深度思考。
展览最先从绘画、纪实影像开始,再进入组合装置的空间,室内外的鸟道绵延堆积,以黑色的鸟骨,白色的羽毛凝练出生命消失的挽歌,同时也对生态被破坏引发的系列问题,包括疫情追问,引申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祈愿。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展览现场
《候鸟》 H410×W380×D360cm,雕塑,2019
《照见2 》L1200×W1200×H845cm,装置,2022
整个展览中贯穿着鹤所隐含的“士”的精神,从中国意象中悲的底色里,生发出美好和希望。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展览主题:珍惜生命、敬畏自然的回答。
《鸟之殇-候鸟南迁日志》 240×200cm,综合材料,2019
《鹤韵 01》,244×488cm,综合材料,2014
02
全媒介的艺术形式
充满场域感的作品呈现
身临展厅,就能立刻沉浸于展览当中,艺术家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了《鸟道》、《回风》、《不息》、《照见2》等作品,不但将艺术创作与展览空间紧密结合,还是将环保主义、人类精神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展开。
《照见2》 L1200×W1200×H845cm,装置,2022
作品《迹》与《回风》
作品《不息》H383×W373cm,综合材料,2022
与《不息》、《迹》形成强烈反差的《回风》,以羽化的形态回应了两千多年来汉唐文化传统中对于此世与彼岸的理想。
《回风》装置,L800xW400xH435cm,2022
穿过大厅进入室外连接两个展厅的鸟道,瘦骨嶙峋的《候鸟》雕塑被安放在人们的必经之路上,生机蓬勃的黑天鹅美好游曳,是它的背景,也是生命两种状态的对比互动。
《候鸟》还暗示着候鸟迁徙所处的湿地公园的特殊自然环境,极大的体量和形象隐喻着时间的悲壮和生命的轮回。观众从它巨大的身躯下穿过时,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切身感受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作品《候鸟》营造的鸟道场域
展览最后呈现的《照见2》是冯放去年今日美术馆个展中《照见》的进一步延展,进入“心灵空间”展厅便可直观感受到这个宏大且肃穆的精神场域,也由此将展览推向视觉上的高潮。
空中吊装的折翅的“鹤”,被地面上巨大的镜面映射,对作品环绕而行,会看到镜中鹤倒影的各个角度、状态,得到多种答案
“你照见了什么?” 这个问号直面今时今日的每个人,每个人的选择会决定未来的结果。
《照见2》现场图片
作为一位全媒介艺术家,冯放这样解释了此次展览的整体结构:
“这次展览,我的绘画表现的是鹤群起飞时的仰天鸣叫,振翅奋飞的壮丽和勇毅,是对美好的意象呈现;影像则以纪录片的方式真实再现候鸟被人类围捕的惨烈;雕塑是时刻的凝固;场域装置意涵形而上的思考。多种媒介和形式的应用是对主题多维度的阐释。”
艺术家冯放
03
一种永不停息的候鸟,
一位永不停息的艺术家
冯放成长于长沙文工团大院,自幼受艺术环境熏陶,9岁随舅外公,中国最早油画家翟翊先生学习绘画。
舅外公翟翊创作的《龟与鹤》,在童年期的冯放心中埋下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鹤”这个题材的种子。
冯放在创作中
冯放14岁就考入湖南艺术学校舞台美术专业,198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学习绘画和电影美术。至今他极具现场感的作品都与电影美学的影响有关。
90年代末主持湖南省博物馆设计期间,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看到两千年前描绘的鹤——气韵生动、自然飘逸,让冯放极为震撼,自此对“鹤”开始了专门和深入的研究。
马王堆帛画
他亲自考察鹤的自然生态,发现鹤已经是濒临灭绝的候鸟,丹顶鹤原生于中国,现在野生也只有一千多只了。
鹤是一种永不停息的候鸟,它们的迁徙过程充满了艰辛和不可预知的危险,南飞北返中它们大多死在路途上了,老弱病残被淘汰,人们看到的美丽其实是鹤向死而生后的涅磐。
对于鹤,冯放从深入研究开始,经过漫长的思索和体会,最后以深沉而激情的艺术来表达。
《惊蛰》60×120cm,综合材料,2014
在如何创作这件事上,冯放更是一位乐于尝试的思考者,作品涉及油画、综合材料、水墨、装置,是一位全媒介艺术家。
刚开始画鹤,冯放是从熟悉的油画入手,受学院训练的影响,自然而然用写实的画法表达,期间他对画面语言的思考一直持续着。
《风05》180×360cm,木板油画,2012
《鸟鸣 02》244×488cm,综合材料,2015
冯放在大学时接触过水墨,毕业后还导演了反映湖南历史的电视片《三湘风流》,在拍摄蔡伦故居时感受到了古法造纸。
这段经历使他觉得手工纸带来的感受与自己对鹤不断深入的思考更为契合,于是他回到中国画的原点——纸和矿物色浸染,从这里出发。这次改变有准备,但创作时又是率性的。
冯放综合材料作品局部
冯放创作时多数时间都是跟着感觉走,不知不觉中走向了以纸浆为主材的综合材料创作。
