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胡擎元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46年

籍    贯:广 西

擅    长:雕塑

职    称: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师    承:李骆公

任职机构:清华大学;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营造法理研究所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

学    历:其他

个人简介

胡擎元,艺名:敬元。篆刻家,雕塑家,环境艺术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等。历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等等院校授课讲学 ...详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胡擎元首页> 资讯>胡擎元数十载寂寞金石梦(图)

胡擎元数十载寂寞金石梦(图)

2017-05-06 23:51:10来源: 深圳新闻网-晶报作者: 深圳新闻网-晶报

已定居深圳20年的胡擎元,多年来辗转于上海、北京、桂林、广州、深圳等地,探索着为金石艺术开辟一条新路。他的篆刻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好邻邦,成为了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搭建友谊桥梁的载体。

  当胡擎元回忆起当年的历程时,他却认为那些都是平淡无奇的往事,他说,“我可没有你们记者想要的那些曲折故事啊,篆刻是寂寞的艺术,选择了篆刻,其实就是选择了寂寞的人生之旅。”但那些陈年琐事,却拓印出那个一生都在为中国篆刻传承发展探索者的印痕。



  入队申请里的篆书

  胡擎元1946年出生在广西柳州市的一个教师家庭,而他对篆刻的喜爱则缘自一位小学老师。“当时我们每周都有一节手工劳动课,由于没有什么条件,手工课的老师就教我们在青砖上刻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对刻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顽皮的胡擎元也将手工课学到的“皮毛”延伸出来,自己的橡皮则成为他发挥篆刻特长的试验田,一来二去,胡擎元会刻字的名声在同学中流传开来,很多“慕名而来”的同学纷纷拿出自己的橡皮请他刻一个印章。

  对于儿时的许多事情,胡擎元现在已经有些记不清了,但前几年母亲在老家收拾以前的杂物时,无意间找到了他小学时的少先队申请表,胡擎元笑呵呵地说:“那张申请表可能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在表格中父亲的名字我是用篆书写的,直到这时我才回想起来,那天填表时,我正好看见父亲的印章在桌上,于是就照猫画虎地把它描了下来。”而这张申请表也成为了胡擎元关于篆刻最原始的纪念。

  16岁自荐出版篆刻

  尽管对篆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真正让胡擎元见识到这种艺术魅力则是在1959年。已经是初中生的他在阅览室翻看杂志时,偶然发现《人民画报》庆祝建国十周年的特刊。在这个特刊中,有几页是专门介绍名家篆刻的,标题则是由郭沫若题写的“篆刻艺术”四个大字。当看到这些篆刻作品,让胡擎元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中国篆刻原来是如此精致。没有篆刻老师的他,则把杂志上那些照片当成了他学习篆刻的最好的教科书。

  虽然对篆刻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但在柳州的胡擎元却找不到任何参考书,至于指导自己篆刻的老师,更是一种奢望,所有的一切他只能靠自学。胡擎元告诉记者,那时候只要看见印章他首先就要把其中的字记下来,如果刻章时遇到不会写的篆书,就干脆根据自己的“经验”造。尽管没有专业的培训,但胡擎元的篆刻却在柳州开始有了一点小名气,那时他才只有16岁。

  因为年轻气盛,胡擎元对自己的篆刻充满信心,于是他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每一句都刻成一个印章,并仔细地拓印好邮寄给人民出版社,要求出版自己的篆刻集。不久,胡擎元就收到了出版社编辑的一封信。当他满心欢喜地打开信一看,原来人家并不是同意出版,而是告诉他,这些花费了不少心思刻成的印章,大量的篆字都是错误的,同时还给他寄来了很多名家的篆刻拓片。胡擎元说,“虽然看完信后很惭愧,但我内心还是非常感激那位编辑,他对我的鼓励让我至今难忘。”

  师从篆刻家李骆公

  也许是一种巧合,“文革”期间著名篆刻家李骆公正好被下放到桂林,当时在柳州一家工厂做泥水匠的胡擎元,得知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1972年,他听说在南宁要举办一个全国美术展览,许多在桂林下放的老艺术家都会去参加。通过多方打听,胡擎元终于在桂林找到了这位篆刻家,从那以后胡擎元就开始跟从李骆公十几年的学习。

  胡擎元告诉记者,李骆公老师早年留学日本,虽然作为齐白石的学生,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其充满个人风格的亦书亦画、追求墨趣的“草篆”探索和实践,更是让他驰誉书坛。同时,李骆公将西方绘画的语言运用到篆刻当中,使他成为中国篆刻界的一个另类传奇人物。

  作为一代著名篆刻家,李骆公并没有拒绝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对于胡擎元的创作他甚至从最基础开始讲起。说起当时师从李骆公的经历,胡擎元笑着说,当时他在柳州,李骆公在桂林,几乎隔上一两天就会给老师写封信,有时赶上周末,信还没有邮到,胡擎元已经风尘仆仆地来到老师的家中。至今他还保留着160多封李骆公的回信,他说,“这些信不仅有老师当时给我的艺术指导,更有他对篆刻的独特体会。”

