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冯放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2年

籍  贯:湖南省

擅  长:国画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职  称:教授、一级美术师

流  派:意象、表现

师  承:翟翊;葛维墨;景玉书;

任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潇湘电影集团实验艺术与短片中心

头  衔: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学  历:硕士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冯放首页> 资讯>年度艺术人物 | 专访冯放:涅槃重生 照见你我的鸟道

年度艺术人物 | 专访冯放:涅槃重生 照见你我的鸟道

2023-03-29 18:40:19来源: 库艺术作者: 库艺术

编者按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今天的人们不约而同开始怀旧,但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现在意味着什么”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对此我们当然不奢望可以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答案,但在每一个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在有意无意地传递着无形却真实的关于时代的丰富信息。如何来重塑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重新变得迫在眉睫,这需要每个艺术家去真实面对和扪心自问,考验的是每个个体的敏锐、悟性与勇气,生活中亦然。
 
如果疫情是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那么艺术则应该提供属于这个时代的具体的个人讲述。“年度艺术人物”是《库艺术》媒体延续了十五年时间的经典专题品牌,已然成为一年一度业界的关注焦点,同时,“年度艺术人物”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2022 年,我们选择不再仅仅关注展览、奖项等等外在光环,而是在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下去观察艺术家真正的学术推进与创作进展。
 
个体的思考与表达或许看似微小,但其中包含了尊严、思想与立场,这种看似的“无意义”可能恰恰正是艺术在今天意义所在,并会在潮流过后成为真正可以佐证时代的有价值的学术文献。
 
 
年度艺术人物推荐词ARTISTS OF THE YEAR
 
冯放是一位集舞台美术、电影导演、空间设计、艺术教师等多重身份于一体的艺术家,是在绘画基础上以装置、影像、雕塑,多媒介手段进行创作的当代艺术家。9岁的冯放,因舅公的皮影戏《龟与鹤》与鹤结下了不解之缘。对鹤的喜爱承载着冯放的精神寄托,面对萎靡的社会风气,需要蕴含“士”品格的鹤传递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基于“候鸟-鹤”的艺术母题,冯放捕捉和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与东方意象的当代诠释,并作用于当下社会。
 
十年前,冯放资助朋友跟踪拍摄其家乡“千年鸟道”上对候鸟的围猎,之后俩人共同完成了纪录片《鸟殇》,使盗猎候鸟的行为引发关注并得到惩治。之后,他不断推进以鹤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和参展。2021年初,冯放应约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个展“殇”,突发的疫情,让个展被迫延期,疫情使他对展览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正如策展人彭锋所说:“‘殇’不仅是鸟之殇,也是人之殇,是时代之殇。”鸟、自然与人类命运同体,尊重和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2022年,艺术长沙冯放个展“鸟道·生生不息”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展览是对“殇”的推进,也是对拯救候鸟十年艺术行动的回望;对冯放来说,是以相对完整的展呈表达人类面对未知的勇气。展厅内大型装置作品《照见2》,以候鸟与人类相互映照的精神场域将展览推向视觉高潮。“你照见了什么?”每个人的选择会决定未来的结果。面对折翼的鹤,生命循环,涅槃往复,生生不息的强大力量由此展开,让我们再度思考自我与艺术、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冯放始终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以真诚的艺术表达展现艺术家在当下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如他自己所言:“我相信保持艺术忠诚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有恒心、持续地、耐得住寂寞地去做,它的力量会慢慢显现。”我们也期待冯放的艺术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能量。
 
 

 

 

“年度艺术人物”系列
 
冯放:
涅槃重生
照见你我的鸟道
 
 
01做喜欢的事,无需考虑意义
 
“我愿意做我喜欢的事,没有过多考虑过意义、寄托。我觉得这是艺术最重要的东西,源自喜欢的东西可以克服所有困难走下去,没有夹杂太多的功利在里面,这其后才有你的思考,以及那些所谓的价值和意义。”
 
库艺术=库: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对人类原本规律生活的冲击,此期间您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是怎样的?受到怎样的影响?
 
