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丁学军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8年

籍    贯:北京市

擅    长:国画

学    历:专科

注册时间:2017-05-08

今日访问:66

总访问量:122822

个人简介

丁学军(乙轩)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2014年北京亨嘉堂个展。江阴花鸟画个展。沧州(花间 -花鸟作品展)。 2015年参展(春来花开—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北京 ...详细

参展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丁学军首页> 资讯>丁学军:闲虫集

丁学军:闲虫集

2017-05-12 18:53:06来源: 艺术家提供作者: 尚晓娟

    林语堂在《论趣》一文中说:“世人活着大多为名利所驱使,但是还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行为动机,叫做趣。”我以为,这种“知其然而不其所以然”,就是人的自然性,能否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或许就是活着的最高境界。

    丁老师不爱说话,却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他把住宅也伺弄得很有趣,他家住在朝阳区大望路一带,真是闹中取静,门口一只大鱼缸,两尾大鱼游得正欢,鱼缸前垂下一面青色的竹幔子,进得屋来,一张茶台,一张画案,屋顶下的墙面挂着窄幅的水墨画,是徐渭的《四时花卉图卷》,清风吹来,整个室内都墨气洋溢了。同时,这屋里还养着一只极爱干净的鸟,据说,鸟小姐每天清晨都要叫上一阵,然后用干净水梳头洗脸,客人多的时候,赶上它心情好,也会叫上一阵。

    丁老师不仅养鸟,还养虫。

    他喝茶画画的时候,身边总是放着一个蝈蝈罐,要是出差去外地,也要带上蝈蝈罐,带上粮食和水,从罐的小窗口望进去,蝈蝈是水绿色的,吃青菜胡萝卜,长得十分水灵,吃得放心大胆。

    蝈蝈是百日虫,头年入冬开始养,可以叫到第二年3月,这叫冬养秋虫。过去在清宫里,宫女喜欢养蝈蝈,传说有一次,一个宫女正在给慈禧梳头,忽然怀里的蝈蝈大叫了起来,把这个宫女吓了个半死,却把慈禧老佛爷逗乐了!原来,清宫里将秋虫养至冬日有延年益寿之意。 除了宫女养,爱玩的老爷少爷养,五行八作的贩夫走卒也养,唱戏的伶人养,文人画家也养,真是一个烟火气十足的蝈蝈大景观。到了丁老师这里,烟火气没有了,只留下自然气了。 有人养蝈蝈是为了斗,而丁老师养蝈蝈是为了画,所以怎样把它们伺候得舒舒服服、自然自在的最重要。为了抓住蝈蝈的神态,他把它放进卧室的床边,观察它在清晨和夜里的不同,观察鸣叫是如何从前翅的摩擦中发出来的。

    这样画出的蝈蝈总是神灵活现,第一次看他的画是在798艺术区“所见”展览: 没骨的花瓣徐徐打开了,绿叶翻滚着好看的弧度,花叶的近旁总伺机候着一只草虫,因为花的雍容、叶的优雅,这些草虫都显得十分精明起来,说也奇怪了,都是我小时候见过的乡野俗虫,在庄稼秧上趴着的时候是那么平凡,为什么一跳到文雅的宣纸上,就都文绉绉起来,好像活得比人都要尊贵几分!

    丁学军的虫不仅画得尊贵,还画得十分有趣,有生趣,有情味,越看越觉得煞有介事的样子,再看下去都要把那些蚂蚱、蛐蛐捉下来,拿回家养着去了。

    看丁老师的画,想起许多小时候的事,那些在秋天的地头捉蚂蚱、大雨来临前拿着大扫把扑蚂螂的情景。

    秋收了,田里的庄稼都变成黄色的了,蚂蚱大多还是碧绿的,也有土黄色的,绿色的蚂蚱有一种叫大单(发音),弹跳力十足,弹一下是一下,是蚂蚱里最好捉的一种。那种土黄的小蚂蚱就灵活多了,根本抓不着,他往杂草里一蹦,你就找不着了。不过,秋后的蚂蚱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那时我要看见蚂蚱在画里那么好看,就不会残害众生了。

