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胡小军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7年

籍    贯:江苏省

擅    长:陶瓷

毕业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职机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注册时间:2014-06-12

今日访问:1746

总访问量:667738

个人简介

胡小军,男,1967年出生于南京,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92年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同时攻读历史学硕士,助教、讲师;1998年至2019年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任人文学院艺术学系副教授、教授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胡小军首页> 资讯>陶瓷与绘画交融 创作和理论并重

陶瓷与绘画交融 创作和理论并重

2016-03-23 13:19:13作者: 林洁

陶瓷与绘画交融  创作和理论并重

                                                               ——浙江大学“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名家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助推中国陶瓷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浙江大学“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名家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月5日下午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致辞,对于陶瓷与绘画交融、创作和理论并重的这一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

      

       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不仅有从业几十年的陶瓷艺术家,如台湾陶艺界泰斗王修功先生,著名陶艺家朱乐耕教授、刘正教授、胡小军教授等,还有知名国画家、书法家,如中国人物画大家吴山明教授、尉晓榕教授,花鸟画家孔六庆教授等,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创作中,给陶瓷艺术注入了新的内涵。

       中国陶瓷和中国绘画的发展犹如两条奔腾千年的大河,而陶瓷绘画则如同两江汇流,蔚为壮观。最早的陶瓷绘画可以远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其后随着陶与瓷工艺的成熟,以及对宫廷绘画、文人画的吸收,作为装饰方法的陶瓷绘画逐渐在陶瓷装饰中占据主流位置。到了今天,陶瓷绘画正在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显现其蓬勃发展的生命力。

      近年来,画家、学者参与陶瓷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热情在高涨。陶瓷绘画创作的特性和价值,需要从工艺层面、创作层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层面等进行深入的、多维度的学术研究。在开幕式之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学术主持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黄厚明教授邀请了参展艺术家和来自美学、美术史、艺术批评等领域的学者,共同对陶瓷绘画的概念、发展进程,以及它与中国绘画的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对存在了几千年的陶瓷绘画实践,尤其是近年来画家画瓷的现象给予理论关注,希望逐步建设和丰富陶瓷绘画学科内涵 ,促进陶瓷文化文艺的复兴和发展。

 

我的陶瓷缘   吴山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我是画家,但很喜欢陶瓷,文革结束后,景德镇轻工部陶瓷研究所请我去做陶瓷,不巧当时摔伤了,没去成。10年以后去了,尽管对陶瓷特别不熟悉,作品做得并不好,但还是觉得陶瓷很有趣。前几年又去龙泉,画了七八十个坯,但全失败了,主要在于并不熟悉陶瓷,后来又试了几次,慢慢变好,今天展出的作品是第二次去龙泉创作的,看到烧成后作品的那一刻,感觉对陶瓷的了解增加了很多。

       我觉得最早能引起国外关注的写意画,除了卷轴画以外,就是陶瓷,我在国外看到很多皇宫里收藏的都是青花瓷,一笔下去见浓淡,青花的这种感觉完全就是写意书画。中国艺术得到国际认可,除了绘画、雕塑以外,漆画、陶瓷是很重要的载体。中国画的技巧在陶瓷上应用是很自然的事,但长期以来,往往在陶瓷上模仿中国画,没有很好地发挥陶瓷本身的特点。

       陶瓷艺术目前常被归入传统工艺美术,我很希望陶瓷绘画能像漆画一样,成为中国美协下设的一个门类,有一席地位,瓷就像纸、绢一样,是绘画的载体,陶瓷的潜力很大,艺术家可以大大发挥才华,画家的参与,应该会有助于创作的丰富和提升。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简史    孔六庆(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孔六庆教授于2003年出版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最早提出了陶瓷绘画艺术的概念。他的发言犹如一部中国陶瓷绘画艺术简史的梳理。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有着几千年延绵不断的历史,最早的陶瓷绘画可以远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东晋时出现了釉下褐彩,发展到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的花鸟画已非常生动,宋代磁州瓷、元青花、明清五彩瓷直到民国初的新粉彩,不断有新品种产生,窑工们以把宫廷绘画、文人画放到陶瓷上装饰作为理想,同时在工艺上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

       陶瓷绘画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为艺术创作提供学术支撑,这一概念来自于两个门类,一是陶瓷工艺,二是绘画。落实在教学中,必须要懂工艺,绢、纸、瓷等载体的不同会带来创作的不同,必须要具备绘画的功力。

 