  在李骆公的家中,胡擎元无意间发现老师有一本篆刻字典时,这让他如获至宝,因为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硬是把那本厚厚的篆刻字典给抄了下来。李骆公也被胡擎元的精神所感动,在那段艰苦的岁月,将自己对于篆刻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个年轻人,直到李骆公认为已经将自己的艺品和人品都传给了胡擎元,他才遵从师意再全力从李骆公的风格里走出来,自创一派金石艺术风格。

  画印相赠遇知音

  正因为胡擎元的篆刻特长,1975年,他被调往了柳州市工艺美术厂,而后又分配到了柳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当情报员。情报员的工作可以往全国各地跑,以收集工艺美术资料。胡擎元便利用这样的机会认识和拜访了李苦禅、李可染、陆俨少、林曦明等老艺术家,得到了众多老艺术家的指点。

  胡擎元记得有这么件事,1978年夏天,胡擎元偕赵丹去上海中国画院看画,正遇上老画家陆俨少、林曦明,相谈甚欢,他们于是开口向胡擎元索印。得到前辈画家的亲自指点,对一位年轻艺术家来说,这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于是,胡擎元一刀在手,如舟击浪,完成了印章。这也让站在一旁观看的老画家们对他表示赏识。作为回赠,林曦明为他挥笔画了一幅山水画。陆俨少则亲自带他去拜访刘海粟。刘海粟仔细看了胡擎元所治的印后,再看看眼前这位才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不由面露惊讶之色,听他一番印论,老人频频点头,告别时,老人取出自己“文革”后出版的第一幅国画作品《荷花》的印刷清样,题字相赠。

  而后,胡擎元为赵朴初治一方名章,离京后,中国佛教协会萧秘书长打电话追到深圳,告诉胡擎元说,赵朴初先生回来一见到印就问:“胡擎元是谁?这方印是我的所有印里最好的一方。”

  初中生当上大学教授

  看胡擎元的篆刻作品,不管是抒情,还是写意,总给人感觉有一种骨气在凝聚、在冲动,一刀下去有江河奔流中击礁撞岩时所产生的运动力量,流畅中生发出回荡之涩,形成极强的生命质感。他则认为,治印不但要善为,还要敢为,才能刻石如刻心,否则很难于方寸之间凝聚起大气。

  也正是他充溢着中国传统文化气脉的篆刻作品,让法国国家投资银行总裁埃让贝尔爵士看了以后,不禁兴奋地喊道:“你是我一直想寻找的东方篆刻艺术家。”1995年,当埃让贝尔飞抵北京,在第二天他要会见的四个重要人物中,只有胡擎元是艺术家。胡擎元为埃让贝尔治了一方朱文篆章,边款刻的是唐诗。埃让贝尔回国后,通过法国文化部邀请胡擎元赴巴黎举办个人篆刻书法艺术展,展址竟定在了以当代艺术展示闻名于世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遗憾的是,展览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如愿举办。这也成为了胡擎元一直以来的心愿,他希望能够让中国的篆刻艺术进入西方艺术殿堂。

  刚回到深圳的胡擎元就接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聘书。介绍人正是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王明旨。而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通知也接踵而来。持初中文凭的胡擎元成为了大学教授。

  制作国礼赠友邻

  胡擎元曾经设计制作过五份国礼。而能够承担起国礼设计也是缘于桂林国宾馆里的中华金石园。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位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像金石园的形态那样,制作为篆刻作品,当成中国的外交国礼。带着几分紧张和欣喜,他将这个重要任务承担了下来。

  制作国礼的要求非常严格,从选材、设计到制作都有特别的要求。胡擎元告诉记者,每一份国礼都包括印章、石刻、礼盒三部分,作为篆刻的石料都取自于玲珑剔透的冻石,石刻的底座大都用小叶檀木做成,虽然这个底座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名贵程度甚至超过了黄金。

  印章上的刻字是严格规定好的外交辞令,刻印时需分外小心,不允许在刻印时有半点修改。完成指定的内容后,每件作品都还要刻上“胡擎元制石”的字样,外包装盒的制作和书法也由他来一手操办。从接到制作国礼的任务到最后完成,这中间的过程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国礼制作完毕后,需要妥善保存,直至接到外交出访时间的通知,把出访时间刻上后,胡擎元再亲自将其送往北京。胡擎元笑称:每次成功完成一件国礼制作,就像是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从2002年至今,他已经为国家制作了五份国礼,由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赠送给友邦邻国。这五件篆刻作品如今分别收藏在了泰国、新加坡、朝鲜、韩国、日本的国家博物馆里。对此胡擎元淡淡地说,一个篆刻家刻出优秀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当篆刻艺术成为国家的礼物赠送给友邻时,那小小的印石却体现出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气度,虽然自己仅仅做了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但这却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荣誉。

  艺术观点

  还方寸金石于天地

  方寸金石扩大百十倍

  胡擎元极爱刻大印,他认为大印如镜,能全面反映出一个篆刻家对篆刻艺术的感受程度和创造性。他给自己刻了个印,印着“大石人生”。

  篆刻对于胡擎元来说就像是第二生命。他在广西当过农业厅的行政官员,又入户深圳当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还跟外商合作修过高速公路……可终究割舍不断的还是那份金石情缘。他一直都在不停地思索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拓出一条路。他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西化的浪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不禁让人担忧。

  他思索着,想到要把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段表现出来。“这一定是大地艺术,要回到天地之中去。它一定是种强烈的视觉艺术,而又同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这该是怎样的形式?”