    小时候没细看蚂蚱长什么样,在捉的过程中却领略了它的聪明,极为灵敏而又意志力强健,我要是逮了几只蚂蚱,多半会把它们腿折断,穿在一根细草杆上,放在地头就去玩,回头再一找,它们十有八九都逃走了,忍着断腿和穿肠破肚的巨痛,真是天生爱自由。

    丁老师的蚂蚱不但很像样,而且可以说是好汉,有草叶栖息,有花香可嗅,活得可是十分体面了。

    我们那里管蝉叫知了,跟蝉蛹叫知了猴儿。夏天的中午,熊孩子们不睡觉,拿一根长长的竹竿,一根不够长,再接上一根,去粘树梢上的知了。那时的夏天,蝉叫得厉害,铺天盖地撒下来!后来才知道,蝉在地底要生活3到17年,才有重见天日的几十天。即使在地下生活了17年,它也知道如何在第17年的7月份,黄昏时分,从某一片土地下钻出来,第二天化蛹成蝉,一跃飞上高枝,开始它们响亮的生活。

    在重见天日的几十天里,蝉还要完成求偶生子的任务,所以才叫得争分夺秒,抓紧每一分钟燥起来!

    小时候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捉了知了猴,拿大筛子扣上,第二年看它如何变成蝉。如果一只蝉在双翅展开的时候,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也无法发出声音。

    想一想生命的郑重!有个作家林白写过,蝉蛹在地下生活好多年,等有朝一日,等它们要钻出地面的时候,却发现,地面都被水泥封死了,所以现在的城市再无蝉鸣了。古人咏蝉的诗满坑满谷,这样的蝉也真值得歌颂!

    蜻蜓和蝉一样,从小在水里孵化,长大后,要经过至少11次蜕皮,至少2年才沿着水草爬出水面,最后羽化成蜻蜓。所以,蜻蜓是很美丽的,想想也是,经过这么多道蜕变,上帝绝不会把它造得那么难看。

    在大雨来临之前,蜻蜓飞得很低,我们就拿着大扫把去扑,扑了蜻蜓,就把它放进自己的蚊帐里吃蚊子。结果,第二天蜻蜓就变成一具标本了。

    丁老师的墙面上,也停着一只蜻蜓的标本,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没有任何征兆,一只蜻蜓直愣愣就落到他的面前,蜻蜓不能飞了之后,很快就会死去。人喂的活物它都不吃,真是不自由,毋宁死。后来,这只蜻蜓就成了丁老师作画的模特。

    秋虫是懂得秋声的,作为秋的参照,很早就进入古人的诗歌里。最早记录秋虫的是《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七月蟋蟀在野外鸣叫,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进来屋里来,十月来到我床下。秋天步步紧逼,蟋蟀不堪凄冷,入室而叹秋意。

    秋虫与人的劳作唇齿相依,古人不但把它写进诗歌,也画进画里。

    在诗词中,它们叫秋虫,以突出季节感。而在画中,它们叫做草虫,显出来自于原野的鲜活生动,是指生活在草野间,会鸣叫、会跳跃的一种昆虫。

    草虫入画是在唐末,曾作为点睛之笔画在花鸟画中,到了北宋时期,开始成为花鸟科下边的一个重要题材。《宣和画谱》记载了徽宗朝内府收藏的草虫名画,如顾野王《草虫图一》、黄筌《草虫图一》、徐熙《写生草虫图一》等等。由于宋人对事物精微的探询,对花鸟草虫的描摹成为一种风尚。当时,花鸟画的两大派别“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虽是在画风上分别注重施色与用墨,但都是严格遵照应物象形的画法。

    宋人极为注重深入生活,他们的理法穷极变化、细致入微,甚至找到了一种超脱于物理表象之上的审美韵律。

    丁学军的花鸟花就是从宋人切入的,他的花卉有写意有工笔,都是从宋元理法中来的,他的草虫之准确精当,也是在宋人绘图的基础上,加上现代科学写生的方法。

    我们今天提到回到传统,其实是回到自然,回到那个天然真实的造化中去。否则,师古人而不师造化,就是失其根本而求其枝末。传统是绘画的活水源头。他的家里挂着一幅北宋佚名的《竹虫图》复制品,暗暗的调子上,斜生一丛竹子,竹子周围飞着几只蝴蝶,这幅画的旁边就挂着他的重彩工笔,两幅画的气息竟十分相合。没有多年积累的功底和心气,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丁学军自幼喜欢画画,而且是公认的画得好,经常在各种绘画比赛中获奖。我看到他小时候的写生本,一张张都是画的自家的花草,茉莉、月季、菊花、牡丹,一直画到现在,几十年来积累了一摞大厚皮本子。

