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韦申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6年

籍    贯:广 西

擅    长:当代水墨

职    称:职业艺术家

流    派:当代艺术

师    承:刘绍绘、王剑

任职机构:哈佛大学、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

头    衔:学者、副会长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6-11-28

今日访问:804

总访问量:585938

个人简介

韦申,1966年生于广西天峨县,1991毕业于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家,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中国文物学会书画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政协书画 ...详细

参展经历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韦申首页> 资讯>韦申超梦想主义绘画的动力性分析

韦申超梦想主义绘画的动力性分析

2017-02-17 15:33:17来源: 人民网作者: 马艳桃

韦申超梦想主义绘画的动力性分析

 ——论中国人的梦

  解读艺术家韦申的超梦想主义绘画,先要理解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理念。多年来,他一直认为,中国当代艺术“ 应该是注重中国精神的,应该注重东方文化的价值观”。他说:“ 现在的艺术作品模仿性的比较多,就是没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提倡当代艺术的中国精神,尤其是东方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价值观。这个很重要。不然我们永远在跟国际上的风。 ” 何谓中国精神?近年来党中央在繁荣文化艺术的纲领性文件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精神的时代内涵。多年来的预见与大时代的精神不谋而合, 深刻验证了韦申对艺术创作的洞察力和前瞻性。

艺术家韦申讲“中国当代艺术应注重中国精神”等创作情况

  选择梦,既是理想的代名词,也是幻想、妄想的替身。 韦申的创作“ 梦境系列” ( 2012-2015),常常描画一个小和尚走来走去,如“ 圣诞树” 小和尚关在鸟笼念经、 “ 许愿树” 三个小和尚在长满钟表的树下坐禅、 “ 佛语林中” 穿红衣的小和尚轻盈走在长满佛手的森林和山岗、 “ 没有终点的路” 三个小和尚来回走在悬崖峭壁上、“ 如来如去” 小和尚正面走来,背着面走去。他在其创作手记中写出了内心的感悟: “ 梦中佛性,做人不一定信佛,但求有佛性。佛性,即‘ 自觉’ 和‘ 觉他’ 的德行。修佛求悟道, 习画讲悟性,悟得多少画出多少” 。简洁的语境投射出艺术家的心境。回顾他1993年带着艺术梦想来到圆明园画家村,在古老的精神文明中坚韧的寻找,却在精神的废墟收获到原初的苦涩;继而2000年他背着他的画和梦想走出国门,在瑞典、荷兰和美国展示他用心血描绘出来的梦境,却意外收获最热烈的喝彩;随后多年他旅居波士顿,在哈佛大学讲台上继续描绘他的梦,他的人生和艺术。没有觉悟的修行,没有向善的恬淡,都难以在近三十年的艺术坚持中获得修通的真实体验。

  梦是记忆的纵向累积,呈现时间效应梦境一直是足够挑战性的话题,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然而仿若神的隐喻, 韦申创作“ 梦境系列” 的切入点高度整合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焦点-记忆和佛学对时空的诠释。他认为: “ 梦境是人类的记忆。

2015年5月30日韦申在北京国际艺苑举办个人画展

  有些梦境是现世的生活感受,有些梦境则是前世的记忆,收集梦境就是记忆整合” 。韦申的梦千姿百态,有些与现实似曾相识,有些却好像人世间从不曾存在。他认为梦是整个人类历史纵向的记忆,人的体验并非个体独有,几百年前发生的事情在人体细胞中存留了印迹,通过遗传保留在后代的记忆中,前世的记忆虽然直接接触不到,但它们可以在后代的梦境中出现,这种累积效应浓缩了人类世代的精神财富。

展览作品现场

 

