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性 别:男
出生年份:1966年
籍 贯:广 西
擅 长:当代水墨
职 称:职业艺术家
流 派:当代艺术
师 承:刘绍绘、王剑
任职机构:哈佛大学、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
头 衔:学者、副会长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6-11-28
今日访问:1288
总访问量:871742
错觉—韦申艺术展
1998年5月2日,正值每年艺术大展的集中亮相期,中国美术馆同时举办了3个国际性展览,一是冰岛国家美术馆藏画展、二是伊朗著名画家的细密画展,而唯一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就是“错觉--韦申艺术展”。3个画展同时开幕,参观观众络绎不绝,互相川流,共同欣赏3个国家3个画种不同风格的画展。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错觉---韦申艺术展”共展出艺术家从1994年到1997年创作的58幅抽象水墨画,以颇具创意地红绸布装裱出一幅幅巨大、椭圆型的纯黑白画面,视觉对比强烈,形成冲击震撼观众心灵的效果。著名老画家丁井文、中国美术馆美术评论家刘羲林、著名画家李可染之子李小可、美术馆著名画家赵俊生、著名画家王挥春和中国驻瑞士大使夫妇等参观了画展并充分肯定了这一试验的极大创新。前来参加另外两个画展的冰岛和伊朗驻华官员们也被吸引参观了韦申艺术展,并给予高度赞扬,3个国家的文化展览共同奏响了华彩乐章。
艺术来自于作者心灵的历练。艺术家韦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1995到1997年,由于许多的经历和感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对扩大水墨的性能进行了试验探索。以巨大的椭圆形作为为符号,诠释工业对人和环境的污染,互联网进入人的思维等。描绘生命及思想的形成、发展到消失的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图解,所以起名叫错觉”。
错觉是心理学上的概念,"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错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扭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扭曲为与实际事物完全不相符的事物"。作者认为:“我们看到的事物并非都是真实的,现实与虚幻只是我们世界观认知的不同,实非实,虚非虚。例如今天的互联网,曾经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过了十年二十年它就能在现实世界中变为真实的存在。错觉在艺术家眼中是最真实的,描绘它就是表达作者纯真的感情,比真实更真”。
“椭圆这个表征性符号内涵丰富,它既是开始又象征结束。总之一切现象都会消失,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看到、听到或许都是错误的感觉。这些实验性的作品一经中国美术馆展出,反响非常强烈。展览期间部分作品被美国某石油公司总裁Bill Wingel等收藏”。(摘自作者创作札记-“90年代的集体回忆”,1998年5月18日)
1998年,作为青年艺术家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办画展自然很兴奋
美术院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展览
艺术大师李可染之子、著名画家李小可非常认真地观看画展
韦申与中国美术馆著名画家赵俊生(中)和好友开心合影
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丁井文校长(中)称赞展览办得好
老艺术家王珲春称赞水墨实验得很好
与中国驻外的大使夫妇一起留念
另一个展览的伊朗艺术大师参观画展并诚邀到伊朗办展
1998年中国美术馆门前的展览牌,哥是小鲜肉一枚哦
与加拿大的朋友
画展一角
现场观众
当年长发飘飘的艺术家韦申
后记:错觉对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多年来我们崇尚写实主义而忽视了,只有大艺术家吴冠中先生一直在呼吁“错觉是绘画之母”。
吴老曾言:“画家写生时的激情往往由错觉引发,同时,也由于敏感与激情才引发错觉。并非人人都放任错觉,有人所见,一是一,十是十。同照相机镜头反映的真实感很接近,而与艺术的升华无缘。从艺六十余年,写生六十余年,我深深感到“错觉”是绘画之母,“错觉”唤醒了作者的情窦,透露了作者品位的倾向及其素质,儿童画的动人之处正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天真的直觉感知。直觉包含了错觉。所谓视而不见,因一味着眼于自己偏爱的形象,陶醉了,便不及其余。“情人眼里出西施”“六宫粉黛无颜色”,别人看来是带偏见,但艺术中的偏见与偏爱,却是创作的酒曲。陈老莲的人物倔傲、周的侍女丰满、杰克梅蒂骨瘦如柴的结构、莫迪里阿尼倾斜脖子的惑人韵致……统统都是作者的自我感受,源于直觉中的错觉”。(摘自吴冠中《我负丹青一吴冠中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第1版 (2004年1月1日))