    在最初学画的过程中,除了自发画画,他还得到了当地名家王冠中先生的引导。王冠中是山东青州很有名的画家,他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曾经师从傅抱石、陈之佛、钱松岩等名家。当时,丁学军还是一个初中生,王冠中老师在另外一所中学当老师,他是先看到丁学军的画,又通过多方打听才找到丁学军。相识之后,两人都很珍惜这段师生缘分,就是在王老师这里,丁学军开始了对中国画真正的学习,对于线条、结构、色彩这些基本功开始了扎实的训练。日后,他考入当地的美术院校,后来也得到很多老师的指导,但都没有王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具体来说,他在绘画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师承关系,是在借鉴前人和同时代画家的基础上,凭着个人的直觉和领悟,本着“以我笔写我心”进行创作的。他的沉静、内敛、平和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艺术品格,在传统之上见生动、见自我,如他所说的:“随心的画才能立得住,哪怕不成熟。在随心之处寻找画境,在爱开不开之间觅得生涩。”

    “欲向生宣增景色,轻描淡写画玲珑。”

    丁学军的画有姿态,有趣味,又统一为一种隐隐闲情,有闲情就是好画。画有两种,一种是淡彩小写意,一种是工笔重彩。

    小写意以没骨画成,画得松软,那些花爱开不开,或是不在意开不或开。欹斜着身子站立,花瓣直接点染上去,只在叶脉上显示骨笔,画的时候很注重水的运用,所到之处都起了一片浓荫,那个小虫就趴在一片浓荫里。

   工笔重彩是他的一个代表系列,采用勾勒填色,但由于勾线谨细,渲染自然,已不显得刻画之痕,反而生动鲜活不失隽永。比起淡彩的随意舒展,笔更有旧味儿,运笔敷色更见精微,花形用线勾勒,分层晕染,洞之微毫,把视角变成秋虫一样平等,画里的节奏和意境就出来了。

    现在很多创作都来自他的写生本,画的都是平常的花,藤萝、牵牛、茉莉、栀子、芍药……早期写生只是写生,后来就直接写出造型来,其中的转换就在于,从写生转到绘画上。

    一簇白藤萝,上面斜生着一簇花,下面一堆散叶子,这个造型不好把控,但是他调整得很好,结构布局非常自然,又不显得随意。

    画草虫不是依貌写貌,而是对于草虫的动作都了然于心,再去动笔,笔下就有了动感。草虫依草而生,十分刚健,颜色上是自然的草绿、麻黄、浅褐,还有美丽的花纹,它的身体十分饱满,腿脚修长有弹性,这个活泼劲儿不容易画出。

    虽然画得慢,但并不匠气,以笔墨的变化消解了老套,反而变得十分耐看。一张一张看下去。螳螂的腿和松塔上的松针都是好看的线条,一个劲健,一个流动。

    牵牛的叶子与蝈蝈的肚子一样肥,又在枝蔓与腿的线条上收得很瘦。茉莉花白的发粉,幽香袅袅,蝴蝶盛装以待。都是好看的颜色。一只蚂蚱站在草叶上,孤独满足,天地只有他一人。一大串槐花引来蜜蜂,似乎都能听到它们振翅的频次,热闹孤单都很好。

    深调子的画有一种潜在气质,旧旧的,好像褪了一点色,墨骨还在,那花还是肉嘟嘟的。我喜欢这样的传统,气息特别正,从气息到方法,都是从古人那里来的,加上自己的体察,画里就有品味了。

    之所以画得这样细腻,在于艺术家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眷恋。

    有草的地方就有虫,有虫的地方也有花,我们为秋虫找到了理想的栖息地,实际也是为自己的心找到一个栖息地。美是生活,有趣是生活,闲情是生活,这就是丁学军营造的草虫生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丁学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