学院派陶艺绘画60年   刘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瓷器曾经是秘密,但今天已经不是秘密了。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西方人仍然拿不走的是西方绘画,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毛笔,这是非常适合陶瓷绘画的一个工具,西方发展不及中国,问题不在于造型能力,而是对工具的掌握,因为刷子远不及毛笔的表达,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这支毛笔是真正的万里长城。当然工具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对艺术的认识、视野才是决定性的。作为一件成熟的陶瓷绘画作品,应该有对陶瓷材料语言的新诠释。

       我一直有个心愿,对学院派陶瓷绘画60年历史进行全面回顾,从中国美术学院的邓白教授、中央工艺美院的祝大年教授,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广州美院等陶瓷学科的前辈老师们,他们用学院的眼光和角度做了一些当时不太被容于传统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完全被忽视,到今天这些作品慢慢引起了关注,回头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段历史。对学院派陶瓷绘画的历史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举办展览,是特别有必要和意义的。

 

大英博物馆的关注   陈海波(陶瓷鉴赏家)

       陶瓷绘画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三年前我接待了特意来访的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的斯密博士,大英博物馆已经开始关注艺术陶瓷、包括陶瓷绘画的研究。

       陶瓷绘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先人就开始在陶罐上进行彩绘,不仅留下了精美的图案,还有很多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绘画,陶瓷绘画的历史比纸上绘画早的多,到了民国时期,尤其是“青花大王”王步先生、以及“珠山八友”等把艺术瓷的制作推向了一个高潮,他们不仅娴熟掌握工艺的材料特性,在绘画上更有着深刻的造诣,对画面的从容把握和形象塑造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突破了当时瓷上绘画的匠气,从而开启了艺术陶瓷的新时代。

       如今越来越多的陶瓷艺术家,以及画家、书法家、雕塑家都到景德镇进行陶瓷绘画的创作。陶瓷绘画最根本的是要重视艺术性,工艺是必要的手段,好的工艺要深入地了解,要保留要创新,其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为作品的艺术性服务。工艺有价,艺术无价,只有艺术和工艺相互交融,才能创作出佳作,从民间艺术走入民族艺术,由工艺品走向纯艺术。

 

筹备首届中国瓷画双年展   范敏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我来自景德镇,去年一直在筹备首届中国瓷画双年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工具的改良、新材料的发现,更重要的原因是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纷纷涌入景德镇创作,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兴盛。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和水粉画家们,只要在绘画领域里面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想法,在掌握景德镇工艺和材料的同时就能创作出很好的瓷画作品。希望瓷画像中国版画、国画、连环画一样,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如果瓷画没有达到文化的高度、艺术境界的高度,一切好的材料也等于零。

 

希望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参与陶艺绘画创作     林明杰(艺术评论家、画家)

       我本来对当代陶瓷绘画还有点误解,我非常喜欢中国古代陶瓷,当我看到现代的陶瓷大量出现,工艺不如过去,画得又不够艺术水准,我就会排斥。让我改变对当代陶瓷艺术看法的三位艺术家是陈逸飞、陈家泠、胡小军。在陶瓷上绘画,我希望中国优秀的艺术家来参与,而不是这个地方生产陶瓷,就能画出陶瓷绘画来。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克服了对陶瓷技术的障碍,就可能在陶瓷绘画上取得大的成就。

       现在的时代有相当好的艺术环境。艺术的概念和过去不一样了,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中国陶瓷艺术史才刚刚开始书写,以前是中国陶瓷工艺史。过去,即使绘画也是被要求的,是为谁而定制。而现在,艺术家是自由的,为了个性的张扬,为了自己的理念和爱好而创作,这就是非常好的艺术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不仅是艺术家,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有时候画家尽管会画画,但他不一定会设计造型。陶艺家、画家、雕塑家、设计师和从事工艺的技术人员一起合作,打破各种壁垒后,我相信五年十年后一定会有巨大的飞跃,作品会带给人更大的感动,期待这个时间的到来。

 

画家画瓷  多了一种媒介    池沙鸿(浙江画院副院长)

      画家画陶瓷是多了一个方法,多了一种媒介,陶瓷绘画跟油画、雕塑、版画一样,是一种绘画。画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中国陶瓷非常伟大,有很多成熟和丰富的工艺,画家可以选择的材料、方法非常多。我看一些古代的瓶子,是手绘的,图案非常规则,里面有很多自然的心态流露出来,只不过它的审美观念是老一套的东西,就像绘画里面的民间绘画一样,一旦把那些东西转移到我现在的绘画上来,那一定会焕发异彩。

 

欣赏陶瓷的多种感受   刘一丁(《美术报》有限公司总经理)

       瓷和画如何结合的问题,是需要各位专家、画家不懈努力去研究的事情。我个人来讲,瓷画不仅是来看的,除了视觉以外,还可以是用手触摸的,用耳朵听它的回声,它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可能比书画更多一些。