冯放=冯:我跟大家差不多,整体节奏变慢了。疫情之初和去年年底,我分别做了两个个展,一个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另一个是“艺术长沙”双年展的项目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这段时间对我出行、参展、教学等方面的影响挺多的,也给了我更多独处思考和创作的时间。
 
 
冯放个展“殇“ 展览现场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
2021
 
这三年对我来说,影响集中在生活和展览方面,创作上是有收获的。我的展览展陈工作的落实,需要多方合作,疫情中装配和运输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期间焦虑是有的。当展览确定下来,我就变成一个天天睡不着觉的人,因为对展览在未来能否实现真的是未知的。当受到展览场地限制作品不能如期送达或配件没有厂家制作等因素影响的时候,我会当即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甚至会重新创作。同时,出于我过往舞台和电影美术的经验,我的作品是组合的,像我的鸟是由七八部分组成,可以灵活装卸。对我来说,积极的应变能力和过往经验的积累,使得处于不确定因素中的展览能够顺利落地。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
展览现场李自健美术馆,长沙
2022
 
库:作为舞台和电影美术出身的艺术家,可以说您对于装置艺术、剧场化艺术方面,具备先天优势,为您后来的多重身份打下基础,之后是怎样的契机迈向艺术创作,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冯:做舞台和电影美术是由我的学习经历决定的,装置和剧场化方面的优势,是因为自己擅长,并没有刻意而为之。我的装置跟多数艺术家有不同的地方,大多数艺术家是在展厅的白盒子里呈现自己的作品,而我是将整个展厅空间都变成作品的一部分。装置跟空间成为一体,我会考虑整个空间的尺寸、声音以及灯光去营造怎样的氛围;另外,舞台的布景、道具、灯光的搭建注重营造场域感,我会下意识的考虑剧场化。
 
 
 
布展与创作中
 
至于从年轻时的综合艺术走向当代艺术创作,这跟我的艺术经历有关。早期我做舞台、电影美术,包括导演、广告,这些都属于综合艺术,是团队合作的市场化作品。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个积累和探索的过程,当时并没有特别强烈的追求纯粹的自我表达。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趋向成熟,此刻表达个人需求和愿望的情绪也愈加强烈,自然而然地从综合艺术走向了个人艺术。
 
关于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对于鹤,候鸟的表现,也是顺其自然。我九岁受到舅外公的绘画启蒙,对鹤的喜爱来源于他的皮影戏《龟与鹤》,因为喜欢鹤,我才开始画画。我愿意做我喜欢的事,没有过多考虑过意义、寄托。我觉得这是艺术最重要的东西,源自喜欢的东西可以克服所有困难走下去,没有夹杂太多的功利在里面,这其后才有你的思考,以及那些所谓的价值和意义。
 
 
雕塑 候鸟“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
李自健美术馆,长沙
2022
 
 
 
02“起承转合”的思考方式
 
“起承转合方式的运用让我的艺术真正具有感染力,这是我的艺术态度,我想跟观众拉近距离,需要用这种方式真正把我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场域雕塑 照见2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
李自健美术馆,长沙
2022
 
库:近几年,您的两个展览2021年的“殇”和2022年的“鸟道·生生不息”,关注点都是从鸟类的生存问题延伸到人类的生存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是以鹤为创作母题,这两个展览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冯:两者之间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这跟我的认识有关。因为一直以来对鹤的关注和喜爱,十年前,我资助了朋友李锋以影像揭秘湖南罗霄山脉的“千年鸟道”候鸟南迁被围猎的行动,最终得到央视曝光,引发国内的广泛关注,也让捕杀、贩卖行为得到整治,之后我俩共同编导了影像《鸟殇》在多个平台上播出。此次以艺术的方式触发社会痛点的行动,它的结果是好的。
 
之后十年,我们持续关注这条鸟道,同时我不断地进行以鹤为题材的绘画创作和参展,也让我对鹤的审美认识有一个递进的积累,一直到2019年,我觉得应该做一个个展。今日美术馆的个展“殇”,是思想上的一个递进。突发的疫情,让闷在家里的我正视此刻人、自然和鸟是一致的,它们互为因果,鸟道和人道是一回事。我便打破原计划影像和绘画的呈现,将展现鹤群迁徙的绘画只保留一张,以装置、场域雕塑为主,再结合现场表演,是对突发而来的疫情的表态。
 
 
 
观世
冯放 李响
装置与舞蹈
2021
 
全世界都没想到疫情会持续三年。我在长沙李自健美术馆策划展览时,疫情对自然、对人类的打击,导致整个世界经济的停滞,政治的混乱。人类处于对未知不可控的状态,世界完全改变,这在疫情之前是难以想像的。所以,后一个展览相较之前又是一个递进的关系。人类对未来充满担忧,最后的题目也是向大家追问,所以围绕这个主题我将我的绘画序列全部展现出来,有水墨、油画、综合材料,这些绘画都是通过鹤来表现美好和勇毅。我想表达人类的信心,去直面无法把握的未来的勇气,这在心态和展呈方面也是一种递进。
 
 
鸟殇 影像
11’3”
2020 
 
“殇”很明确,它不仅是鸟的殇,也是整个人类的殇,我们要以悲悯之心看待这个世界,要爱惜生活、生物,爱惜它们就是爱惜我们自己。“生生不息”是在未知的世界背景下对“你、我、它如何相处?”的进一步追问。即使面对大的灾难,以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宏观来看,生命和自然社会都是生生不息的,是不断轮回前进的,这是我们的世界观。
 
 
雕塑-候鸟
H500 x D400 x W400cm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
2021
 
库:全球在这短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新冠疫情的爆发,并见证着气候危机加剧、政治意识形态加速分裂、割据、以及后疫情时代人类正在面对的各种生存危机与挑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对话关系?
 