“正如个人感受与风格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大眼睛、黑辫子、苍松与小鸟,这些具特色的对象在儿童的心目中形象分外鲜明,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因此也可说是"错觉"。但它却经常被某些拿着所谓客观真实棍棒的美术教师打击、扼杀”。(载自:“绘画的形式美(六选二)吴冠中出版《中国书画》2005/9)。
在创作实践中吴先生感悟到艺术与科学的邂逅。为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他曾在清华大学主办的艺术与科学研讨会上谈到自己的一次创作经历,他想通过写“曲”字来展示“曲之美”,表现字义与字形间的亲密关系,可是写了许多都不够“曲味儿”,后来,他在“曲”字中间多加了一横,凭空添了一条腰带,曲之意味反而油然而生。他将这个自造的字挂在墙上,来客进门无不念曲,竟没人发现是错字。他说:错觉是艺术之母!这个说法应该由科学的分析来得到承认“。(载自吴冠中和李政道“白首起舞”(2006年11月))
青年艺术家韦申请教吴冠中大师
韦申的“橢园”系列部分作品解读
抽象艺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觉方式,抽象是宇宙的空间概念,永恒是宇宙的时间概念。抽象与永恒,共同构成宇宙时空的本质。如人生命中的血液、细胞、基因,指纹是抽象的,物质世界里的粒子、质子、中子、夸克,都是抽象的。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人类可以通过抽象阅读来感觉事物。抽象艺术是通过图式高度概括事物特征,精炼地传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韦申作品《椭圆系到之智者》1997年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冲破十字》1995年已被友人收藏
一九九五年,“圆明园”艺术家们都在找自己创作的图腾,有人找到光头图标,有人找到大笑模式,有人画白菜萝卜“艳俗”式样等等。韦申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圆”,准确地说是“椭圆”的图式。并通过橢园符号来展现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反思。韦申通椭园的图式创作出系列作品,后来起名叫“错觉”。
韦申说:“圆代表一切,既是零蛋、也是人的脑袋;它表达结束,也是开始,包罗万象,寓意无穷”。在《椭圆系列之冲破十字》的创作灵感时,韦申说:“十字架是神的化身,是信仰与权力的象征,它的强大力量让所有的人类屈服于其权威性。然而也是一种局限,它把人类的生活、思想、灵魂禁锢于符号之中,冲破十字就是要冲破这种禁锢,让我们人类思想得到解放”。这幅作品充分表达了当时中国青年勇于突破现实中种种枷锁,追求创作自由的愿望。
韦申作品《图腾的忏悔》1995年
整个九十年代初期艺术家追求创作自由是不容易的,且不说从政策层面上的约束,从生活方式上也非常难以得到认同,首先全民认准的固定工作才是正道,画画是不务正业的行为;其次生活没有固定收益,生活没有保障,创作的延续性非常艰辛;第三理解从事系先锋艺术的人非常之少。圆明园艺术青年打破种种的制约,放弃就业机会、放弃各种待遇,甘愿成为社会中最低层的人群,体验社会中种种艰难,勇于冲破种种束缚追求创作自由,这是“圆明园“艺术家的精神!在《图腾的忏悔》中,作者表达了追求自由创作、打破保守思想的愿望。
韦申作品《美丽的鲜花》1995年
作品看似一朵盛放的鲜花,其实是投掷石块到泥潭中的视觉效果。作者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要有坚韧的承受能力。社会上种种不公平或伤害的现象比比皆是,追求自由的理想与现实就象是剑与盾的关系,有时候心灵的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是磨练人的意志”。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后工业的伤痕》1995年
整体九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发展繁荣的时代,从沿海到内陆,每个城市的围边全是大大小小的工厂。北京有许多大小工厂和居民的杂院,每个工厂和院落都建有大小不等的烟囱,高高矮矮坐落有序,以及无数的电杆电线橫竖交错,挺像一幅美丽的版画。可是冬天一来,他们都会冒出缕缕青烟,城市一片烟雾腾腾。马路上汽车越来越多,好像到处看到齿轮传动,生活好象在齿轮转轴挤压出来的紧张感、恐惧感。韦申说:“农业社会虽然落后,但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画面。工业社会给人一种飞快成长的速度,但这种忙碌与喧嚣的生活会对人的身体会带来伤痛。这种天天与冰冷的机器打交道将会改变人的情感,人与人之间将会变得越来越冷漠无情”。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网络启示录》1995年