       美术报是全面报道美术动态的大众媒体,去年起开辟了瓷画的版面,通过报纸来做一些讨论,做陶瓷绘画知识的普及。

 

艺术家要有探索精神   高晔(画家)

       我接触瓷画比较早。2001年时,景德镇的大师带着他们的作品来《美术报》做推广,邀请我们去景德镇画瓷器。我对陶瓷很陌生,因此画得很大胆,经过几轮尝试和失败后,并没有放弃,我认为陶瓷绘画不仅是艺术和艺术的结合,也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因此很值得去尝试。现在是信息时代,科技这么发达,艺术家也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探索新的艺术门类。艺术家要用生命、情感来创作,还要有专业精神、探索精神。

 

增进两岸陶艺界交流   洪兴文(台湾陶艺后援会)

       我会将这次研讨会中大家美好的意见带回去转告台湾的陶艺界,让大家知道中国陶瓷在狂飙,尤其是陶瓷绘画的这个板块,增强两岸的交流,让台湾的艺术界对于中国大陆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

 

不能仅仅把陶瓷作为媒介来用    王小松(浙江大学教授)

       画家介入陶瓷艺术,绝大多数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尝试新材料的运用,期待这种新材料产生的效果与自己以往的绘画相比较,笔墨在釉变和窑变下带来的一种意外效果,但画家对陶瓷艺术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对陶瓷艺术带来的是一种阻碍。我期待画家和不同类型的艺术家介入陶瓷艺术,将自己的艺术概念带入陶瓷,不能仅仅把陶瓷作为一种媒介来用,这是对陶瓷艺术的一种亵渎。

 

陶瓷是永恒的艺术   谈生广(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我对瓷画的认知大多是来自胡小军老师。陶艺是包容和开放的一门艺术,陶瓷绘画上的画面是最永恒的图像,最永恒的艺术,因为纸、绢和金属都没有陶瓷保存得久。

 

更多关注陶瓷书法    吴晓明(浙江大学艺术学系副教授)  

       我自己没有画过陶瓷绘画。传统文化中书画与陶瓷艺术是交相呼应的,我对陶瓷绘画的认识相对会充分些,对陶瓷书法的认识相对不足。在传统的艺术门类中,书画本身就是融合的,但为何会对陶瓷书法产生漠视的态度呢?也许是由于美术教育中注重造型,我想在发展陶瓷绘画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也加深对陶瓷书法的关注。

 

欢迎更多艺术家参与陶瓷绘画创作   朱斐翡(景德镇陶瓷学院教师)

       当代陶瓷绘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发展需要我们景德镇本地的工艺大师、外面的画家和一些搞造型的陶艺家共同来参与,构建陶瓷绘画的理论体系,对陶瓷艺术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我刚到景德镇的时候,觉得高温颜色釉很好玩,但是在画之前要具备很多的陶瓷技术知识。了解釉料成分,怎么样人为的掌握它,以及对烧成后的想象。工艺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最终一件作品的呈现一定是陶瓷造型跟画面装饰之间的一种很好的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希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共同来关注陶瓷绘画创作,为陶瓷绘画的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希望陶瓷绘画展每年办    赵强(东华大学副教授)

       我本身是学陶瓷的,毕业也有20多年了,一方面是从事教学,一方面对陶瓷领域进行探索。从现在整个行业状况来看,各路不同的艺术家进入到陶瓷领域,给我们的陶艺界注入了清新的空气,他们的思想理念、艺术观念都给陶艺界注入了新鲜的思想和力量。现在陶瓷的魅力已经深入人心,刚刚很多老师讲到陶瓷绘画艺术还没有真正进入到艺术的殿堂,只要我们这代人共同努力,终将会在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很多艺术家到景德镇,将自己的绘画直接表现在一些器型上面,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他的画是不是和器型有完美的结合。平常我们看到的纸本都是平面的,一旦做成立体的,是360度的欣赏,有的作品可能在这种创作当中或多或少结合得不是太理想,不管怎样,理念上的东西对我们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借这个机会特别感谢胡教授和吴老师能够策划这样的展览,希望每年都能办下去,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把这个团体的声音发得更响,把陶瓷的声音呐喊出来。

 

包容的陶瓷艺术让艺术家心动   吴高岚(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老师)

       我和胡小军老师邀请了三类艺术家,一是陶艺家、二是陶瓷工艺大师、三是画家。我感觉陶瓷是有形体的,是可画可雕的,这样的艺术载体的确让艺术家很心动。它又是笔、火、土、气和思想的结合。把作品画完以后,在不同的空间里展示的时候,我感觉思维拓宽了,解决了我在平面上的瓶颈,一下子在某些观念上有了突破。尤其是经过高温窑炉烧造的过程,它产生了一种有灵魂的感觉,这很吸引人。