  疑问终于在一次到桂林榕湖宾馆探亲访友时得到了答案。那是1999年,他与桂林榕湖宾馆的几位老总一拍即合,将篆刻从书画艺术中“解放”出来,用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手法,让它们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传统的诗书画印之中,从来是居于从属地位的印章在胡擎元作品中由方寸大小被几十倍、上百倍地放大成为斗大的图像,成为了石刻的主体。也就在这样的变化中,中国传统文化也得以不断“放大”。

  心血倾注中华金石园

  为了找寻合适的石头,胡擎元带着助手趟河涉水,跑遍了广西各地河谷,他还经常到数百公里以外的漓江源头去选料。这些挑选到的石头大则数吨,小的也有几百公斤。它们逃脱了成为建筑沙石的命运,被带往园区加工成为永远放置的艺术品。

  带领着一班造园队伍,胡擎元开始琢磨着这些巨石篆刻的内容。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组新景点:在大大小小的石头上分别刻着与桂林地区有过某种因缘关系的画家、学者、各界名流的手迹与印章。

  在位于桂林榕湖饭店的中华金石园落成前,还流传着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在如此完美的桂林山水中再建石雕,这多少有点画蛇添足。也有人说,把方寸之间的篆刻放大,那会破坏金石艺术的内涵。可是,在经过两年多敲打开凿、艺术加工,这些顽石被赋予新的生命,分置在饭店内五万平方米的庭园芳草花卉之间,散发出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质疑的流言也便停止了。

  2000年,中华金石园落成了,齐白石、徐悲鸿、吴昌硕、茅盾、巴金……170多个历史文化名人“印”在了近300块巨石上。巨石错落有致地放置于五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内,构成了别有风格的中华金石园。每一块石头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又在交叉的演绎中变得精彩。印章被重新结构安排,涂以黑色或石绿,与朱色的印章相互衬托,构成一种新的组合。

  中华金石园凝聚着胡擎元心血,8年过去了,他还是不断地往园子里添加和完善。这些石刻不同于全国各地的古今碑林,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推陈出新的艺术创造。石刻内容不局限于近现代学者、名流的印文、墨迹,还上溯远古,举凡良渚文化玉器、仰韶文化彩陶、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战国印、汉画像石,乃至京剧脸谱等也都包容在内。胡擎元把青铜鼎上的扁足纹饰裁切、横置,与战国印组合为一个新的图像,在艺术处理上体现出明显的现代意识,而不失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对前人作品进行再创造过程中,他又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保持金石原有的醇厚味道,并在坚硬的石材上雕凿出斑驳陆离的历史沧桑感。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称“为中国环境艺术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采访手记

  石头命

  在采访胡擎元前,记者脑海中已经有了这个传奇篆刻家形象—长须、唐装、布鞋,仙风道骨,宛若世外高人。当敲开胡擎元的家门时,怎么也不能将眼前这位朴素的老人,与那个用其篆刻作品作为国礼的篆刻家联系起来。胡擎元老人似乎并没有看出记者“以貌取人”的尴尬,热情地拿出好茶、点心款待大家,全无半点艺术家的架子,只有在谈到篆刻时,这个痴迷于方寸之间老人的言语,才显露出艺术家那固有的执着和坚定。

  坐在深圳的家里,篆刻家胡擎元似乎有点陌生感,他有好多年没有回来了。这所老房子还是1985年时他刚到深圳创业时置下的,如今落户深圳已有20多个年头了。

  这些年,胡擎元辗转于上海、北京、桂林、广州、深圳等地,为他的金石理想而忙活着。他总说:“我就是这石头命了!”

  他将昔日附属于书画的印章放大数十倍、百倍,创造了拥有近300方巨石篆刻的中华金石园,八年来一直不断往金石园里添加内容。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的国礼也出自胡擎元之手。他用篆刻艺术为国家精心制作过五份国礼,赠予了邻邦友国。他还曾为《****文选》三卷线装本、《****评点二十四史》线装影印本、《老子道德经》木简书作编号篆章和藏书印,被篆刻界称为“三绝印”。仅是初中毕业的胡擎元却早在12年前就成为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并入清华大学)教授。他说,在艺术方面有幸得到了众多艺术前辈的指点,恩师李骆公先生令他终生难忘。

  谈起往事经历,他总认为平淡无奇。“篆刻艺术平凡而寂寞,选择艺术就要耐得住寂寞。”胡擎元向记者介绍了未来还要进行的多个金石城雕项目。已届花甲之年的胡擎元是停不住了,他仍将继续执着于这份寂寞的艺术,默默地为金石艺术凿开一条路。(邓妍王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擎元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