冯:艺术是现实的映照,但是有很多种方式去映照。在我们当前的社会里面或者全世界的潮流里面,艺术与现实的对话,很多是从现实里面提炼一些形式。以审美或者流派、风格来表达,它可以让我们独善其身,与社会保持一种距离,我所理解的现代主义基本上主流是这个。中国的艺术传统的主流也是心灵寄托,它来自于社会,也来自于现实,但更多的是在找寻美;很多时候创作群就是观众群,艺术跟群众之间也有距离的,但艺术仍然是现实的映照。而当代艺术强调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很重要的区别。
 
 
场域雕塑-照见
H845 x L540 x W540cm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
2021
 
艺术家要将他的作品当成他的反映,对社会、对现实有互动。这种互动,我将其分为两类:一种在形式上,各种流派、风格的表现,艺术无用之为大用,提升人们的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社会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我觉得当下的艺术以这类为主。另一种是艺术以积极介入的态度跟现实产生互动,互相促进,真正深入社会,作品是对人类和社会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反映。博伊斯、基弗、黄永砯等都属于这类艺术家,我是追随这条道路的。
 
 
 
装置 回风
李自健美术馆
2022
 
库:“鸟道·生生不息”的展览现场,采用了戏剧和电影的叙事要素,起承转合的方式进行思考、展呈和心理脉络的梳理,这当中贯穿着怎样的深度思考?
 
冯:我就是想把我的想法传递出去,真正的打动你、感染你,是这样一个积极的态度。客观地说就两个方面,一是起承转合方式的运用让我的艺术真正具有感染力,这是我的艺术态度,我想跟观众拉近距离,需要用这种方式真正把我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二是起承转合的方式来自于我的学习经历。电影和戏剧的叙述,遵循起承转合的人类心理脉络,用心理脉络的推进打动你的情感。因此,我在传达作品理念的时候,以这种方式,真诚的、接地气的去感染观众。另外,这跟我的学习经历有关。构思一个完整的故事,要考虑整个大纲起承转合的每个节点,先确定这样一个心理脉络,再以形象来表现。做当代艺术也是如此,作为艺术家,我会用绘画、装置、影像作为素材去表现我的“剧本”。我的影像作品,作为素材(纪录片)在叙述中推进,包括最后要提炼的思想都已经思考成型。然后,绘画才是我真正的创作,我将纪录片看成小稿,整个构思是运行的影像,我需要走到现场去感受那种灵动、生动的记忆,去找寻能够打动自己的东西来完成创作。当我走进展厅,我的创作自然会有一个心理脉络的划分,这里应该是绘画、那里应该是装置、应该是雕塑、应该是场域,最后的高潮可能是一个剧场感的东西。
 
 
创作中的冯放
 
 
 
03 鹤蕴含“士”的精神
 
“鹤体现的文人风骨,独立之意志,自由之思想,正是当下物质财富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冲击,萎靡的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品格。”
 
 
冯放在布展现场
 
库:您的综合材料作品都与鹤迁徙的主题紧密相连,以表现主义、具象与抽象共存的手法探索向死而生的路途中生命存在的种种可能性,从题材到表现手法,这其中蕴含怎样的东方哲学?
 
冯:我从对鹤的喜欢踏上艺术之路,鹤本身蕴含东方哲学精神,所以我的艺术表现会流露出这种气质。鹤的意象在中国宗教当中被赋予深层内涵,儒释道都有关于鹤的记载。我的综合材料作品表现鹤起飞的一瞬间,它们仰天鸣叫、振翅云际,如同《诗经·小雅·鹤鸣》提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那种对远方的向往。然而,这是一段向死而生的迁徙之途,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很多鹤飞不到终点,生老病死都是在路途中发生的,物种的延续就是如此,这种勇毅让人感动。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展览现场
李自健美术馆,长沙
2022
 