他在夹板上以纸浆作肌理,并用矿物染料浸染,将传统国画工艺与铁钉、工业胶、羽毛等现代材料结合,创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张力和东方意味。
《鸟道》136×480cm,水墨,2022
《太极》122x340cm,综合材料,2013
在“候鸟-鹤”这个“母题”的创作中,冯放将中国传统哲学和东方意象转换到当代文化语境中,并作用于当下社会。
在全媒介的创作中寻找到了一条既与今天的普世价值相符、又具有自我原创意识的艺术形象与文化精神契合的道路。
冯放(左)在创作中
04
观众因何而感动
展览开幕后,美术馆发起了“你照见了什么”观众的互动活动,通过采访、征集短视频、图文等方式,倾听到了许多观众的真实的声音。
他们跨越年龄、地域、职业、社会背景......但在同一个场域与冯放的作品同频共振。
以下就是他们真实的声音。
◆“我看到混沌中的希望”
看完这个展有感觉到混沌中的希望。就是看几幅画要离远一点看,那一点点在混沌中的‘红色’,让我莫名有点感触。
红色跟现在的红也是一样的,而现在的状况也是在“混沌”之中。我希望新冠疫情能好起来,就算是在黑暗之中也会有一些光明。
◆“我看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当我搜过来自诗经里的‘回风’,发现艺术家在创作的背后有很多考量和文化底蕴在。
羽毛的飘逸和铁链的垂坠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对比,有一种坠落当中,又轻盈起来的感觉,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着这些漂浮的羽毛,想象它们以前是来自飞翔的候鸟,尤其作品在讲述生命和轮回,更让我有一种忧伤感。
◆“仿佛看到了自己心里向往的那个世界”
站在画面前,放佛听到了风声、鸟叫,听到奇妙的各种声音,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心里向往的那个世界,这个世界可能甚至真的存在在某一个天涯海角,在这里很多生灵成长于此。
我看完绘画后非常感慨,这是艺术家冯放老师的厉害之处,就是造梦,创造了一个真实无比的,但是摸不到的幻觉。
◆ “我看到鹤的精神与力量”
我感觉很震撼,鹤在中国人心中寓意很好的神鸟,画面很好地体现了鹤的精神与力量。我们看到其他一些作品,一般都是画,鹤在飞舞,翱翔,但是这个展览主要表现鹤在迁徙时的状况。
它们每一次迁徙是为了自己的目标飞出去,它们知道中间会有很大一部分鹤会失掉自己的生命,却还是很勇敢的出发,向死而生。那种不畏艰途,为自己的梦想奋勇向前的精神,我觉得是很感人的。
◆“天道轮回、兔死狐悲”
这些焚化的鸟骨堆积如山,非常的直接。艺术家非常的“猛”,我在看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在直面死亡,因为面前都是血淋淋的尸骨和焚烧后的现场。这些尸骨是鸟类的命运,但是何尝不是人自己的命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这样的一条千年鸟道上,一路狼藉,遍地荒野和死亡,和人类自己的命运之路何其相似,和我们的社会现状又有着很多巧合之处。死亡的道路就在天道轮回之路中,兔死狐悲。
◆“是身临其境的宁静、是反省”
油画带给人的感觉比较震撼,和表现死亡的装置作品有一个互动和相辅相成的关系,画面讲的内容是很美好的,但是从视觉上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凝重的,永恒厚重的感觉,尤其综合材料,质感独特。水墨也非常灵动、活,觉得好像真的身处在密林深处,被鸟叫的声音唤醒,心里突然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看完绘画之后再去看讲述死亡的影像或装置,这种感觉会更强烈,感受到了对比的张力:美好被撕碎的那种幻灭感会更让人反省。
人类只是众多生物链中一个环节而已,只不过我们站在最顶层,我们本质上还是宇宙中很渺小的组成部分。保护这些候鸟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命。
《候鸟》H410×W380×D360cm,雕塑,2019
◆“想到崔健的歌,关怀和悲悯”
在之前很多艺术展中,看到一些没头没脑的作品,五花八门。冯放的作品有点不一样,因为从作品里能很真切的感受到触动,关怀和悲悯,艺术和诗是同样的事,就是把所感受到的东西凝练的表达,让别人也感受到。
崔健的那句歌词现在还是无比有意义,我们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没有心灵,为了物欲殚精竭虑,疲于奔命。
,赞 136
05
评论家的声音
众多艺术界的评论家和策展人也在展览现场的采访中表达了对展览的感受和评价。
冯放个展研讨会嘉宾合影
◆ 策展人、中央美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
我认为这个展览是冯放这么多年来的个展当中很重要的转折,是他回到元问题的一个转向,更加明确传统中国文化的当代创造性转换的问题。在他们的评述中让我们再次回顾展览。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评论家张晓凌