梦是最好的时空表演家

  梦的离奇常体现在飞快的速度和空间的转换上。一会儿在这个地方出现,一会儿又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出现,往往一个梦里不知不觉来回穿越于几个场景中,速度之快好象转身就是千里之外。作品《时空隧道》 就表现了这种感觉。 苍茫宇宙中各种管道纵横交织,从这头爬进可以通往不同的世界,各行其道;真实人生的命运、个体的成长历程、办事的方式等都是条条相同,通向此岸彼岸,天道无 ,正如老子所悟的: “ 道可道非常道” 。梦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特性使它成为最好的探究潜意识的场所。彼岸有人,此岸亦有人,人类不是孤独的智能生物,通道的另一端是外星人,他们可以通过时光隧道来到地球,地球人可以通过时空隧道进入外太空。

  梦折射了现实边界

  古人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境是人心对待现实的感受。人生如梦,打开梦境就演绎了人生,描绘梦境就再现了人生。韦申的梦找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他在梦中挣扎、在梦中绝望,在梦里呐喊,虽然现实中的人听不到梦的声音,然而我们可以借助艺术再现梦的魅力。作品《水中的马》,作者不画奔腾的八骏马,不画奋勇前进的马群,而是画五匹在水中挣扎的野马,它们的绝望让人痉挛、令人窒息。作品《抱着石头走世界》,画面里人物抱着一块巨石走在地球上,周围尽是拉直长发飞翔的妖女。这是他活在梦中的真实,是人生的写照。如今社会充斥不公平的竞争, 压力何尝不象抱着巨石行走的感受,到处是陷阱,满嘴是谎言,比虚拟更虚拟,比真实更真实。好比年轻人喜欢虚拟网络,由梦境投射出比现实生活更多的真实,自在和自由,恰恰是对真实世界的普世性解读。

  梦呈现出自我的边界社会高度发达,人际关系复杂多变,人为的陷阱也就越来越多,好像地上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掉落坑底。这是个“ 坑爹又坑娃” 的时代,人要好好活下去并不容易,给自己增加层层的防护罩成为必要的防御方式,如同蜂巢,个体只能生活在自己的方格子里,努力伪装坚强,呈现自我的边界, 让外人不得有半点机会入侵。作品《蜂巢》 呈现出强迫性的视觉效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类的心理防御。

  梦的本我投射-贫困隐喻过度的渴求,忽视意味着被否认的攻击性。作品《 饥饿的行者》 ,描绘三位骨瘦如柴端着饭碗的行者,来回走在一只巨型大碗的边缘,旨在提醒“ 贫困永驻” 。贫困是人类永远的命题,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几十万年, 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文明怎样进步,科技怎样发达,社会怎样先进,自始至终有人在讨吃,人类始终在解决温饱问题。无论在美丽的巴黎还是繁华的纽约都看到乞讨者的影子,人类永远摆脱不了贫穷的折磨。

作品《房中的圣象》 , 艺术家画了红色辉煌的大厅中站立了一头高傲的大象。这幅作品中精心设计了心理学的问题,即忽视与惰性在人的本性显露。生活中我们常常追求利益至上而忽略它的负面效应,如饮食方面我们大鱼大肉,最后却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工作上我们挑选自己任性欢喜的事情,却忽略了其它方面,使得它们越来越棘手,最终无法解决;个人如此社会亦如此,比如环境污染、雾霾,这些都是以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环境养护所造就的局面。就象在房间内养一头宠物象,越长越大,最后走不出房门。 艺术家认为: “ 社会如果病了,黑暗就无处不在;人如果病了,邪恶力量自然膨胀。 这些孽缘主要来源于贪念与惰性, 贪念的产生使宿主生病,懒惰时刻阻碍我们的进步,我们只有面对它、正视它,解决它,心灵才会释放出正能量” 。 这是韦申梦境中的哲理。

