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黄云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31年

籍  贯:广东省

擅  长:国画

职  称:教授

流  派:北派

师  承:李可染、张仃、吴冠中

任职机构:原华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

头  衔:中国美术协会会员

注册时间:2014-11-03

今日访问:249

总访问量:282936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黄云首页> 资讯>论黄云的山水画艺术

论黄云的山水画艺术

2015-03-13 10:09:12作者: 黄渭渔

中国的山水画,有悠久的历史,经验丰富。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决非轻易。中年画家黄云的山水画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突飞猛进,已开始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生活特色和个人风格。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表作品近百幅,并参加我国名画家作品展览,先后到澳大利亚、日本、荷兰、英国及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为世人所称道、被誉为“北墨南韵”的画家。

在美术上有所成就,要具备许多因素,其中学习传统的艺术经验和深入生活是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功。50年代,黄云负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壁画科较早的学生,对中西绘画潜心研习,师事张仃、庞薰琹、李可染等造诣高深的大师。张仃、庞薰琹艺术富有装饰风格,李可染的水墨山水画沉着雄健,浑厚古朴。黄云耳濡目染,师其意而不师其迹。对老画家黄宾虹虽未直接师事,但黄老艺术造诣高深,识见超迈,画论精辟,使他钦佩不已。所谓“学画贵根柢,用长舍短,集其大成,如大画家者,识见既高,品诣尤至。阐明笔墨之奥,创造章法之真,兼文化名家之画而有之,故能参赞造化,推陈出新,求其偏毗。”对此心领神会。故远溯汉画像石以及唐、宋、元及以后的古人笔迹意趣,皆能广泛博览。对石涛、石溪画法里的潇洒随意笔墨或厚重苍茫的意境,感受尤深。是以在所绘的景物中,无论是飞瀑流泉,清江帆影,葵林深处或榕荫鸟鸣,都笔酣墨畅,得心应手。既拙朴凝重,又不失轻清疏淡之致。这与他在青年时代就重视掌握中国画传统的技法经验,加深了对民族绘画的理解,为日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技法基础是分不开的。

另一个基本功就是深入生活。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对黄云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也觉得从事美术创作必须深入生活,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深入下去才能使作品丰富厚实,浮在上面则是浅薄飘浮,是以多年来不遗余力投身到生活中去。遍游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西上峨眉,东至黄山,南下海南岛,北至牡丹江;广东的山区、渔港都有他的足迹。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背着画夹登山涉水,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各地人情风貌,废寝忘食地去写生、默记。有次为了画鼎湖飞瀑,竟冒着瓢泼大雨,撑着伞去描绘,雨水从画面上洒下来,简直分不清那些是雨点还是墨点,他只好顺势将雨和着墨来画。另一次是在西樵山观察飞瀑,那天刚好下着蒙蒙细雨,他心里只想着要去弄清楚它的源流和气势,竟不顾危险在“飞流千尺”的瀑布前往上攀登,没料到把眼镜弄丢了,险些从峰顶的“一线天”上掉下来。同行都为他担惊受怕,对他打趣说:“我们几乎要在他的《飞流千尺》中加上一个飞下来的黄云了!”可见他对生活体验,观察生活是何等的刻苦!还有一次,他画完一幅“飞瀑”回到旅店吃饭时,脑海里还是装着那条瀑布的形象,还在琢磨着如何画得更美,以致错将画笔当筷子放进菜汤里面。这足以说明了他对作品构思简直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说来似乎觉得有点“傻气”,其实这正是一个画家可贵的素质。他常常说:“写生时要多想一想,最好对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画才动手。即画家要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放进去,使主客观融在一起,然后才取舍、夸张、强调。”所以他能画出“瀑布”的不同面貌:有黄山、从化、黄果树、鼎湖山、西樵山等地,也有从平视、仰视、俯视的各个角度来画,使“飞瀑”多彩多姿、如练如虹,有的是落在悬崖的边沿上,让人们看到瀑布的顶部,气势磅礴、深不见底:有的是沿山而下,曲折变化;有的是下到深潭里,水花飞溅……留给观众以丰富的想象,这都是他主客观融合的艺术结晶。他不仅对“飞瀑”观察入微,对四时景色,草木荣枯盛衰,无不做到“胸有成竹”地取舍概括,正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到生活中去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搜集素材不厌多,选择题材就要精练。画家积蓄生活经验,目的是为了在创作实践中从数量中求质量。

