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石维达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作品润格:

2019年国画: 500 元/平尺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53年

籍    贯:安徽省

擅    长:国画

任职机构: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特聘画师。

头    衔: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名誉院长。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9-03-29

今日访问:112

总访问量:181489

个人简介

石维达,原名蒋维达、石震,安徽毫州人,中国国画院华东分院名誉院长,中央文史馆画院安徽分院研究员,安徽省政府文史馆特聘书画研究员,安徽省新华学院客座教授,安徽省美协会员、书协会员。 善画历史人物、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石维达首页> 资讯>清·静·灵·逸——郭因书画的美学特征

清·静·灵·逸——郭因书画的美学特征

2019-05-19 11:32:27作者: 石维达

清·静·灵·逸——郭因书画的美学特征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红尘滚滚,纷扰甚多的世界,一方面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人的创造力几乎达到颠峰,另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无限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得到空前的激发和释放,种种乱象环绕我们周围。在这样一种浮躁的,甚嚣尘上的商业环境中,我们有幸看到郭因的小品书画,会觉得眼前一亮,继而产生一种新奇和惬意,仿佛闷热中有清风徐来,长长隧道中清脆的鸟鸣,漫漫沙漠中的悠悠牧笛,我们为郭因书画清·静·灵·逸的美学特征深深打动。

       一、“清与静”是郭因书画的基调,是在长期清苦,清静的环境中淬炼而成的美的结晶。 郭因书画多为小品,画用小幅卡纸,书法常用边角之纸信手而为。其画寥寥几笔,高古清远,方寸中见大天地,虬松·巨石·危崖·寺屋·山径·泉流·雾霭·飞鸟这八种元素反复出现其中,色彩也永远是那几种,花青,赭石,石绿,略加墨色,且调的极淡,并不渲染,往往一笔抹出。其书法多为自撰联句或格言警句,一管秃笔,信手挥洒,老辣与童稚并茂,清逸与古拙共存。这些边角纸的书法,小幅卡纸的国画,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散发着简约清净的气息,淡定从容的格调以及‘致广大尽精微’的睿智。 让我们回溯一下这种‘清与净’的源头。

   <一> 特殊的人生经历,昆山蕴玉。 郭因出身贫苦,少年好学,有类似凿壁偷光的际遇。青年时父母双亡,及中年,初被劳教四年,后又被戴右派帽子十八年。至晚年,老伴又长期卧病要陪伴伺候,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外出交际,娱乐旅游。其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清苦,清廉,清寂中度过,在这种清静寂寥的生活环境中,他孜孜不倦的自学、写作,灵魂和精神得到淬炼和升华,完成了‘艰难困苦,玉汝而成’,从底层灰色小人物到大文化人,大书画家的嬗变,

  <二>多元文化的熏陶,由博返约。 郭因在清寂中默默读书,静静治学,博览古今中外各类著作,且精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人物孔孟,老庄乃至管子,荀子的学说及中国画传统画史画论,六十年如一日,这些东西渗透了他的血液和灵魂。他每每濡濹落笔便自然流淌出来。你细心察看不难发现郭因书画中八大,石涛,渐江,石 谿,青藤这些人的影子,你再用心揣摩,中国士人的宁静淡泊,孤标高致乃至达摩面壁式的淡定,雨果式的悲悯交织包罗其中,融为一体。 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元素,但不荒寒,不萧索,不颓废,不野怪。 他把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和深邃的思想寄寓其中,却能由博返约‘一叶知春秋’。 他的画是静穆的,但行笔时时活泼而饱含激情,画面不灰暗,不畸形,不隐晦,书写着明快,别致,清新,把真性情袒露在世人面前。 他写书法从不临帖,但却饶具韵味,气息高古,仿佛本能所使,犹若鬼使神助。 诸葛亮说,非宁静不能致远,非澹泊不能明志。 孟子说:天欲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苦难是土壤,很有可能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郭因清静灵逸之书画是特定环境蕴育,在苦难中催开的圣洁之花。