  梦的现实解离感-自我的投射

  梦是镜子,是现实的投射。 艺术投射了作者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内化的自我。每幅作品都是现实中的一面镜子。作品《梦中的白马王子》,描绘了一位酒后熟睡的女子,酒红色窗帘外四匹野马虎视眈眈。像在暗示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它的周围总是聚集强大的邪恶,事情皆是光明与黑暗,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搏弈,在今天重利的时代尤其突出。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赖各种资源而生存。住宅需要钢筋水泥,出行需要坐车、生活离不开电器与网络,这些都在耗尽大量的资源,假如有一天全球都停电了,人们会怎样?作品《开采》,艺术家画一座孤岛上工人们开采矿产的情景,他们手中拿起工具露出幸福的笑容,好像说今天挖到金矿了,大家都开心,然而他们也象地鼠一样活在洞里,他们的行为使一座孤岛千疮百孔,同样也暗喻了地球的未来。矿产资源是地球本身固藏的,科学家只是发现、发掘与利用,我们从来无法发明不依赖地球的新能源,地球上该用和不该用、能用与不能用的东西我们都用了,有一天地球千疮百孔了,资源孤绝,人类该怎么办。作者通过梦境解读似真非真的现实,不合逻辑的画面让人觉得怪异荒诞,明明活在其中却感觉置身事外。

  现实解离感既是自我心理防御的过程,也是心理冲突的结果,作者以性的暗喻和渴求的明喻把梦的真实感和现实的抽离感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从客体关系的角度看,韦申的梦境又不仅仅是现实的解离,更是一部网络化生存的现代启示录。

  梦的心理退行-回到最初“ 温暖的子宫”

  我们常常做离奇古怪的梦,梦醒时分总显得格外困惑和迷茫, 总认为梦境在暗示着什么,思索着没有终了的答案。作品《没有终点的路》,作者描绘三个小和尚来回踯躅在悬崖绝壁,从近处走去,从远处走来, 显得格外从容,这其实是作者经历的心态写照。因为作者小时候常在大山森林里找食物,大雾弥漫,走着走着始终回到起点,常常迷路。迷路与转向是常有的事,就像走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这就是人生的过程,也是做事的过程,人生在开始与结束的交替中反复运行。事亦如此,这件事做完了,并非意味着事情的结束,只是新事情的开始。悬崖虽然惊悚,但一切皆有定数,一切皆在轮回之中。迷茫和熟悉的乡间道路所引发的童年体验,就是短暂的心理退行。借由梦的徘徊,迷失的心再一次可以回到最初的温暖状态。

  梦里的情绪表达和宣泄

  我们常在梦中抽泣、在梦中呐喊,通过梦境表达被压抑的情绪体验,这是释放心灵的自主调节方式。作品《人与鱼的对白》,一个赤裸男子站在水中,双手猛抓一条鲤鱼,目视着对方,似乎在拷问什么,这时鱼的嘴中吐出了一条小鲤鱼。梦里收获的惊奇( surprise)就像心理分析收获的礼物( gift),毫无道理却印象深刻,喜悦和刺激的情绪是双重的真实。就好比梦里的快乐更加快乐,梦里的恐惧更加恐惧,梦里的忧伤也更加忧伤,借助脱抑制的扩大化的真实体验,梦境完成了情绪的释放。

  梦里的分离-时间是焦虑的代名词

  梦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梦里不存在白天或晚上,更没有几点钟几分钟,只有要到某个地方去完成某件事,而自己又处在很远的地方,需要想尽办法赶路时的紧张感加以佐证。梦中熟悉的分离焦虑的味道,恰恰是对时间的最好证明。正如韦申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钟表的元素,有时挂在路上、有象路灯一般立在山上、有时象大园盘一样摆在地上,有的是燃烧的时间,有时是作者睡在钟表上,表达了艺术家对时间的敏感,对时光流失的感叹, 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早在1993年作者的《梦游欲望之东海》 诗篇中,分离焦虑的时光体验已经跃然纸上:

  “ 东海之上,我睡在时间梦里,听大海的狂欢,听大海歌唱,波涛汹涌 奔流不息。东海之中,我沉睡在时间梦里,看到了海市蜃楼,见到了欲望都市,总是飘浮不定,虚无缥缈。东海之滨,我们活在梦里,感受到欲海难填,也感受到精卫填海的悲伤,美丽梦境,千年万载,苦难幸福,苦等轮回” 。