以前欣赏古人的画,喜欢翱翔于天际或者悠游自在的鹤,即古人所谓的“闲云野鹤”,但实地看了鹤的振翅奋飞后,对这句话的理解则完全不同了。鹤蕴含中国“士”的精神,“士” 是社会的良心,是民族精神的支柱。鹤体现的文人风骨,独立之意志,自由之思想,正是当下物质财富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冲击,萎靡的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品格。另外,关于美的产生,最美丽的不是绽放而是涅槃重生。鹤那么的优美,千百年来那么多人都画它,宗教以它作为寄托,证明我们这个民族珍视经过艰难历练的向死而生,才产生稀世的美。鹤也代表生命的生生不息,轮回以及生死。它在道教中寓意“得道成仙”,在佛教中比喻禅者之境界。  
 
主要用综合材料的表现手法,是因为我的专业对材料很熟悉。电影和舞台美术要做很多仿造的东西,我经常接触很多材料,因此熟悉不同材料的属性,创作时自然就会想到材料的组合。至于意象表达则源于童年在剧团大院度过,之后中专学的舞台美术,戏曲的意象方式深植于我的成长经历,成为我基因里的审美。 我的油画是以具象手法来表现意象。比如《风声鹤唳》,画的很具体,但它不是写实,而是一种感觉,这种源于我心里如同梦境一般的意象的东西,最开始是中国意象或者东方意象,到现在是中国式的表现,它的内核依然是意象的。
 
 
太极01
122 x 340cm
综合材料
2013
 
 
太极01(作品局部)
 
 
库:“鸟道·生生不息”展览中有一件大型装置作品《照见2》吸引观众纷纷驻足,美术馆也发起关于“你照见了什么”观众互动活动,倾听到跨越年龄、地域、职业、社会背景的观众的真实声音,在同一个场域与您的作品同频共振,大家的反映和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您的心理预期?
 
冯:客观地说超越了我的预期。当下你的感受就是大家的感受。在中国经济、政治经历了40年高速发展后,突发的疫情犹于急刹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伤害,当下如同现场这只折翼的鹤,未来会怎样?倒悬于两百多平米镜面之上的鸟,下面倒映出各种可能,是冲破荆棘,还是躺平,或者伤逝……环绕作品而行,从镜中鹤不同的角度、状态,得出不同的答案。它既展示了生命消亡的瞬间,又呈现了“重生”。“你照见了什么?”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决定未来的结果。然而,这只折翼的鹤没有选择,布满荆棘的鸟道就是它的宿命,这种共振确实感动了很多人。
 
 
 
冯放为嘉宾和观众做导览
 
艺术靠的是感染力,自己感同身受,尽全力去表达,这是我的艺术态度。此次展览受疫情影响,展览仅开放十几天就被迫关闭,再次开放后,大家如同惊弓之鸟。这种经历的亲身体会,让《照见2》也照见我自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作为艺术家,要把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你的追求、你的目标,这是对观众最虔诚的一种态度,是对他们的敬重。你要真诚的对待观众,真正有含金量的东西是真诚里的内核。
 
 
 
场域雕塑 照见2
李自健美术馆
2022
 
库:您以油画、水墨、综合材料等方式展现候鸟披荆斩棘的迁徙画面,为什么以《谷雨》《寒露》《立春》《惊蛰》等这些中国二十四节气里的名称来命名?
 
冯:我只有这四个名称,《谷雨》和《寒露》是鹤南飞的时点,《立春》和《惊蛰》则是鹤的北返。这跟我的鸟道有关系,但我不一定在画面中直接表现鸟,而是表现它们的环境,它们飞过的那个季节、那个气候,整体则是鸟道的生态。
 
 
谷雨
145 × 188cm
水墨
2018
 
 
寒露
120 x 140cm
水墨
2022
 
 
库:您会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划分阶段吗?
 
冯:我前面是综合艺术的阶段,后面是个人艺术的阶段。年轻的时候之所以做综合艺术,是有生存压力在推动你,但是后来做个人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情怀。之前我做电影、设计、广告,这类综合艺术需要团队合作,也需要迎合市场。上世纪90年代末,我主持湖南省博物馆设计,从博物馆的镇馆马王堆T型帛画中看到两千年前中国绘画中的鹤,它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也让我认准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创作主题。所以,随着我的人生阅历不断丰富,开始有自己的强烈主张,享受自己的东西,便顺其自然的走向了个人。
 
 
立春02
120 x 170cm 
综合材料
2013
 
 
惊蛰
60 x 120cm
综合材料
2014
 
 
 
04 艺术的力量
 
 
“我相信保持艺术忠诚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有恒心、持续地、耐得住寂寞地去做,它的力量会慢慢显现。”
 
 
装置 烟
H430 x L600 x W600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
2021
 
库:您不仅是一位艺术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以观念艺术呼唤尊重自然与生命。用艺术实现社会价值,您认为艺术有力量吗?
 
