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戴鹰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擅  长:国画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流  派:原创,从传统出发,链接当下的当代水墨

任职机构:戴鹰工作室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分会会员,职业艺术家

学  历:本科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戴鹰首页> 资讯>学艺四十年感想

学艺四十年感想

2022-01-05 16:37:10来源: 戴鹰微信公众号作者: 戴鹰

 

   1988年,西师美术系毕业个展。我自己作序,大意是:我执着地追求,拼命地画,因知古人有废画三千之说,故而大着胆子,画失败也就罢了。符易本先生题字激励后生晚辈, “勿唯博大,还求精微”。

    时光荏苒,我未曾忘记求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或犹疑、或大胆,奔着这三千,画开去。十日画一石,五日画一水,是量的开始和过程;从中追其所见的自然物象是内心观照,见山似山又非山。几十个春秋更替,今天仍还是见山似山,而又非山,孜孜以求,期盼进入质变的法度空间,至臻随性随心的愿景。

    学艺至今四十年,从观念上,我以为,学习前人或者师承,主要是获取技术的支持,设色、构图、笔墨运用等技术,为自己的创作奠定下基础。而前人或师承所获取的经验和技术,用于反映他们眼中所看到的物象。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就能起到极好的作用、发挥出效果。创作时,力求表达的是画家自己看到的情景与物象,是他在对景创作中产生的自我需求和情感的主观表达。从前人或师承所获取的技术,是他们表达自我情感的需求,他们自己的方法,照搬的技术支持只是一个手段,或不适合于当下。技术的层面不同,起到的效果和作用不同,毕竟时过境迁,事易时移。

    要想在技术方法上创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面对四时不同的景象,每一种变化,都得在学习前人的经验之中,又同时必须摒弃掉。李可染先生说,学习传统,必须以最大力量打进去,又必须以最大的力量打出来。也就是必须要有极大的勇气去抛弃。其实,原来的经验与方法,早已根植于头脑中,在创作时,它们会本能地浮现出来。浮现出来的实质上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方法论,而不是原封不动地呈现过往的技术。

    我自己在面对四时不同景象,风、晴、雨、雪的变化,把这些景象收纳眼中时,就有一种幻化的景象浮现出来,驱使我产生去表现它们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外在物象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总有特异的一瞬,挥之不去,这可能是我创作冲动的原点。

    在看到的物象观照中,既成的技术手段已然不能贴切表达我的主观感受时,我就努力找到能充分表达自己内心观照的一些语汇方式。也就是说,从自身表达的需求,摸索出符合自己内心感受和需求的语汇方式,来表达当下的环境,用符合当下情景的语汇构成新的技术支持。

    实操中我的体会是,当下的环境、情境对创作的影响,在画者是一个发酵过程,也会影响到观者视觉作用下的形式。因此自我发酵后的感受如何表达,势必意味着更新的观念和技术支持手段。现实生活普通的原形、原点的冲击,会在自我发酵的过程中,通过新观念与新技术支持手段,累积,沉淀,反复发酵、提炼,进而产生一种质变。

    于我而言,水墨山水画最难做到是重构新的视觉图像,而构成期视觉图像的元素,又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山石,云雾、树法,水法,这些元素在传统的绘画历史中,已经被古人用尽。如果不能另辟蹊径,面对当下有很强表现力的其它画种时,就会受到强烈冲击,相形见绌。绘者一当不能突破自己,就会在自己已掌握的、毫无生气的技术层面苦苦支撑,不断重复已经烂熟的题材,回复一日地自我复制,最后画面油滑,失去盎然生气。

    画者自身的表达方式,需要一种新的语汇方式,这首先是一种观念的更新。面对自然物象,必须是自我发酵后的感受。自我发酵后的物象,有别于最初看到的物象原点。而针对原点的物象,我对表现方式和技术更新的方式,那就是拆构重组,将山石、云法、水法、树法,一一拆解,单纯出来,有意地回避已有的认知,逐一分解,用自己的方式展开,如单纯的山石,不加其它的元素,重构起来,还能成其为一山水吗?

    在这种探索中,往往涉及到水墨和山水绘画中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我个人认为是形式决定内容,拆解后的山水元素,已经不包括任何传统的内容,而重构的元素,单纯重构,又重新赋予它新的内容,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这时,作者的头脑中原来的修养、修为会自动地修复其新形式下的内容。如果是先设定好了内容,而又为内容来设定形式,二者是无法统一的。即使勉强统一起来,那就是原来的技术又跳出来了。无论是多么有冲动的原点,就又变成了旧瓶装新酒,毫无新意。

    在漫长的对水墨解构、重构的摸索中,有个想法慢慢凸显: 如果学艺四十年的心得,点滴记录下来,于我是乐事一桩;于观众读者,若能给现代都市生活中不堪焦虑和压力重负的心灵,带去水墨艺术的滋养、疗愈,也算得些许功德吧?

    这便是对我四十周年艺术生涯,最美好的回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上一篇:见路不走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戴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