        二、“灵与逸”是郭因书画更具本质特征的元素,是其灵魂的发散和延伸。

   <一> 灵动之笔,旷达之境 郭因做书作画用笔灵动,轻松自然,毫无做作之弊。用墨极省简,用色极淡雅,非常重 视画面气韵和境界的营造,与现代一些画家满构图,大笔触,张扬的画风,厚黑的基调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画构图多为对角,偶为‘之’字或‘三叠式’,最常见的是画面一侧为山崖半倚,崖下巨石以柱,有土坡延伸,崖上有老松傲立,对角是一抹远山,远山近崖间有云霭,极清淡,偶有渺渺飞鸟或石径流泉,也都极淡极简,除此之外,一切杂物统统省去。这种大胆的省减,计白当黑,以少少胜多多格局的营造更增强了天高地远的感觉。使人肃然产生‘念天地之悠悠’‘思接千载,精骛八极’的滄桑感。仿佛弃却红尘化身而成峰峦上的那棵虬松,屹立天地之间。 这种大象无形的空灵,这种极散淡极旷逸的格调使郭因书画达到了中国画论中‘逸格’的境界并具有极高的审美层次。

  <二> 超逸之思,灵魂之舞 我用‘灵魂之舞’这个词汇,是因为郭因的画面上始终有一个精灵在飞舞,这即是郭因六十年如一日苦苦追求真善美的灵魂。它灵异的附着在每幅书画作品之上。 在酝酿构思、写作‘关于真善美的沉思刻痕’等著述的那个阶段,他是头戴黑帽子的‘贱民’,又是身背十字架有基督般济世情结的‘高士’。右派摘帽、特别改革开放之后,他煌煌几百万言,提出构建‘三和两美’社会的构想。他的济世理念与历届国家领导的执政思想和国策是契合的。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渠道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部分得到采纳和落实,他时有欣喜。另一方面,人心不古、道德滑坡、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尤其国际风云的变幻和战争阴影的逼近,使他常常处于惶惑之中。但是‘明月从容出,行云自在流’,中国的高士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其追求和品格是不会变的。他给以人们的仍然是包容平和的微笑,仍然以智慧老人的淡定心态面对这个世界。但愈到晚年他的济世情结愈炽烈愈迫切。他不改初衷不言放弃,在他的‘红尘绿屋’中,在‘非非斋’里,在宣纸毛笔的丹青世界他寻找到了最适宜自己抒发情感,寄寓思想,自怡怡人,警世济世的形式,他更多的移情于翰墨。我不想一一描述他那些小而精彩的画面,只罗列一些书法的内容和他题在画面上与画面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文字。 题松树:‘超然尘外’、‘遗世而独立’、‘昂首向青天’、‘兀立高峰,揽人间百态’‘不怕孤独,方能服众’。 题山水:‘身处山林,心忧天下’、‘在野难忘天下事’、‘与天地精神往来’、‘身为野老仍忧世,窗外阴晴总挂心’、‘筑间小屋给心住’、‘此间可大盘桓’等。 关注社会针砭时弊:‘水流入云间,不敢去人间’、‘城市雾霾难度日,深山小屋可安居’、‘泉水在山且慢流,出山之后使人愁’、‘世路趋于冷漠,此心到处悠然’、‘道路迂回曲折,难知通向何方’等。 他是在以书法抒怀,以丹青言志。他将高远的情怀,宏远的抱负,超远的见识,厚重的学识溶铸在一起,将哲思和艺术联接在一起,将大爱情结、忧患意识、与缤纷的世相融合在一起,或浅吟或低唱或呐喊,迸发闪烁出更亮的智慧之光。 在这里,思想超越了形式,笔墨之舞已化作灵魂之舞,大象无形又变幻万端,而万端万象又不离其旨,那就是他孜孜以求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大同世界的瑰丽愿景。 朱光潜说;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业。 潘天寿说:‘有至中至正之气,蕴于心中,为学必尽其极,旁及艺事,不求工,反自能登峰造极’。 楞伽经语:‘悲生智......及成于智者’。 这次来绩溪,他回到生命的原点‘霞飞村’,既为家乡建设的美好而欣慰,又有更多的感慨与期盼。研讨会开始,他讲到:“不需要刀剑在阳光下哗哗作响......我只祈求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让世界出现一个大家想要的样子。”讲这段话时,我正翻看他的《情牵故里》画展的集子。感觉一幅幅画面仿佛一只只风筝在蓝天上飞,每根线都连接着生他养他的大地。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第一次捧读郭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审美试步》的情景。那时我在大企业工作,窗外是一堆堆生锈的钢铁,钢铁的缝隙里有一株绿色的蒲公英钻了出来,被清晨的阳光染亮,我立刻感觉到春天的温煦,眼睛为之湿润。 在以后的岁月里,郭因会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书画。每一幅字画都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承载着真善美的呼唤飞向四面八方,去播种绿色播种希望。一个‘三和两美’的社会,一个消除了戾气和刀剑,鲜花盛开的大同世界,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石维达 2017年2月26日于绩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石维达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