  在作品《 许愿树》 中,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渴求,他描绘一颗长满钟表的树,树下坐着三位祈祷的小和尚,祷告时间永驻,祈求时间停留。 时光和焦虑演变为小和尚头顶的蝴蝶,翩然欲飞、凝神寂静的刹那成为永恒。

梦呈现的情感隔离

  梦中人的情感是丰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他可以对任何人产生爱慕与依恋、或者产生怨恨。如果现实中情感被隔离,那么梦里也同样迷失方向。作品《圣诞树》,我们看到一群情感隔离的儿童,他们被装在一个个小笼子里,表情迟滞呆板,在皓洁的月光下格外忧郁与木讷,这也是对高度文明的社会中儿童的真实写照。

  作者说: “ 小时候在农村,孩子都是在山水间、树林里自由生长,学校也没有围墙,也没有安全隐患。然而生活富裕的今天、交通发达的城市,儿童的成长却成为难题。家长们过分担心着儿童的成长,不许干这干那,不许与陌生人交流,不许马路边玩耍,给他们布置这样那样的任务,令小孩子失去了自由,好像活在鸟笼子里” 。

  梦对嫉羡和贪婪的表达

  梦中一切皆有可能,行动可以自由,欲望可以膨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飞就可以自由飞翔,飞过长江跨过黄河都不在话下, 这种自由的梦想是人类欲求的终极表现。 正如韦申在作品《猪飞起来》 中写过: “ 画画虽是变形夸张的艺术,但让人感觉真实,艺术贵在求真。然而在近似虚拟的世界里,真实的东西反而变得虚伪,虚伪的却变成了真实。追求利益的今天,传统的养猪模式早已被淘汰出局,街上已经看不到猪散步的景象。据说如今养猪方法已经科学化、 专业化,它们专吃营养餐,专有催肥素,瘦猪精,三个月长二百多斤已是市场化的常态。猪被吹长了起来,就象气球一样腾空而起。与之相类的,房地产、股市、国民心态何尝不是疯狂暴长;随着股民疯狂的呐喊:长、 长、 长,猪都能飞起来了。看着猪幽雅飞行,好像我们也活在云里,活在天上” 。

  羡慕和嫉妒是孪生姐妹,从根源上侵蚀爱的情感和感恩,它是破坏性冲动的口欲期和肛欲期的表达,它可以内化为内心的贪婪。

  梦呈现的亲密关系

  梦里人与人的关系是自由的,情感的交流单纯美好。梦里可以自由恋爱,不仅现实中的恋人在梦里更加亲密,相恋相依更加热烈,甚至不熟悉的陌生人也能成为恋爱的对象。尤其是春梦,每当春天来临时许多妙龄的少男少女都会在梦里想入非非。人如此, 动物又何尝不是。 作品《天鹅之恋》 描绘了动物的万年恋情。作者描述到:“ 从前天鹅与青蛙是一对仙境恋人,仙女下凡到人间,与化身农村青年的王子在湖畔相遇并相爱,他们不仅违反了天规私下幽会,该男子还不守诺言告诉了猎人, 猎人射伤了少女, 为此他们都受到惩罚,变成了天鹅与青蛙,从此不再相认。或许它们真的思念对方,所以还能听到青蛙在湖边绝唱,以及天鹅在高空的呻吟” 。 童话下的爱情,就像梦里的亲密关系,往往发生在不可能的两者之间,醒来的惆怅更加深了对梦中亲密的回味。依恋的产生不在于具体的哪个对象,而在于理想化的内摄,是梦把这一过程演绎的更为真实。

 