李可染常常强调:“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给黄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理解到所谓“胆”,就是要有胆识,勇于创造,突破前人;所谓“魂”,就是作品中的思想境界,要有新意。而“胆”和“魂”两者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说,应该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今天的时代特点。他长期以来在这方面孜孜以求,着力于对现实生活变化的深刻理解,体会着当代人的审美趣味和要求。明知山水是自然景物,体现时代精神有它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又看到祖国的山川毕竟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人们对于改造自然的力量,以及人们新的生活所起的变化,也必然会给大自然留下烙印。这就可以给画家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怎样去选择题材,怎样去表现新的意境,他都进行了深刻的思维活动。每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时,他总是努力到现实生活中去探索,使自己的思想去适应于客观的发展,改变自己某些陈旧的观念。他深有体会地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艺术家能够深入生活,作品就会有时代的气息,就会有生命力。”我国国土辽阔,山川景物有不同风貌,而画家也只能在一个地域里深入下去,因此应该使时代特点和地方特点取得有机的统一。对于地方不同的特点,古代画论中常有“山水四方、体貌各异”之说:“东山敦厚而广博,景质而水少;西山川峡而峭拔,高耸而险峻;南山低小而水多,江湖景秀而华盛;北山阔墁而多埠,林木气重而水窄……”我国地域广阔,气候迥异,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正是由于它们之间有差别,才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传统技法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能得到创新,也只有反映出地方特点才能丰富民族艺术的宝藏。他创作时,无论是选择题材和立意,多根据南方“四季如春”的特点,喜欢表现春天的主题。这又是与画家的感情相吻合。80年代以后,他有感于我国整个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内心充满喜悦之情,便自觉地选择了春天这欣欣向荣的景象来描写,由衷地热爱着那些茂盛的草木,嫩绿的秧田,绯红的桃花,黛色的山岗,这景物诱发了他的情思,寄托着他的意境。

《山间春雷响》,是一幅描写广州近郊的村景,那里是个丘陵地带,山岗是石质夹着土质。春天来到了,在静谧的山村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和左边空间的雾霭缭绕互相照应。在空白之处林荫覆掩,路上有两辆拖拉机在行驶着,空中隐约有几只小鸟在飞翔,仿佛是由于拖拉机隆隆之声惊动了它们的安宁,预示着人们开始一天的繁忙劳动。拖拉机在画面上出现,并非是时代的符号,而是画家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感受,也是艺术处理的需要,它使人觉得亲切而有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从色彩艺术来说,这一点红色,可以使整个画面的色调亮起来,树丛里显得更青翠,山峦更沉着,画境就更活脱起来,令人感受到跳动着的时代脉搏。

《不夜的山谷》,是一幅描写粤北山区的风景画,他以凝炼、厚重的笔墨写出了峻峭的山峰,虬曲古松,山脚下灯火明亮的楼宇,以及楼房后面伸出一只只巨臂般的吊车,正在上下交错地起动着,画面没有出现人物,但却能令人联想到人的活动。对画家的立意,我们自能心领神会。他在这幅作品中,为了追求一种奋发图强的昂扬意境,没有如实地描写成阴沉沉的黑夜。而是吸收了京剧中“三岔口”的手法,只追求“神似”而不追求表面上的真实,让艺术手段服从于意境的表现,即在黑夜中打架却是像白天一样亮堂堂的。因此他就没有把画面画得漆黑一团,而是按正常的光线表现出山村的夜景,只是通过窗户透露出的点点灯光,使人确信这是个山谷之夜。有些名山胜地,虽已为前人画过千百遍,如何突破实有难度。但在黄云的笔下却仍给人以新鲜的气息,荡漾着时代的感情。例如桂林风景的描写,他就不满足套用前人的笔墨和选材——仅仅出现几个山头,数株枯树、杂草、破房和旧艇,而是将水彩的画法融于中国画的笔墨之中,以“连点带皴”来表现出秀丽的山:吸收西洋画的明暗关系,绘写了澄碧的江水以及山峰的侧影,纯度很高的色泽渲染了青葱嫩绿的秧田;连轮渡拖着的几艘船及村舍门前的几幅红对联也都收入眼底。这一切使作品饱含着新意,反映了当代生活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南国风情。

中国画在笔墨、线条、构图、色彩方面,本来就具有很强的装饰味。黄云是从壁画专业走过来的,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素养。他认为:“强化装饰因素,是中国画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他的国画作品中,不难看到他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追求装饰的效果,已经展现出他个人的艺术风格。