九十年代初刚到北京创业时,艰辛程度无法让人想象,许多人带着满心的斗志来了,过了不久又带着伤感离开,北京成为了候鸟林,大家飞来飞去,留下的一些孤独的陌生人。这种孤寂的心情现在很难理解,因为要打一次电话真不容易,只有小卖部的窗台上有电话机,每次打电话要排队,而且能打长途电话的又少又贵,寒冷的冬天更是让人冻得直打哆嗦。后来有了BP机,开始是数字机,只能显示对方的电话号码,还得跑到有电话的小卖部回复,对方等待着。后来发明了汉显,能显示几行汉字,虽然上千人民币的价格,可是方便了许多。拿上万元的“大哥大”是富豪人士,他们手持“大哥大”在街上走来走去,以此显示身份,令人羡慕不已。后来发明了电脑,网络发达了,这张作品预示了新时代生活将要来临。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闪耀的五角星》1996年
每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对《闪闪红星》这部电影是有特殊情结的,这是抹不去的记忆。小时候都有拿着红色纸剪成五角星贴在帽子上的典故,这些人对五角星的崇拜与向往有着特殊的感情。五角星是一种力量,带上它是一种荣耀。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乌托邦的眼泪》1996年
圆明园的生活是幸福与痛苦的搏弈。幸福的是可以自由创作艺术,痛苦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种追求梦想的方式变成了“乌托邦”式的精神状态。这幅作品表现的青年人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迷茫与困惑的纠结、浪漫与伤感的情绪。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智慧隧道》1996年
八、九十年代整个社会都崇拜科学研究,记得小时候老师天天教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名言,后来学习解剖时了解到大脑结构的“沟回”现象,再后来宣传“爱因斯坦”的大脑被切片博物馆收藏研究等等。原来人的聪明程度与大脑构造分不开,沟回越多的大脑越聪明,难道智慧来自于管道中的大脑?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人类历史》1995年
什么是人类历史?翻开书藉中的记录就会发现,历史是人类进步与伤痛并齐的痕迹,幸福与悲伤、快乐与痛苦、生与死反复交替的过程。这幅画意在感悟人生沧桑,感悟历史的真相。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基因组合》1996年
远古中国宗教哲学理解人的生命是气体,人是一团气体,气走人散。又说生命是水做的,因为人体内部百分之八十是水份。后来医学上发现了细胞,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这是科学的进步,也是人类的进步,然而生命真的是由细胞组成的吗?
韦申作品《椭圆系列之活在云里》1997年
社会开放了,以前种种的言论如“社会主义欣欣向荣”、“资本主义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逐渐清晰明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信息逐渐多样化,一下子充满我们的大脑,真真假假让人好象活在云里雾里。
1998韦申(右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留影
读这些作品,深刻感受到了“十字的力量”、“智者的灵性”、“网络思维”等的颠覆性预言、“城市中的云”无疑是最早的关于雾霾的传奇预告,“后工业时代”洞见了烦恼、暴力冲突、情感忧郁和悲哀的伤痕等种种充斥于人类活动的心理现象。时至今日在很多新媒体艺术家的作品中还常见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影响力,他们反复表现一种图式或一种动作直到最后消失。
纵观这一系列作品,看出作者描繪了一個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一幅幅表現人生中的不同階段,表現不同的生活與不同的思考,從圖式解構開始,漸漸清晰再到模糊,最後圖像消失了,只剩下一個圓形的符號。
韦申这一时期的作品验证性的诠释了佛家常说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最后四大皆空的哲学道理。画面中既有自然的力量变化,也有人性的动态变迁。它们是中国九十年代初的水墨实验的珍贵历史记录,是青年艺术家的转型力作,历经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所检验出的独一无二和前瞻性,使其具备高度的收藏价值。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下一篇:东方天堂一一韦申艺术展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