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曾浩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7年

籍    贯:四川省

擅    长:油画

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

学    历:硕士

注册时间:2016-08-08

今日访问:550

总访问量:362118

个人简介

1967 生于四川泸州 1985 毕业于四川宜宾师范艺体校美术专业 1992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获学士学位 1996 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2-2007 任教于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 2000 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曾浩首页> 资讯>泡影——曾浩作品展

泡影——曾浩作品展

2016-08-09 10:31:32作者: 黄笃

出品人:谷燕

策展人:梁克刚

学术主持:高岭

学术顾问:黄笃

主办单位:元典美术馆

开幕式:2015年3月22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15年2月14日——3月24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广顺北大街利泽西园112号

 

曾浩:绘画不仅仅是形式

黄笃

 

与画家曾浩(大家常把他称为小曾浩)认识纯属偶然,2005年冬我全身投入写博士论文阶段,为了专心写作,我需找远离都市烦扰的安静环境,于是暂借画家朱金石位于来广营费家村的画室,恰好与曾浩画室相邻。当晚上写作较累的时候,我总会到他的画室聊天,或他到我这边聊天,多半是一边喝茶一边聊艺术。一往二来,彼此便熟悉起来。曾浩为人平和,谈话间总带有笑容。然而,他的画似乎与其性格相反,表现出很强的入世意识,即对现实的关注、批判与反讽。从个人创作线索看,作为一位画家,曾浩不仅重视绘画的表现形式,而且秉持非常独立的批判精神——充分表达个人的立场、观点、态度。这正是他的个人品格。

 


《泡影:人体》,2014,布面油画,90x70cm

 

曾浩的绘画充分表露了90年代社会文化经验,体现在图像与现实、观念与形式并重的表现方式。众所周知,自90年代至今,中国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裹挟着各种各样不正常的腐败现象,到处盛行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表象下隐含着精神虚空和一些溃败的伤口,以及肤浅的文化,如此日益庸俗的文化已渗透到平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之中,整个社会弥漫着肉欲、物欲的消费,全民几乎面临是精神信仰的缺失。面对如此的社会现实景观,曾浩以批判的眼光触及到这样的社会问题。如同社会学家敏感的目光,画家以其犀利的画笔揭示了图像背后隐藏的问题。所以,他以形象去表现去剖析其中的矛盾或冲突。当然,他摒弃简单而表面地模仿现实生活,而是展示图像表征下深层的政治与生活的关系,这实际上表明了他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揭开了已完全被浮华遮蔽了的真实世界的面目,找到了自己赖以言说的内容与形式。

 

《无题》,2014,综合材料

 

事实上,曾浩的绘画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图像与欲望的关系。如果说欲望就犹如是对物的一种动态形式,那么图像之于欲望则彰显的是一种形象的定格。这些定格的形象却展现出让人看到愉悦的东西,这种诱发人去看的动机无不包含了催化剂的意义。在这一点上,它因与对象相关联而得以使其自身呈现出现实化的特征。因此,曾浩作品所蕴涵的情欲、色欲、物欲的形象——从门神图像到泡泡图像及其他图像,都具有一定的隐喻和象征的特点。当然,任何艺术图像本身都是真实生活的映像,并折射或触摸到了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状况,诸如权力、物欲、消耗、浮华等等。曾浩的绘画并没有采用现实主义叙述方法,而是以隐喻的象征性语言释放了物象隐含的指涉信息——不稳定性、易碎、脆弱、膨胀、不安等。所以,这些图像呈现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日益精神信仰缺失的困惑与焦虑。

 


《父亲》,2014,布面油画,180x150cm

 

作为一位画家,除了对社会问题关注之外,曾浩在创作中特别追求在绘画形式与风格上的个性语言——融合了写实基础与波普语言,并揉合了现实暗喻与形而上批判。曾浩特意把艳丽的色彩处理成带有塑料般透亮感的绘画界面。他深知画家拥有个人风格与形式的重要性,即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表现形式。曾浩在其作品中找到了符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如以平涂方法表现出物象带有塑料质感的透明感,这种透明感的物象又显露其欲望与脆弱的文化表征,如此的形式贯穿于身体、肖像、建筑、日常生活等等。它们让人容易联想到对当下社会孕育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暗示与讽喻。无论如何,曾浩绘画的独特表现语言,既是心理层面的,也是感官层面的,还是社会性层面的。

 

《绝对偶像(5-3)》,2014,布面油画,180x150cm

 

众所周知,在当代文化多元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在总体上趋于淡化意识形态或弱化政治性的情况下,艺术家是不是还要坚守独立的批判精神,非常值得思考,曾浩的绘画显然是一个案例的确证。正如大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都有目共睹的那样,虽然艺术发展大有去意识形态或政治之势,但面对如今社会掺杂着凝滞腐败和道德危机,坚持鲜明的艺术批判性仍是其社会学的本质,这也正是他绘画的价值所在,因为在画家看来,绘画既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也表述了个人的社会立场和观点。因此,绘画图像对公众具有穿透性的感染功能,即艺术对社会现实进行的介入或干预,也就是对公众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提醒和感化的作用。

 

《泡泡鼓舞去奋斗!》,2014,布面油画,150x100cm

 

纵观曾浩不同时期的作品,他拥有自身明确的绘画语言,即以风格和形式建立的绘画逻辑,建构了个人独特的表现方式。当然,绘画的语言必需通过理性的判断、分析和再现来把握视觉结构,事件与形象的结合和表现,依赖于挪用、组合、拼贴、过滤、想像来生成一种超真实的“真实”,从而打破了那种已知的经验系统,让绘画尽现其开放而自由的语言特征——把现实词汇转化成视觉化,而视觉化就具有想像的空间。他的作品经常出现那种带有塑料般透明易脆的形象,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隐喻”或“暗语”,具体说,就是一种表现的藉口和一种想像的出口。曾浩在其绘画中,并没有沿用传统的具象的叙述手法作画,相反,他以接近“平涂”的形式与“波普”的元素进行了重构,具体可在其近年创作的作品“活着”(2012)、“泡泡鼓舞去奋斗”(2014)和“泡影”(系列,2014)中得到充分体现。与之前画的央视大楼或与鸟巢相关的宏大形象不同,他摆脱了以往描绘物象略显拘谨的感觉,转而描绘自己熟悉的形象或日常事物,画面处理得异常松动而自由,并增强了个人的绘画性。事实上,曾浩作品的个性语言就在于他把绘画的秩序、图式及创新放在了一个整体性框架之中,以一种开放的视觉语言让观众从图像之外去辨识与思考。这正是让人喜欢他绘画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曾浩的绘画不仅仅是形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曾浩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