先说笔墨方面,古人有云: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黄云对此深以为然,觉得中国的笔墨具有两种功能:一种是表现塑造形象的功能,一种是属于形式修养,即装饰功能。他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些功能的作用,故常通过书法来练笔力,从晋魏的碑帖中追求“骨法用笔”。在勾勒、皴擦之时,喜欢用狼毛做成的中兰竹和大兰竹,这种笔弹性大,用它勾勒线条显出一种力的美,若是浓墨染色,则多用羊毫或提笔,原因是这种笔较柔软,含水分较多,下笔时可使色泽均匀,显出饱满润泽之美。传统描绘山水的皴法极其丰富,有装饰的美感。

黄云善于将米点皴,折带皴,小斧劈皴交错运用,将勾勒与皴法结合起来,有时是“连勾带皴”,有时是“连点带皴”,笔触变化多端,熟练地体现出山石的不同纹理和质感。画石山时多用干笔、渴笔和小斧劈皴;画土山时,则在小斧劈皴的基础上辅以米点,形成一种横向细碎的笔法。有的同行跟他开玩笑说是“黄横皴”。适宜于表现出南方这种石质夹着土质的山峦。他运笔多用腕力,如紧捏着刀去刻石头一样,追求稳与健,求慢不求快,但求留得住。积点成线,以“虚”构成笔触、厚实松灵,控制在涩的运笔之中。对黄宾虹提倡的“平、园、留、重、变”的五种笔法,他更着重地取其“平”“留”“重”三个字。笔和墨的用法虽有不同,但彼此有着相互的关系。他讲求墨中见笔,要做到有笔有墨。他有用破墨、积墨、宿墨、焦墨、清墨、浓墨等墨法,更常用的是积墨。在山水画中层层积染,求其苍、求其老、求其润。做到苍老而不凝滞,润泽而不飘浮。因时制宜、随境参酌,使笔与墨会,形与神交,以体现出山水的不同意境为最终目的。

《巴山蜀水》,取其险峻巍峨的气势,峭壁用勾勒与披麻皴。峰顶用浓墨与花青渲染,淋漓磅礴,气象万千。《黄山石笋矼》,则取其清癯挺拔的神采,多用渴笔、枯笔、宿墨、焦墨来画,勾勒与小斧劈皴相结合,使它老辣飞白如枯柴。《风物一川云》,是表现傍晚时分的山景,如在远处眺望,山石、树林、暮霭一片混沌,他使用了“鬼面皴”的笔法与浓墨写意相结合,画得气韵蓬松,苍苍茫茫,但却符合生活的真实。大自然千变万化,笔墨皴法也只有根据客观对象的形、质、结构来加以发展。他画树木和建筑物时,多运用线条来表现树木枝干变化曲折、交错搭配。一般是忌用直线和平行线的。

然而,他却以忌为宜,反其道而行之。常在画面用相对的直线和平行线。至于建筑物,则是由于客观对象如屋檐、台阶、栏杆、廊柱本身就有许多直线,更易发挥他这些线条的笔墨性能,使画面展现一种节律的美。构图方面,历来在中国画墨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朝谢赫的“六法”中就有“经营位置”这一法。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绘画,它都是构成形式美的要素,与笔墨一道同样是辅助画家表达观念和情感的一种手段。黄云对作品中的构图、章法均悉心经营。他说:“我的画面是讲究装饰性和完整性的,不完整的画面会使人觉得不舒服、不美的”。他构图的特点是实多虚少,但“虚”得很宝贵。常以“饱满”见长,在“满”的布局中追求黑白、虚实变化。使“虚处不是空虚,还得有景。密处还得有立锥之地,切不可使人感到窒息”。通过重复、对称、均衡、对比、多样统一的法则,展现出构图的装饰美。所谓“重复”,就是同一形象以类似方式再次出现,在国画里是不多见的,他却破格采用。画面上的山和树常常通过在水中的侧影重复出现。如《碧波春影》,他绘了数株大榕树在湖中的倒影与岸上的造型基本上是一致的;使人已经获得的印象得到进一步加强,产生一种秩序的美。其中《星湖晨曦》也基本属于这种构图的规律。所谓“对称”,就是以中轴线的左右两边或地平线的上下景物的相应等同。这种构图法在年画和装饰画中是经常运用的,对于国画却是忌讳的。原因是为了避免那种平板、呆滞之感。黄云却相对地运用这种手法。