梦的超我功能

  《如来如去》 的创作杂记中, 韦申写到: “ 此画在2014年12月31日完工,巧值14年过去,明天是15年走来。本意是描绘一个人经过多道门坎,从另外一个世界中走来,又从另类世界中走去。他很虔诚、很快乐,同时他很虚无、也很忧伤。他来来去去,走来走去;他有来有去,如来如去;或许他不来不去,空来空去…总之一切都是双重世界” 。 艺术家继续写到: “ 人类的困惑莫过于‘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这个古老话题,自古以来哲学家不停地问,艺术家也在好奇。记得高更曾以此为题画过一幅画,其实这是个玄学问题,谁也回答不了。而我想诠释这个玄妙,就描绘了一个小僧侣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来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作者朴素的哲学观,也是佛教的教义之一。 韦申多年对佛教的虔诚, 让他悟出一缕佛性。他在《 觉知画画》一文中写到: “ 通过修心渐渐明白,画画乃悟道也。画出道理,画通人性,真实朴实,无意雕琢,自然而然,不拘一格。悟得多少,画出多少,就像走路一样,每一步都留下自己的印迹” 。

作品《佛语林中》 ,韦申呈现了他的创作源泉。小时候艺术家生活在乡下,是那种原始森林的南方山区,漫山的高高油松和清澈见底的清泉,小孩子会象猿猴一样来回穿梭于树林之间,追逐野兔及松鼠。在作品中他描绘一位小僧侣穿行于树林中,树的枝干长满了佛手。他说: “ 松树挺拔高大,象征一个人的成长,树林则隐寓一个社会的成长,一个世界的成长。在这成长中总会遇到各种磨难。手语是启示,暗示在成长过程中解除各种业障,有驱除魔障、如愿以偿、保佑成长求平安等寓意。画面中三盏红色的灯笼挂在手上、树枝上,代表前进的光明,照亮前方的道路, 顺着灯的启示‘ 我’ 能走到彼岸” 。成长是个体“ 超我” 的价值体现,代表个体成为社会化的“ 我” ,成为更好的“ 我” 。

  梦的多重人格写照

  人能活在梦里是幸福的。然而梦与现实有时相反,通过梦对潜意识的呈现,可以造就一个完全不同的‘ 我’ 。现实中胆小如鼠,梦里可以成为英雄, 这是普遍存在的“ 分裂/多重” 人格。所以说梦境是人生的另一部分,现实与梦境结合才是完美的人生,才是人的完整思维过程。作品《 骑鱼行动》窥探到了这种梦想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差异,梦的围墙里骑鱼暗示了对真实世界的掌控, 层层叠叠的心理需求强大到反复重复。虽然没有现实的出口,它又何尝不是思维完整性的一部分。梦想、潜藏的愿望和动机,伴随多重人格特征充斥个体的生命,这是人的多面性,只是个体不易觉察。

  人由无数个‘ 我’ 构成,有妄我、痴我、 贪我,有快乐的我、坚强的我、善良的我与忧伤的我、无情的我等多重人格。国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而洋人讲原罪, 这也是多“ 我” 的具体表现,只有谁控制了谁,没有谁消灭了谁,如果消灭了对方,另一方也就被消灭了,天道两极循环。有时我善良、有时我做亏心事。故此,修心养性,扬善抑恶,消弱黑暗的一面,宏扬正能量,其余的方式诸如法律、道德及教育都是惩罚及引导的补助作用。如果邪恶横行霸道时,这些补助很难发挥其良好的功能,没有信仰才是面临恐怖的群体社会。

  修心养性,多“ 我” 融为一体,达到无我的状态。

  结语

  艺术家韦申的“梦境系列” , 是中国的梦,东方的梦,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他的创作, 以极大的勇气和耐力,极富创新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解读了哲学、心理学、美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思考的恒久课题:人与梦,谁是谁?他的创新在于,对梦的时空特性、心理特性、哲学特性做了迄今为止最艺术的整合性解读,深刻预见了当代中国的人文前景,并开创性的对当代国民的群体特征做出最具惊艳的深度觉察。做为九十年代出道的元老级圆明园画家,韦申的艺术无论在创新性、表现性、前瞻性和恒久性方面已经显示出超越时代的无与伦比的特征,仰望星空和俯视内心同样魅惑众生。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中,韦申的宗师般的领悟力和持久的创造力使他的艺术逐渐走向 ICON 的神级殿堂。(马燕桃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

(韦申作品《炼狱》2015)

 

(韦申作品《对话》2008)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韦申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