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个人信息

黄滨

加关注
艺术家手机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访问
艺术家手机官网

性    别:

擅    长:油画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职    称:教授

师    承:孙景波

任职机构: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    历:本科

注册时间:0000-00-00

今日访问:175

总访问量:159111

个人简介

黄滨,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绘画专业硕士生导师、职业画家 主要成果 80多件艺术作品参加国际、全国、省美术作品展览。10多次获得国际性奖项 80多件艺术作品 ...详细

参展经历

获奖收藏

出版经历

热门展示|热门推介

黄滨首页> 资讯>再析水彩画的基础与艺术性

再析水彩画的基础与艺术性

2021-07-28 22:20:01来源: 《广州大学学报》2007.8期作者: 黃滨


 再析水彩画的基础与艺术性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长期以来在水彩画的创作与教学过程中,人们习惯于将水彩画看作小画种,过多地把它作为训练色彩与造型的手段,忽略了水彩画艺术的本质。这种观点制约着水彩画的创作和教学,需要重新审视水彩画的基础与艺术性。

关键词:水彩画;基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7)08-0095-03

   水彩画从明清时期传入我国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从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水彩画在高等美术学校教学中正式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也将近100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喜闻乐见的画种,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水彩画展不断举办,尤其是在广东、江浙地区,这一画种特别活跃,全国各地一片水彩画繁荣景象。然而,与其他画种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相比,水彩画明显的表现出思想匮乏、观念落后。这已是美术界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水彩画在艺术上与其他画种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长期以来在高等美术学校水彩画教学中,人们对水彩画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形成了固定的看法与思维模式,这种观念影响了水彩画的发展,在此笔者想就过去人们对水彩画中几个习以为常的观点作一番新的审视。

“水彩画是高等美术学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水彩画作为绘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运用水彩画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写生训练,使学生在水彩画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观察、理解、分析、研究与表现的能力。”“水彩画是以水与色的交融而形成的画种。它主要借助于光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变化来进行物体的塑造,是真实客观地对事物的形态、色彩和特征作深入刻画的绘画形式。”“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入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品”。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水彩画教材都是这样介绍水彩画的特性及水彩画的教学目的,人们从最初接触水彩画时,教材、画册与教师们就向他们灌输这种基本的观点。我们再看一看水彩画的教学大纲,180~460学时不等,以设计专业和绘画专业(水彩画方向)区分时间长短,实施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是从静物开始写生,然后头像、半身像、全身像、风景、人体、水彩画创作;如果是绘画专业(水彩画方向,安排约36~48学时材料技法。于是通过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今后的水彩画学习与创作,基本上就是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归纳起来,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材:一是风俗人物,二是乡土风景,三是静物。多以习作写生见长,也多擅长于精描细刻,充分体现学院写实教学体系。如果以上现象仅作为高等美术学校教学中的一个体系的话是无可非议的,但在目前美术界如此多元化的情况下,水彩画教学还如此单一地用苏式写实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水彩画教学中的基础与艺术性等问题存在思想匮乏、观念陈旧所导致的,我们应解放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重新审视水彩画的一些基本问题,才能使水彩画创作与教学得到根本的改观。为研究分析方便起见,我们将苏式写实教学体系归纳为“写生色彩学”。

“写生色彩学”观点认为水彩画只有通过写生训练,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现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客观地再现对象是水彩画的基础,如果是“写生色彩学”的教学体系,将再现物象的表现能力视为造型基础是不容否定的,在这种教学体系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苏里柯夫、列宾这样的大师。我们不想否定“写生色彩学”的科学性,也不想深入分析“写生色彩学”的利与弊。我们要说明的只是当代艺术是多元的,艺术教育也应是多元的、多维的、多层的、链状的。其教育理想的本质旨在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最终达到从构想到实践。我们试想如果是抽象绘画体系或意象绘画体系那样写生再现物象的表现能力是不是基础呢?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强调个人内心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而不是外在的表达,那么“写生色彩学”的再现能力是不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基础?据国内一次水彩创作与教学研讨会记录:曾经有一个学生,非常有灵气,素描、速写都画得不错,而且也挺有想法,但一上水彩课他就无法自信,因为他老是不能用写实的方法按部就班地作画,经常是起稿很好,但一对人物写生就无法收拾,不是画得很脏就是很灰很乱,他苦恼极了,非常沮丧:“老师,我是不是色彩感觉不好,不能画水彩啊?”老师说:“拿你平时的一些画看看。当老师看到他的一系列小画时,一下子就被打动了,“画得多棒啊!地道的表现派画法。你怎么不这样画水彩呢,就这么画不要写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后来,毕业前这个学生用水彩画了一批小型创作。作品在毕业展览上展出,几位教水彩的老师都说这是我们见过的学生里水彩画得最好的学生。这样的事例,层出不穷。许多学生往往不是画不好,而是不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只要转换一种方法或观念画便找到了自我。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呢?写实能力与再现物象的基础并不是造型艺术的唯一基础,我们还可以列举当前盛行的众多画派艺术上的追求与“写生色彩学”绘画体系的差异,当然他们对基础的认识与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