冯:你相信它有力量,我觉得它就有。因为喜欢鹤,我选择用艺术去成就它。可以说,我是一个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一个艺术家。
 
我相信积极的态度是有效果的,从资助“千年鸟道”上候鸟被捕杀的拍摄,到我与摄影师共同完成纪录片《鸟殇》,它的结果促进了对候鸟迁徙的关注和环境的保护,也影响到社会、政府去关注这件事。只要你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持续下来就会有影响。目前,湖南的洞庭湖湿地建立了候鸟保护区。并且,开启了洞庭湖国际观鸟节。所以,我相信保持艺术忠诚的态度,最重要的是有恒心、持续地、耐得住寂寞地去做,它的力量会慢慢显现。尽管我用悲剧的艺术方式去呈现,但得到的结果是积极的,这是一个鼓励。
 
 
 
装置 烟(作品局部)
 
 
库:您持续以鹤这样一个传统题材提炼艺术语言介入现实人文关怀,在题材上有没有束缚感?
 
冯:束缚感是有的,但我也能围绕这个题材做很多东西。从两个角度来说:首先,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很不容易,过多的尝试反而不能将一件事情做透。另外,因为你喜欢,做你最喜欢的事情束缚是最少的。我认为,想要成事必须从小道入手,我们看到的大道反而可能是死路。像莫兰迪,他一直专注于各种瓶瓶罐罐,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当然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见人见智的,不需要一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感觉到我所创作的这个题材装不下我要表达的东西,还是能够容得下我的想法。围绕一个题材,我可以尝试很多风格、手法,我乐在其中,到今天也没有感到厌倦。艺术能给到你这些,你还想要什么呢?夫复何求。
 
 
 
场域装置 殇
D1600 x W400 x H50 
今日美术馆1号馆,北京
2021
 
 
库:以展览“殇”的提问为出发点,到目前您认为“这个世界会好吗?”
 
冯:对我来说,《照见》已经是我的态度,它是开放性的,但我有一个自己的角度,“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从这个角度你可以看到冲破荆棘、带伤振飞的鸟,这是冯放的角度。大家都朝想让世界变好的方向积极地去努力。“会好吧”就是所有人的结果。
 
当下正处于一个最不可预测的阶段,作为文化人,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喜欢又不问结果的去做,就不会有遗憾。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坚持就会有好的可能,这是我所期盼的。
 
 
鹤韵01
244 x 489cm
综合材料
2014
 
库:“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现在一切变得相对明朗起来,接下来您有哪些新的想法或计划?
 
冯: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总结的年,这其中有两点:一是我要再重回绘画,回到我的元语言,绘画是我艺术创作的源点,我要把语言梳理的更清晰更连贯;二是要做一些跨界性的尝试。
我的绘画主要包含两种材料:一个是纸浆;另一个是源于国画的基本材料矿物质颜料。我所有的艺术创作,包括壁画、雕塑、场域装置的布置,这些材料的运用、手法的表现都来自于我的绘画语言,它们是我绘画当中纸浆、染色、树脂涂抹、工业胶勾勒以及铁钉、铁框的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的艺术创作是从架上走向浮雕、雕塑、装置、场域,对每种材料可能性的探索,顺着我绘画的元语言往下进行的延续。
 
 
 
“鸟道-生生不息”冯放作品展 展览现场
李自健美术馆,长沙
2022
 
另外在展览表现上与跨界艺术家有更多的合作,可能会在美术馆做一些表演、演出,让艺术表达发挥更大的感染力。可能也会打破美术馆的一些空间局限性质,从室内走向户外走向公共,更多的和大众产生关系,更好的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
 
我希望我能用艺术给当下的社会或者说时代带来一些自己的贡献,虽然力量绵薄,但作为一个个案,还是会尽自己所能,这也是我身为艺术家群体一份子的一点意义和理由。
 
 
 
艺术家简介
 
 
冯放
Feng Fang
 
湖南长沙人1980年 中专毕业于湖南省艺术学校舞台美术专业1987年 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1998年 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
 
冯放长期专注于“候鸟-鹤”的主题,以多种媒介进行综合创作,尝试将中国传统哲学和东方意象转换到当代文化语境中,并作用于当下社会。在自身的文脉中去寻找着既与今天的普世价值相符、又具有自我原创意识的艺术形象与文化精神,是冯放艺术探索的方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冯放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