冯放这个展览在某种意义上重释了当代艺术真正的意义在哪里,他的力量来自时间、来自历史,也来自于事件本身,我个人认为,一定会载入史册。
◆评论家尹吉男
这个展览触及到了对自然、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评论家王端廷
他作品的深度,是对人在宇宙中地位的思考。而且他的语言是丰富的,是有力度的,给观众带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冯放不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还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冲击,他是一位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展览现场
◆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陆蓉之
看装置《照见2》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哭,这种哭是出于对生命、自然的一种敬畏,对艺术价值的一种无比的珍惜。我向冯放老师致敬,他是用真正的信仰,对艺术的真诚,对大地、对自然、对地球、对生命和环境的保护,对生物的跟人一样平等的尊敬,我们才能够看到这么大爱的力量,谢谢冯放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棒的展览。
◆ 评论家、策展人贾方舟
展览很震撼,因为它的主题非常鲜明,保护大自然、保护生命。由这个主题升华出来的一系列作品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而且作品本身又很有力度,无论平面、装置、或者雕塑,都非常符合主题的一种鲜明表达。特别他对材料的使用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对不同材料的使用让他的平面更具有表现性,同时加上他的空间作品,使整个展览具有了一种非常当代的效果。
《照见2》L1200×W1200×H845cm,装置,2022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刘礼宾
我觉得冯老师关注到了一个社会问题,关于鸟道,在整个中国境内的生态的危机。冯放老师赋于了“鹤”的传统意义的另外一种阐释。这次通过大量架上绘画的部分,我们集中看到他在这一方面非常出色的创作表现。
◆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
这是八届“艺术长沙”以来,湖南艺术家介入最深的一个展览,大家对这个展览都有非常高的评价。无论对冯放先生本人,还是对湖南的当代艺术,以至于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来说,这个展览都有它特殊的意义。
《不息》局部,综合材料,2022
◆ 独立策展人孙冬冬
冯放老师是一个全媒介的艺术家,电影美术的学历背景使他可以跨越很多媒介。展览尾端的大型装置,鸟的骨架的造型和地面不锈钢的反光形成虚实之间的倒映关系。上面看着像一个死亡的形象,底下倒映像一个奔跑的形象,这种死亡和内在的生命感形成了一个对话,很巧妙。
◆ 《艺术市场》杂志社副社长、批评家朱小钧
我们面对这个大变局的时代,冯放老师表达了一个态度,面对复杂的生命,魔幻的现实,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保持最真实的记录,给观众以启发和警醒,这很可贵。
◆ 《大艺术》执行主编、艺术批评家陈墨
舞台美术的出身,为冯放的创作和眼界的开阔,手法的多元营造了可能。鹤的主题在中国文化,民俗礼仪中具备它传统的意义,所谓“鹤非鹤”。冯放的作品中既有对社会的批评,亦有对生命的关照。
◆ 艺术家、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段江华
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不管在什么领域,冯放的人生阅历就是成就他今天艺术的底气。冯放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觉得他对人类命运的这种关注,对我们生存空间的关注,是自然而然的。通过鸟来阐释,来寄予他的一种情怀,寄予对人类命运的一种关注。
关于展览▼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个展」
出品人 Presenter
李自健
策展人 Curator
余丁
展览主持 Producer
杨卫
展期 Duration
2022年11月13日至2023年1月2日
空间 Space
李自健美术馆
艺术长沙"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VR云展厅
—END—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冯放:照见人与自然的共同命运
下一篇:冯放-探索当代艺术的普世性价值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