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戴鹰 二维码图标

加关注

开通服务:雅昌博主

性  别:

擅  长:国画

毕业院校:西南大学

流  派:原创,从传统出发,链接当下的当代水墨

任职机构:戴鹰工作室

头  衔: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省分会会员,职业艺术家

学  历:本科

艺术家年表更多

获奖记录更多

艺术家风采更多

2017-03-06 23:57:12来源: 《戴鹰》花鸟2012作者: D Martinez

 

 

David Martinez (法)

 

 

人们常常问我为何会来中国,我告诉他们:在巴黎求学时,我与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见钟情。从那时起,我便深深爱上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去年,有朋友发来一张照片,是幅写意水墨竹子,神采飞扬,我怦然心动。我这位朋友在四川偶遇画家戴鹰,想请我对他的画作点评一二。翌日清晨,我便搭上飞往成都的航班。

 

推开戴鹰工作室的门,见到的是一位身材强壮的男子,面容和悦开朗。他略感诧异:我这么个外国人居然对他的作品发生浓厚兴趣。他邀我进入工作室,我便劈头看到了它们:三米高的立轴画幅铺天盖地。站在十来幅这样的画作中,犹如置身于一片竹林。偌大的房间空空如也,除了中央小桌上摆放着的一锭墨、一方砚台、还有些毛笔和宣纸,即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他邀请我们坐下喝茶,我便问,“为什么画竹?”他顿时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起来。竹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主要题材。竹之于中国,至关重要;它富于表现,意蕴丰厚。诗辞、绘画中时有颂及,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它代表着君子的真挚友谊和品德,如竹一般坚韧,能经霜雪,中空外直,象征着虚静与开放的精神境界。

 

当问及传统艺术时,他便娓娓道来他的“哲学”渊源。醉心于佛教和道家要义的他,也痴迷古玩,推崇大师和哲人,如苏东坡,米芾,吴镇和倪瓒等。

 

但若把戴鹰的作品仅仅当作对早期国画大师们的缅怀,对他画作的理解未免流于肤浅。运用传统的画具和技巧,创造出当代的表现,戴鹰赋予传统题材一个全新的意境。初看时,密密匝匝、一片混沌令人屏息的暗灰色块,再看时,气宇轩昂的竹跃然腾现。画作效果并非偶然,笔笔皆有意,处处皆有因,甚至于留白都有价值,那怕并非刻意而为,却衬托出富有创意的谐调。

 

竹子“未成出土先有节”,高可达二三十米。戴鹰的绘画仿佛给竹子灌注了生长的动力。他的笔触塑造出形与物,而其水墨充满深深浅浅的灰色调,时焦时润,忽淡忽暗,与光影和色彩嬉戏。作品的妙处在于竹林延伸到画幅之外,笔住而意不收,新笋萌发,老竹蔚然。他的作品即兴而成,富有韵律感,与其说是对竹的重现,还不如说是表现来得更确切:他捕捉的是它们内在的本质,即汉语所谓“里”。

 

戴鹰的画作表现的并非是某一特定时间的存在,它们或凝固,或演变,是变形,也是多重叙述。

 

古人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郭熙,1020-1090)。戴鹰的绘画确实有诗意的元素。它们发出入梦的邀请,使人的神思远离尘世片刻。观画时,很难不产生跨入的冲动,而且要是略略凝视,你会感到清风拂面穿叶而来,还能嗅到新雨滴落的芬芳。

 

因此,仅仅只看到戴鹰作品中传统经典的一面,会有失偏颇。他将传统与当下链接,不忘根本,又与时俱进。这也许对中国的新一代是个提醒:为了迎接未来,我们并不需要遗忘或否定自己的文化;而恰恰需要对传统进行成功的继承与发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戴鹰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