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汪寅生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50年

籍  贯:安徽省

擅  长:书法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  称:高级编辑(记者)

任职机构: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

头  衔:名誉主席、终身名誉主席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2014-09-05

今日访问:348

总访问量:230794

艺术家年表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汪寅生首页> 资讯>痴情翰墨见真功

痴情翰墨见真功

2016-07-09 21:19:10来源: 六朝风33期作者: 汪寅生

 

  痴情翰墨见真功

 

  -------莫痴先生书法小议

 

  汪寅生

 

 

  扬州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城,人杰地灵,书画名人众多。中国画的一代宗师石涛晚年定居扬州;声名显赫的晚学居士的篆书,成为一流派;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在书法、绘画上独树一帜,颇具影响。莫痴就生长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吸允着无尽的天然营养。

  众所周知,书法注重传承性。也就是说,效法古人名帖是学书的不二之道。莫痴不痴,天资聪慧机智,勤奋好学,在10岁开始练字时,就遵循古道,他从唐楷入手,柳颜并进。孩提时的莫痴在其父的教诲下,每日必须习字五十个,这种约束看似严厉,但对莫痴来说收益匪浅。后来参加工作了,他开始以“二王”字体为蓝本,特别喜爱赵孟頫的小楷,于是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勤于临池,苦练内功,成为自觉行为。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寂寞的、艰苦的,但莫痴把练字的过程当作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历练,他说:“我痴迷书法,不是为了当书法家,那不是我的目标,关键是端端正正写好字,老老实实做真人。终极目标是提升个人修为。”

  在书法界,人们经常谈论创新。书法要不要创新?回答是肯定的。如何创新?这需要时间!需要走的路很长。在谈论这个话题时莫痴有自己的主张:一,书法的创新既没有统一标准,也非一日之功;二,书法创新不是搞怪、猎奇,更不是标新立异、以丑为美;三,书法的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观点我很赞同。书法延续至今,能够传世的名字帖都是经典、是国宝级的文化遗产,现代人几乎不能超越。再说,书法的创新是渐进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来验证或者由后人来评判认可。比如,“二王”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习者趋之若鹜,但每个人的面貌都不同,赵孟頫、董其昌均宗法“二王”,书法造诣至深,有目共睹,但书法之风格还是有差异。我们能说元明时期的赵与董没有创新意识吗?事物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不断发展、前进着,违反规律或逆行都将以失败告终!

  莫痴明晰书理,持之以恒,没有走弯路,经过三十余年的刻苦钻研,他的书法尽显“二王”神韵,也包含个人的理解与风格,运笔利落干练、跌宕自如,出锋起伏遒劲、神采飞扬;结字疏朗端庄而不松弛、清逸秀丽且显灵动;章法疏密得当、气韵畅达。观其书法,一股宁静平和、清新雅致之风沁入心脾,这也许是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使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 为此,我说莫痴的书法已经走过入帖到出帖的过程,心手双畅,翰不虚动,渐入佳境,正在以自己求新求变的稳健步伐往前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书法的运笔、结体和墨色上会越来越老道、越来越成熟。 当然,艺无止境,书法艺术需要汲取多种营养,丰富其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莫痴的书法艺术还要不断进取、不断提升!

注:晚学居士即清代吴让之。

 

                                                                             2916年7月5日于太湖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汪寅生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微官网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