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胡小军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出生年份:1967年

籍    贯:江苏省

擅    长:陶瓷

毕业院校:景德镇陶瓷学院

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职机构: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注册时间:2014-06-12

今日访问:1081

总访问量:546733

个人简介

胡小军,男,1967年出生于南京,1990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92年进入杭州大学历史系任教,同时攻读历史学硕士,助教、讲师;1998年至2019年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任人文学院艺术学系副教授、教授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胡小军首页> 资讯>胡小军 逃回城市(2007年)

胡小军 逃回城市(2007年)

2014-06-24 17:02:18来源: 《私人城市—寻访当代艺术家》作者: 郭艳

郭艳 VS 胡小军

 

地点:杭州双峰村胡小军“泥儿之家”工作室

郭:来杭州前有朋友对我说特别羡慕杭州的艺术家,过着陶渊明式的生活.听说你在杭州郊区的双峰村附近营造了一个很大的陶艺工作室,并在那里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工作生活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吧。

胡:是啊,那里有很多鸟雀、松鼠,四周都是高大的乔木,有一此樟树都是上百年的树龄,我还遇到过蛇。我曾经想在这个地方自己磨豆腐,自己养鸡、养鸭.后来我养了一条德国的罗维娜犬,每天上山逸狗锻炼身体。就是借这个天地之灵气,研究陶瓷、研究茶、研究这里的风俗民情.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郭:为什么想到要过这样一种生活呢?

胡:那段时间我觉得都市的虚伪和浮躁我受不了,想找一个比较放松、好玩的工作场所,后来才发现我的玩法别人也需要。

郭:一个都市人在寻求都市以外的生活方式。

胡:寻多找一种乡野的生活,不光是借一方水土,他其实要感受自然、感受生活,虽然我远离了土地这么多年,但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回到自然中来。

 

逃回城市

郭:你在那里生活了几年?

胡:过去四年基本都在那儿生活,但是现在不了,回到城市了。

郭:那为什么呢?

胡:我到那里其实是寻求一种远离都市的安静生活,结果发现都市的触角越伸越远,行为越演越烈,我发现我白己其实是一个花瓶。

郭:你是一个花瓶?

胡:哦,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花瓶一样。每天有各式各样的人来我这个地方玩,我变成了一个搞接待的人。我的门口当年停了十几辆宝马、十几辆奔驰,这些人来了以后你肯定要接待了,还有政府的要员啊,你都要接待的嘛。这些东西都是我很害怕的,再这样浪费时间我怕我将来会后悔的。后来我索性就搬回城里,把这边仅当做工作室,不在这边住了。

郭:他们来这里还是因为你这里吸引他们。

胡:一是我的陶艺坊吸引他们,二是他们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门前是茶园.后面有大面积的竹林。

郭:这是在都市里找不到的,这是人心灵中渴望的东西.

胡:是啊,每天呼吸的空气都那么清新,院子里面还有这么多的桂花树,桂花开的时候十里飘香.这一切都是他们向往的。其实都市文化人到了乡村,他也有着种悲哀,这种悲哀就是要面对现实,除非我离开这个社会到一个彻底纯净的世界,但是我的艺术又是为人为社会服务的,我无法回避这个现实。还有就是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是说我还在考虑个人发展的些问题,我在浙江大学任教十五年,开始在历史系,后来又到了艺术系,新成立的陶艺方向的教学研究工作室需要我投入更多的精力。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规划,我个人的规划状况也就是玩这儿年。

郭:你跟那种传统文人的归隐山林还是不一样啊!

胡:不一样。传统文人社会和中国当代的思维,它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包括生存状况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这几代人,经过了赤贫状态到有产状态,它与祖辈相承的有产状态是两个概念。古代文人社会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一定的状况以后,他不需要考虑经济的问题,或者他对这种东西无所期盼,或者他当时的政治状况不允许他有所作为。而我们并不是这个概念,因为生存、发展是目前这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过了50年以后,人们不会想这个问题,像我的女儿就不会想这个问题.因为我有足够的财富会留给她,就是说生存的一些基木问题她就不会去考虑了。而我不是这样的啊,其实我在那个地方玩的时候就突然醒悟过来,我还在努力地求生存发展,我根本回避不了这个问题。我们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在一个上升期,在十五二十年以前,我根本没想过拥有工作室,因为我当时在解决温饱的问题,后来以我的艺术,以我个人的努力,我有了钱,有了钱就会想寻找精神家园,但是后来又发现不是这么一个概念,真的,这个发展速度让你……

郭:无所适从?

胡:对,这个时代不是循序化,而是飞跃式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在寻求精神的家园啊!乡野的,就是说自然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思维的方式往往和目前的社会节奏发生矛盾。

 

流年碎影

郭:你是什么时候来杭州的?

胡:1986年的春天。我当时是从无锡到杭州,坐“天堂号”渡船经运河来的。

郭:1986年应该火车比运河快吧?

胡:坐船可以睡觉嘛,晚上睡一觉第二天就到了杭州。杭州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因为它是无比的臭,你闻到臭味就知道到了杭州。

郭:你后来对杭州的印象好些了吗?

胡:其实一开始我就觉得,杭州虽然有一点破烂,但是非常有文化情调,那种小桥流水人家啊……当时杭州有很多很多的明清古建筑群,比如像中河带、梅花碑一带都有很多古建筑,我常去那些地方,后来画过一些画,还把这些画处理在陶瓷上面。

郭:你是搞陶瓷的,后来又在浙江大学历史系任教近十年,你肯定很喜欢古陶瓷了。

胡:喜欢考古,喜欢历史,然后经常跑去捡古陶瓷碎片。

郭:去哪里捡的?

胡:90年代初城市发展建设加快了,但是当时人们的保护意识不足,对旧城的保护不够,后来意识到保护的时候,城市已经破碎不堪了,当时你看到什么地方在拆房子,你赶紧跑去找.就会找到很多碎片,像我收集的古陶瓷碎片大多都是在那个时候。

郭:就是挖地基的时候检到的吧。

 

胡:对。杭州在历代都是经济比较繁华的城市,留下了大量的遗物,你可以捡到历代精关的陶瓷碎片,在捡的过程中我的眼力也有所提高。

郭:当时在捡的时候是不是希望遇到一些比较完整的、有价值的宝贝。

胡:那肯定的。捡的时候先要区分嘛,检了一塑料袋然后拿到流水那里去洗一洗,好的就留下来,差的就扔掉,然后过一段时间又扔掉一些,最后留下的就是典型的,这些典型的碎片对教学也很有帮助.教学时经常拿出来给学生看。

郭:唐、宋、元、明的都有?

胡:都有,主要都是宋、元、明、清的。老杭州就是这么一块地方,这边是宋代的皇城占建筑群。

郭:那这些古建筑现在呢?

胡:留下的不多.现在几乎全是现代化的建筑,也是杭州房价卖得最贵的地方。那些老房屋在城市的记忆中消失了,破碎的记忆,仅有几座建筑被保护了。

郭:把那些老房子都扒了、拆了,然后挖地摧修高房子。

胡:很野蛮的,当时的建设是很野蛮的。我看到民居中有很多的大缸,有很多非常精致的砖瓦,我当时没有那个条件,没有地方去存放,其实现在想想看,如果保存了这些东西,就保护了完整的江南民俗文化的资料。我就看到推土机啪的一下,然后就全部完不那些漂亮的徽派建筑全完了。

 

 

原载于《私人城市——寻访2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胡小军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