       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比较遗憾的是自己还不会塑形,还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完全体现到陶瓷艺术创作中。我希望将来,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从创作主题开始,利用好陶瓷这个载体,与思想达到高度融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今天研讨会的收获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就是因为有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人参与,所以会诞生出包容的陶瓷艺术,我相信它是一个未来的艺术,是艺术家的状态和情感的最好表达。

 

助推中国陶瓷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胡小军(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浙江大学艺术学系教授)

      我从事陶瓷创作已近30年,提出和运用中国陶瓷绘画这个概念,对学科的意义非常重大。陶瓷绘画艺术是用金属氧化物的色料或者釉料,在陶坯或者瓷坯上进行创作的艺术。它不仅是釉上彩,还包括釉下彩和釉中彩等多种技法。如台湾陶艺拓荒者王修功先生,是以颜色喷涂的方法,运用硅酸盐材料等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创作,作品中那些绿色、黄色,美得像春天的油菜花,还有像台湾著名陶艺家林振龙先生,他的作品中既有画,有毛笔的笔性,又有修和刻。

      感谢浙江大学罗卫东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黄厚明教授以及人文社科部、研究生部、本科生部、艺术学系、建工学院的支持,希望这个活动以后每年都能办下去,因为文化本来就是代代相传的结果,是祖辈相传的结果。希望能够为浙大的教学和科研多做贡献,让未来的从校园里出去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等等诸学科的人才受到陶瓷文化的熏陶,希望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复兴和发展添砖加瓦。

 

观看陶瓷艺术的三种视角     林洁(艺术学博士)

       我刚才百度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这几个字,结果出来的网页上,有2014年在日本举行的现代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展,展出的是陶瓷和绘画作品;有2012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展,是瓷上绘画展,全部展品是陶瓷,那么,陶瓷绘画的概念到底什么?是陶瓷加绘画,还是瓷上绘画,是不是需要在理论上更加说明白。

       我比较关注嘉德拍卖,每次拍卖预展的场地很大,跟着工艺品的指示牌走,就能找到近现代陶瓷专场的场地。我觉得对好多人来说,陶瓷还是归类在工艺品的范畴。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比较多是希望陶瓷绘画能够成为绘画的一部分,像国画、漆画一样,同属绘画的子品种。但我觉得陶瓷可以从好多视角去看,第一,可以从工艺品的视角去看,这是绝大部分人依然采取的视角;第二,是我们今天在讨论让它成为绘画的一个品种的视角,第三,当代艺术的视角,陶瓷仅仅是媒材之一,在观念整合下,与其他材料手段相融合,作品可能是颠覆性的,和传统的陶瓷不一样。总之我觉得陶瓷艺术包括的含义很丰富,在理论和学术上进行研讨和交流非常有必要,希望能够持续深入下去。

 

陶艺教育在复旦大学受欢迎  包春雷(复旦大学副教授)

       在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院校,陶艺教育对于推动整个学校艺术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同学从小玩泥巴,自从有了学习压力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对艺术的认识慢慢就少了,在四年本科生教育中能够动手做陶艺作品,对他来说是实现一种梦想,所以陶艺课程在复旦大学是最受欢迎的课。整个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在我所在的艺术教育中心,我自己也喜欢陶艺教学,希望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后争取和浙江大学合作。

 

看好陶瓷艺术板块   黄厚明(学术主持,浙江大学艺术学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

       主持今天的研讨会,收获很大,话题很多,也很有启发性。我不是这个方面的专家,但是听了这个会以后,我非常看好陶瓷艺术这个板块。除了专家谈的很好的观点以外,我还有两点想补充:第一,中国艺术讲究天人合一,陶瓷绘画有可控性又有随机性,是理性和感性的有机统一,西方的说法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天人合一的典范;第二,在中国古代,陶瓷工匠们受文人画家的影响,是眼睛向上看的文化流向,但当下的情况恰恰相反,是文人画家主动进入陶瓷领域,这是现在陶瓷绘画领域里面很重要的趋向,因此我认为陶瓷绘画艺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今天的研讨会是实践和理论有机的结合,富有建设性成果。

 

展讯

时间:2015年1月5日—10日

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月牙楼二楼展览馆

学术主持:黄厚明

策展人:  胡小军、吴高岚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艺术学系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

承办单位:浙江大学建工学院美术与环境艺术研究室

浙江大学陶瓷与艺术研究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小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