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每一种绘画风格的语言都不相同,同时,它们理解和需要的基础自然也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把所有造型艺术都统一为以再现物象的造型能力作为基础,更没必要把各种艺术专业的色彩基础都用“写生色彩学”的教学体系来加以训练。比如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基础涵盖了四大方面的内容:观察能力、审美能力、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设计色彩基础,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色彩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色彩写生、色彩研究和色彩实践活动。怎样使色彩训练成为设计造物的本质训练,而非仅是作为感性的艺术表现的训练,我们认为设计色彩基础除了具有绘画色彩所要求的基本原理之外。更有其作为视觉思维训练、色彩整合训练、色彩符号训练与教学画法系统的独立语言。因此,设计专业色彩基础教学与训练应围绕在于通过色彩训练,使学习者学会应用色彩语言自由地表达其设计构想并将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面。让设计色彩的学习者从认识自然色彩规律,并以色彩手段塑造和模仿对象开始,逐步达到理性地整合色彩和使色彩语言符号化,同时借助这个训练过程,体验设计色彩的内在规律。显然,把“写生色彩学”的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照搬来训练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是不合适的,因为同是基础,每个学科的理解与需要是不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绘画体系、什么样的学科与专业就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如果我们对“基础”的实质不重新审视的话,就谈不上如何发展。

在水彩画创作与教学中还有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艺术性,过去的观点认为水彩画是小画种,解决技法与造型问题已经不易,水彩画又不适于做过大幅面的及深入刻画的大制作,只适合于富有诗意的抒情曲或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品,那么艺术性的问题就只能放在其次了。看似有一些道理,其实不然。

首先,我们认为一幅绘画作品艺术性的高低与作品的大小、表现的题材、表现的情趣、以及画的快慢速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多少美术史上的经典都是小画幅的、小题材的,甚至也是一挥而就的。例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幅只有77cm×53cm,而且是属小题材的肖像,但谁都知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在美术史上称现代派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他大量的静物画也只有70cm×50cm左右大小;在美术史上被称作天才的荷兰画家梵高,他画的向日葵、皮鞋、自画像大部分都只有55cm×45cm左右;法国的马蒂斯、德国的克利、俄国的康定斯基很多作品也可说是“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品,但从来没有人怀疑以上大师的作品艺术性不高。以上画作都是油画,或许与水彩画没有太大的可比性。我们再看一看水彩画,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丢勒,他的水彩画作品《一簇樱草》,画幅不大,但画得很精细、非常到位,作品充分体现了北欧艺术家的严谨和理性;再来看看被人称为“怀乡写实主义”的美国当代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作品,他的一些人物画和风景画,色调深沉,细节刻画细腻,而这些细节对于传达他忧郁和孤独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画面呈现出一种非常具有张力的沉重感,怀斯的水彩画一点也不比他的油画弱,其表现力与艺术感染力更多了一层轻快与神秘。再看看王肇民的水彩画,大量的静物、花卉、水果,画幅54cmx39.5cm,大一点的76cm×56.5cm,几乎很少见其画一米以上的水彩画,但他水彩画所表达的境界是可以与任何大师的油画相媲美的。可见艺术性的高低不取决于画种,也不取决于作品大小和表现什么,而在于艺术家本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作品表达的程度。

过去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水彩画技法特点是水色交融,其表现力不强,因此只适合画一些小品,不适合表现具有思想性的作品。长期以来这种片面的水彩画教学观导致了水彩画的创作观,水彩画在人们心目中只是“小品”的代名词和“色彩训练”的基础。其实每个画种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它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在发展,水彩画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使用特有的技法来表达画家的情感。而我们的水彩画教学基本上只停留在纯技术的层面上,还未进入到艺术的层面。而这个飞跃,就与教学上应长期提倡表现艺术的本质有关。当然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的提升是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而这恰恰是我们的水彩画创作与教学中常常忽视的方面。

另一方面,是对水彩画语言的探索与教学也应重新审视。这里的语言,主要不是指技法。水彩画的技法如果就水色交融这一传统技法层面而言,发挥应该是相当出色的,甚至已达到“极致”,以至于太过,如完整、完美,刻意追求表面效果而显得造作,失去了内涵的、自由的情感表达。在水彩画的语言探讨过程中,人们习惯于把水色作为强调“守”住水彩画特点的依据,造成了水彩画创作和教学的观念保守、思想匮乏、逃避现实。强调水彩画的材质特性本身没有错,但把材料特性转化为所谓空灵、透明、轻快的风格规定,就无异于作茧自缚。一个画种技法的多少,并不代表某一画种所达到的专业程度和艺术水准。中国画技法有着几千年的深厚积累,但1987年著名理论家李小山就提出了中国画已到穷途末路的论说。所以,语言的成熟主要指造型和画面形式结构而言。无论作为再现绘画注重研究对象结构或是作为抽象绘画注重研究画面形式结构,造型美和形式美应是语言的主要内容。

在2001年“新世纪水彩画展(浙江)”座谈会上,水彩画家刘寿祥对目前水彩画创作与教学现状的观点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水彩画创作虽然活动频繁,看似轰轰烈烈很是热闹,但始终未能真正引起美术界的关注。问题不在评论界,而在于水彩画家自身,与其他大画种(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相比,水彩画未能把握时代精神,思想深度不够,无力引领学术思潮,观念落后,满足于小品和抒情小调。再来看多年来的水彩画教学,一直把技术性的再现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和重点,忽略了当代艺术己走向多元化的事实,水彩画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重新审视基础与艺术性等问题的实质,培养与引导学生用多元的观念和技术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真正进入艺术的语境。水彩画教学重点应当让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扩大题材面,鼓励学生在技法、手段、工具、材料上的变化与革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 汪晓曙,水彩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2) 阿客,新意水彩画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 9 9 9 .

(3)周刚.体验设计:色彩[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陈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买家服务中心: 400 601 8111 help@artron.net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黄滨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