《春》一画,就是将树木自中间向左右两半分开,在构图上作了相应的对称排列,中间留着空白以显露出湖面。《晨炊》是以堤岸为界线分成上下两半,也基本上是对称的布局。这两幅作品,由于有树木形象的细节变化,没有因为它具有秩序美而造成呆板乏味之感。所谓“均衡”,这是在国画中普遍运用的构图法则,画面取得均衡,是来自各个形象的位置合理安排和各总数值的适当调配实现的。国画中常有“奇”“偶”之说,即要求画中的群体形象分组时,每组的形象追求单数,避免双数容易导致过分的对称。如《巴山蜀水》,左边连绵着的崇山峻岭、右边是一片江水,显然是山的这边过重。画家却在江上空白之处画上一列帆船,使画面取得了均衡。又如《南国水乡》以弯曲的河水自左下方至右上方成对角线,在这左上方是大片鳞次栉比的房舍,右下角仅仅露出了三五间的屋顶,取得了上下呼应,产生了均衡的效果。所谓“对比”就是强调整体中各个局部间的差异,使形象的特点更为鲜明。运用着墨彩造成的映像所产生的黑白,虚实对比美。

如《葵林繁星》,就是将葵树的叶子,处理成大面积的实体形象,以不规则的轮廓包围着中间的空白,这是画家有意识安排的虚与实的矛盾面。使“空白”就像窗棂一样成为“画眼”,展现出葵林的层次和远处灯光灿烂的高层楼房。既出于画题的内部需要,又使作品有浓郁的装饰趣味。至于“多样统一”,即在不规则中寻求协调一致,变化中取得和谐,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西樵飞流千尺》、以“S”形状的构图,使山形蜿蜓重复,又添上丛林云气,楼阁亭台,它们之间的疏密聚散,形成了黑白相间的层次。右边的瀑布急流直下,有一泻千里的气势,亦使画面产生空间感和空灵感,展现出一种多变而又统一的画面。以上仅举数例说明,由此可以窥见一斑。他对构图美的法则刻意经营,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进行着多样化的创造。色彩是最大众化的艺术语言,也是画家追求艺术情趣的重要表现。黄云常以明净或厚重的色彩去讴歌生活,抒发着他创作的愿望。故对色彩的运用均以体现出他的意象为出发点,广泛地去吸取前人的经验;同时,也有他自己的追求。他的山水画一般以墨色为主,敷以浅赭色或淡的花青,有传统国画的“浅绛”山水的特点。有时将石青、石绿并用,使山石的质感特别强烈。《莲花山下碧波千顷》,是用两种色泽染成的画面,树木和山都是用浓墨挥写,有着特别鲜明的映像轮廓界线。中景的山水浅滩均用赭石淡淡渲染,代替了灰色调子,使画面达到了明快、清新的艺术效果。也有一些作品色彩上追求厚重,所用的不完全都是国画颜色,其中掺有水彩、水粉的色素。风格上也受到了印象主义处理光、色手法的影响。黄云对印象主义之后的高更、梵高特别崇敬;近期则对日本的东山魁夷,杉山宁的作品深入探究,吸收了他们的造型及着色的某些装饰风格,丰富了他原有的表现力。围绕着“对装饰风格的追求,创中国画之新”的神圣目标,追求以工笔重彩来体现新的意境。

他的作品来自南中国的现实生活,当然不是高更、梵高、东山魁夷或杉山宁的翻版。重要的是他消化了这些养料,创造出他这一个人的风貌。在《大地微微暖气吹》这幅画作里,画家保留着“寓意抒情”这个优良传统。他描写了岭南特有的大叶榕树,把它画得粗壮高大,好像几个巨人,枝桠上正萌发着点点新芽,散发出一种新生的信息。象征着祖国——大地——母亲。空间,空气感都是很强的。作为画面主体的树干,是一反过去以墨为主的画法,吸取了印象画派中“点彩派”的方法画成,色泽上显得浓厚丰富而又不失其气韵。《金色的南昆山》也是一幅独具新意的作品,竹竿全用石绿,赭石、褐色等不透明的矿物质料画成,结实而厚重,以质取胜、不落俗套。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画法不像中国画。然而时代在不断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画种间的互相渗透,技法、质材的交错运用,已成势在必行的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黄云的作品发生了变化并非偶然,是他过去积累下来的基础演变而来的,也是合乎艺术发展规律的结果。只是希望他不管是写意的,抑或是工笔重彩,总是要保持中国画的一定特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云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