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缘点”——徐明油画作品展
2025-03-25 17:28:32艺术家提供
展览时间:2025年4月2日-4月15日
开幕时间:2025年4月2日15:00
展览地点:贵州美术馆1、2、3、4号厅
主办单位: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承办单位:南方油画院
统筹:贵州一品传媒有限公司
徐明
1967年生于贵州凯里,现居广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南方油画院院长
作品入选 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进京作品奖
当代中国写实主义绘画的前沿探索者
高贵的单纯
—— 徐明对于油画造型意味的追求(节选)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 尚 辉
徐明的油画显然跳开了我们一般描绘所见形象的写实主义油画和光色灿烂的印象主义油画对于他的影响。在当代艺术竭尽所能融汇所有现代图像的当下,他却上溯欧洲古典油画传统,以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为中国油画增添静谧和高贵的审美品质,展现古典油画在单纯的色彩里形成的隽永而神秘的艺术魅力。
相对于那些注重画面叙事性的画家,徐明更侧重于形象本身传递的意蕴。因而,他摈弃了画面情节性或主题寓意的表达,而专注于造型与光影形成的审美境界。所画对象大多是女性的全身或半身像,背景只是作为一种画面的需要而被装入画面空间,并不和人物形象构成某种特定环境或某种意义的连接。
画家对于光感的表现尤其敏感。他画面中的那些女性往往被侧光和顶光投射着,显现出投射光与反射光在人物与环境上形成的具有幻觉性的审美意味。譬如《蓉蓉之二》用侧光的投射勾画出画中蓉蓉清纯的面孔和丰满的胸部,这束侧光还很好地显现出少女的双手和双脚的造型。显然,侧光的运用让画家能够自如地凸显画中少女优美的躯体、遮掩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让画面更加整体也更加具有虚幻感。
光影既是徐明塑造人物形象、调动画面构图的语言,也是他反复推敲、精心营构的画面内容。因为这些看似不是画面主体的东西,其实是他通过人物或物体来承载的一种“虚”的世界,是光影的虚幻制造了他画面的宁谧与神性。
徐明追求的色彩,不是华丽漂亮的日常视觉经验,而是单纯古朴、儒雅凝重的超验知觉。他的画面往往以土褐色为基调,以深褐、象牙黑、灰蓝、灰白和土红为基色,他把自己的色系限制在这几种色彩生成的相关色相内,他不是表现色彩世界的冷暖变化,而是追求不同色相之间微妙的变奏与色彩厚实质地的表现。
徐明对于欧洲古典主义油画的回溯,是中国油画向欧洲油画传统伸展的一种文化跨越。一方面,在当下广东,研习欧洲古典主义油画传统的画家不在少数,他们形成了一个阵容庞大的群体,促进了中国油画向造型的本体审美特征挖掘的转向;另一方面,他们试图在弥补中国油画单纯与高贵审美品格的同时,也因描绘的是当下中国的人文形象而获得了文化与审美的再度创造。而徐明作为这样的个案,已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体现了他对于这种回溯中的创造经验,他对于造型与光影的单纯性追求,也使他画面上那些远望凝神或低首沉思的女性形象获得了隽永而高贵的升华。
《仰阿莎的婚嫁》1260×200cm(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古典情结与虚静精神的融合
参事室主管、《中华书画家》杂志总编辑 / 王镛
王镛先生把徐明写实油画的古典情结与虚静精神,总结为一种从中西绘画技法和中西美学思想融合角度创造出的独特的油画样式,对思考如何使当代油画走向深层次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奠定西方古典主义美学基础的古罗马著作《诗艺》中,贺拉斯主要提出了一个“度”的概念,而徐明的油画对于“度”的把握比较恰当,造型和色彩、阴暗和光明、精致和繁琐之间的度的把握比较恰如其分,这些正是西方古典美学的一个理想,比如他画的苗女,不在繁琐的装饰上过多的下工夫,而主要对苗女的整体形象作细致的描绘。徐明所画的都市女性则趋向于尚辉先生讲的单纯,尚辉所引用的“高贵的单纯”是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在论古代艺术里提出的古希腊艺术特征,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徐明油画有“单纯”的特性,也有“静穆”的特性,温克尔曼指出身体状态越是平静,便越能表现心灵的真实特征,这正和菲狄亚斯的《雅典娜女神》一致,例如古希腊神庙里面的女像柱,而徐明的作品中有些接近于对镜的女人,就像女像柱一样古典和静穆。
《芦笙回荡》194×160cm
静谧感、虚幻感和神秘感这三个特征都比较符合徐明的油画,尤其是静谧感和虚幻感。徐明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一种深层次的中西融合,不仅在中西绘画的技法方面,而且在中西美学的思想方面。徐明的油画还体现了一种虚静精神,这可能有西方古典美学一定的影响,更多的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老庄哲学,老子强调“致虚、守静”的哲学,庄子强调“心斋”与“坐忘”,所谓“心斋”,就是虚静的心境,这种思想可能对徐明的油画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绘画的技巧上,他确实吸收了西方写实油画的技巧,特别是17世纪的古典油画,包括伦勃朗、维米尔、卡拉瓦乔等等,但同时画面特别沉静,不光人物处于静态,整个绘画的氛围和格调都相当的静谧,而且注意到了“画实为虚”,在虚实处理上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他的风景和静物也是如此,尤其风景明显地吸收了中国写意画的虚实处理,给人空灵的感觉。
《金凤》120×80cm
徐明油画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比较写实,人物的实的造型和虚的背景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微妙很和谐的关系。德国有一位哲学家哈特曼,他在《美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艺术作品是由前景和背景两个紧密关联的层次构成的,前景的层次是物质的感性的存在,背景层次是精神内容,他所说的背景不是简单绘画的前景和背景,他还说知觉通过可视的感性形态来透视不可视的精神内容,他所说的透视并不是绘画的透视,而是精神的洞见。如果从这个观点出发,徐明油画中实的人物和虚的背景构成了一个虚实相生的关系,徐明采用平面化的虚来衬托前景的实,就是一种“化实为虚”的手法,如果他把背景画的很琐碎很写实,就有可能把前面的人物淹没和分散了,而他把观者的视线聚焦到人物的身上,特别是人物面部的微妙表情上,尤其像尚辉先生分析的,他运用光影来突出人物的神态,这一点光影本身就有虚幻的作用,“化实为虚”的作用。徐明用他独特的方式,把光影和背景,把虚的、单纯的、深的背景和实的人物和光的感觉综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化实为虚”的幻境,而画面中的人物则基本处于静态,更好的表现了他的“虚静”精神。徐明本人一定也具备“虚静”的心态,因此才能创造富有“虚静”精神的油画作品。
《银凤》120×80cm
《凤冠》130×80cm
《斗木牛》235×200cm
《阿幼》130×60cm
《云上枪手》200×180cm
《银冠》120×80cm
《在云端》120×80cm
(责任编辑:王丹)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